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山西十三五重要考古发现出土文物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省考古学会 编暂缺简介...
-
在田野看见宋朝包伟民 著本书是由宋代历史研究的数十篇随笔集合而成,由包伟民等著,作者分别来自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博物馆、浙江文物考古所等等高校或单位。其内容涉及有宋代的建筑、人文美学、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市民生活、自然风光、墓葬考古等诸多领域,涵盖了宋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作者古今结合的观察视角和田野考察与文献记载相对照的学术旨趣,如《苏州 47 路公交线行记》,从今天的一条公交线路,串连起宋朝苏州城内外人们的生活场景。《韩瓶——宋代酒政的一个侧面》,带领我们从“韩瓶”中看到的宋代的酒政;《南宋的“天安门”:朝天门》,探索今天杭州城内鼓楼的前世今生;《南渡皇族:赵伯澐一家和他们的故乡》则从赵伯澐墓葬读出了赵宋王朝的宗室政策与两宋之际南迁士人的命运走向。
-
党项与西夏碑刻题记邓文韬 杜建録暂缺简介...
-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青铜觥卷张懋镕,张翀,刘莹莹《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青铜觥卷》以商周时期青铜觥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传世著录和考古出土的青铜觥的基础上,运用分型定式、年代分期等多种研究方法,讨论青铜觥的类型、年代、区域、器类、器物组合以及铭文纹饰等多方面内容,务求对青铜觥这类器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
-
历史上的韶关古道莫昌龙 张熊 赖井洋 许化鹏本书是一本关于韶关古道的文献资料辑要,概述了韶关古道地理情况,收录了历代关于韶关古代的文献记载和历代名人关于韶关古道的诗词文记,记述了韶关古道上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阐述了韶关古道的历史作用,并附录广东省关于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
和合中国辽宁省博物馆 编暂缺简介...
-
吉金羽光陈谊,赵晓军商周青铜器的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极浓厚的神秘氛围。本书以线图的形式将洛阳地区数百件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呈现出来,对于深入研究商周青铜器的纹饰特征、审美艺术、青铜冶铸,研究先民的思想意识,乃至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敦煌吐鲁番研究郝春文 编本刊由郝春文主编,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合办,编辑部设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此刊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年刊,自第十卷起连续在我社出版,至今持续出版至第二十卷,此书为第二十一卷。
-
图像与空间孙垂利本书从人类学功能学派以及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图像题材与墓葬空间及墓主人之间的关系。并将石室墓中的墓葬石刻视为巴蜀地区一种重要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解读。宋代的巴蜀地区墓葬石刻材料丰富,那么丰富的墓葬石刻背后的核心主题思想是什么?有没有一个建墓核心之所在?关于此问题,目前学界根据墓葬石刻的内容、图像或者画像角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但大都看到的是各种石刻题材或者儒释道三教在墓葬中的影响,但显然这是站在今人的角度上来审视。那么立足于古人的视角,这些石刻题材与其所处空间与墓主人的关系是什么?其背后的文化指向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与追问,更有助于理解区域宋人的丧葬观念和制作石刻的旨趣所在。另外,巴蜀地区石刻墓葬广为流行,它的载体大量选用石头仅仅是因为巴蜀多山多石的地理环境?那么其他区域同样有与此相类似的地理环境,为什么石室墓葬仅在巴蜀地区流行起来?显然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值得推究。基于以上的思考,本书通过对巴蜀地区墓葬石刻资料进行较为完整地搜集整理,并按照造型特点进行了完整的归类。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图像题材与墓葬空间及墓主人之间的关系,阐释宋代巴蜀地区墓葬石刻的文化指向,并有效解释了该区域墓葬石刻盛行的原因。
-
考古学研究15暂缺作者本书是庆祝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九十华诞而编辑的学术论文集。本书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著,全书收录学术论文40篇,作者为考古学相关领域知名学者。本书所收论文内容涉及石器时代考古、文明起源、聚落考古、陶瓷考古、农业考古、古文字、丝绸之路考古等诸研究领域。本书可供各领域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也可借考古学向社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