文物考古
-
宗日遗珍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宗日遗址是目前黄河上游地区唯一经过考古发掘证实马家窑文化、宗日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共存的一处重要古遗址,对深入研究青海高原本土文化的发展演变,解决黄河上游史前文化交流、人群迁徙、技术传播、环境变化、生业模式演变等重大学术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22年是宗日遗址发现40年,《宗日遗珍》不仅收录了1994年至1996年重要的考古发现,而且呈现了近两年最新的考古成果,以供读者更加直观和全面地了解宗日遗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
乌程汉简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 编,曹锦炎 石连坤 周同祥 鲍强 主编2009年3月下旬,浙江省湖州市于旧城改造时,在市区人民路一处基建工地的施工过程中,出土一批有字木简,以木牍为主,后被拾荒中从基建废土之中发现后陆续捡出,经有识之士多方抢救征集赖以保存,近350枚。后经实地踏勘调查,出土地点原属湖州的子城范围,历史上一直是府署所在地,故这批木简与汉代的官方日常事务有关。本书收录乌程汉简350枚,年代跨度西汉初期至东汉晚期400余年,书体风格呈现多样的面貌,以隶、草为主,少量还带有汉初秦隶意味。全书分为图版、释文二个部分,其中图版分彩色照片、红外线照片两组。图版和释文编排,以内容为序,大致上按纪年简、公务简、信牍、抄书简、习字简、医药简、遣册、道教符牍、图画、文房用具分类。江南地区出土成批简牍,乌程汉简尚属首次发现,对两汉时期湖州的地方历史和地域文化,以及书法艺术,具有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 编《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收录《仲尼曰》《曹沫之陈》两篇文献。本辑包括竹简原大图版、放大图版,释文注释,以及“附录”(包括“《仲尼曰》与相关文献对照”“上博简《曹沫之陈》编联释文”“上博简《曹沫之陈》摹本”)、字形表、竹简信息表等。《仲尼曰》竹简保存完好,书法精美,由13支完简组成。简长约43厘米、宽约0.6厘米,两道编绳。原无篇题,不分章。简文顶格书写,首尾不留白。1-7号简背有编号, 7、8、12号简背有习字。简文所记孔子的言论共25条,见于今本《论语》者有8条,另有一些可与《礼记》《大戴礼记》《孔丛子》等传世文献对照,但文字不尽相同。安大简《仲尼曰》可能摘抄自《论语》在战国时的编定本。简本的发现,对研究《论语》的成书、流传、文本的发展变化以及孔子思想等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曹沫之陈》原有46支简,实存44支,缺2支。简长约48.5厘米、宽约0.6厘米,三道编绳。简首尾留白,15号简顶格书写。简背有划痕、文字。简文记载鲁庄公与曹沫的对话,内容涉及当时的军事、政治观念,是一篇十分重要的兵学文献。另外,简文可与之前公布的上博简《曹沫之陈》对读,能够帮助解决上博简本的诸多编联问题。两个文本的异文也很丰富,对研究语言文字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附录部分有上博简《曹沫之陈》摹本,摹写精美,不失真。
-
广州博物馆藏龙泉瓷器广州博物馆 编暂缺简介...
-
大足石窟刘长久 著《大足石窟-四川省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石窟造像高精度图片150张,文献资料,线描手绘等图片150幅,结合石窟造像学术与艺术图注,对大足地区石窟造像的艺术价值、内涵与中原、北方等地区的石窟造行比较研究;以国际视野,全球范围搜罗同时期佛、道造像,对大足地区石窟造像艺术价行科学定位。
-
三星堆王仁湘 著“沉睡数千年,再醒惊天下”。 2021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再次大发现,青铜神树、铜顶尊跪坐人像、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大青铜面具、金面具等文物出土,引发了对三星堆新一轮探索和研究。本书收录了王仁湘先生关于三星堆器物、纹饰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这些文章都是首次公开发表,其中包括最新发掘的3至8号坑出土的青铜顶尊人像、神坛、屏风座、玉琮等珍贵器物。全书不仅图文并茂地勾勒了古蜀文化的神秘诡异,也展现了古蜀时代与中原文化及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正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例证。我们希望能借此打开研究者和读者的思路,共同探讨古蜀文明和三星堆文化。
-
北石窟寺史话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著北石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始建于北魏,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继增修,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07个,石雕造像2126尊。北石窟寺千姿百态的石雕造像是陇东地区艺术的精华,也是古代中外文化在这里交流的结晶,堪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艺术明珠,在中国石窟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对于北石窟寺的现存遗迹,进行深入梳理,以深入简出的语言讲述北石窟寺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历史沿革和关键人物,以及近现代北石窟寺保护研究方面的逸闻趣事。本书图文并茂,读者可以领略到石窟艺术的神秘魅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合浦大浪古城2019-2021年考古发掘报告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等大浪古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连续列为“十三五”和“十四五”时期大遗址。2002 ~ 2003 年和2011~2012 年曾先后两次发掘大浪古城,共发掘面积约 690 平方米。2019 ~2021 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再次发掘大浪古城,发掘区位于城址西北部,发掘面积 632 平方米,本次发掘对城址年代和性质有了新认识。大浪古城坐落在相对平缓的河边红土台地上,方正规整,方向 355°,从外到内由城壕、城墙城内等功能区构成,面积约 5.9 万平方米。北、东、南三面环绕城壕,西临古河道,城壕与古河道相通城壕宽约 14、深 4.4 米。北、东、南三面及西面南、北两段围筑城墙,城墙边长约 215 米、底宽15米,堆筑而成,偶见夯窝,堆土中未见遗物。南、北城墙居中各辟一门,形制一致,门两侧墙体向城内凸进约 18 米。城壕和城墙是一对组合遗迹,城壕在原地面直接下掘而成,挖出来的土堆在内侧筑为城墙,城壕内壁与城墙外壁连为一体,从城壕底部到城墙顶部,原垂直高度约为 7.7米。城内地层堆积分为5层,其中第④层是城址的主体文化堆积,出土原始瓷、印纹陶、石器等遗物,原始瓷可辨器形有碗和杯等,陶器可辨器形有釜、鼎、瓮、匜、碗、杯、网坠等。第④层叠压的遗迹主要有城墙、灰坑和柱洞。城壕G1堆积分为6层,底下两层即 G1⑤和 G1⑥层是城池使用期间形成的淤积,与城内第④层堆积同时形成。
-
阆中灵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著本书为阆中灵山遗址发掘报告, 该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唐宋、明清至近现代, 16年9月至17年5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物管理所、阆中市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 对该遗址开展了勘探、发掘、资料整理工作。发掘遗迹有灰坑、柱洞、灶、房址、墙、燎祭遗迹, 遗物有陶器、石器、釉陶、瓷器、铜器、铁器、动物骨骼。灵山遗址是目前嘉陵江干流中游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也是嘉陵江干流地层丰富、出土遗迹和遗物多的遗址, 填补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的空白。历史时期该遗址发掘部分为寺庙基址。
-
虎丘黑松林墓地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著黑松林墓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路东,桐泾北路西。该墓地发现于1995年。1997年,苏州博物馆对行了抢救性发掘。墓括汉墓1座、六朝墓5座、宋墓1座、明墓1座、年代不明墓1座,其中六朝墓等级较高。由于种种原因,黑松林墓地发掘报告一直未能整理发表,部分材料散见于《苏州考古》《苏州郊区志》《虎丘镇志》等地方文献资料之中。鉴于这批资料的重要性,19-年,苏州市考古、苏州博物馆等对行了重新整理,并相关研究2篇附在文末,一并出版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