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 著为深入贯彻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等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台,交流信息,聚智献策,积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由国家社科支持,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乡村振兴与中国古村镇”为主题的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并荟萃成集出版。研讨成果涵盖传统村落政策研究、价值认知、营建技艺、文化形态、保护利用和安消防建设、数字化建设、文旅融合、文化创意、振兴实践案例等新理论成果与实践内容,对新时代传统村镇保护传承与活化振兴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
桂阳千家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桂阳千家坪是湖南近年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出来的一处重要遗址。《桂阳千家坪:全2册》汇集了2011年和2012年两次发掘全部资料。《桂阳千家坪:全2册》共七章,包括概述、地层与分期、早期遗存、晚期遗存、人骨观测与研究、动物鉴定与讨论及综述部分。其中,早期遗存是《桂阳千家坪:全2册》重点。 千家坪早期遗存不仅发现了壕沟、墓葬等重要遗迹,更为重要的是出土了大量包括白陶在内的精美陶器以及石器和动物遗存。该期遗存属于距今7000年左右的高庙文化,大致可分两期,极大地丰富了高庙文化内涵。千家坪晚期遗存的发现,填补了南岭北侧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夏商之际的文化空白。另外,《桂阳千家坪:全2册》还着重就高庙文化千家坪类型的文化特征、年代、白陶、陶器图像以及高庙文化相关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讨论。
-
开州余家坝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开州余家坝:全2册》是重庆市开州区余家坝墓地的发掘报告。报告在介绍余家坝墓地发掘过程的基础上,以墓葬为基本单位,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战国时期257 座墓葬的全部发掘成果,为研究重庆市乃至整个长江三峡地区的巴人和巴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此外,报告还收录了几篇关于余家坝墓地出土青铜兵器的检测、分析和研究报告。
-
荆门新宏与余湾楚墓荆门市博物馆等《荆门新宏与余湾楚墓》是“蒙华铁路”湖北段文物保护项目——荆门新宏与余湾楚墓的发掘报告,逐一详细公布了春秋早期至战国晚期楚墓65座,其中新宏墓地战国中晚期墓葬8座,余湾墓地春秋至战国时期墓葬57座。荆门地区中小型楚墓过往发现不多,该批墓葬的发现,为汉水中游地区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
庆芳华刘庆柱,李毓芳《庆芳华:刘庆柱、李毓芳考古五十年文集》收录作者从事考古工作五十年间先后发表的都城、陵墓、考古学国家文化等相关研究论文49篇,学术史与其他相关论述7篇及附录2篇。内容涉及秦汉乃至隋唐时期都城、陵墓的发现与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中国古代都城、陵墓、殡葬文化的综合研究和从考古学出发的国家文化研究。
-
大学问·铜器历日研究张闻玉 著张闻玉先生采用“三证合一”的论证方法,将文献记载、青铜器铭文与实际天象三者紧密结合,整理、分析数十件王年、月序、月相、日干支俱全的西周铜器铭文,利用十项“铜器历日研究条例”规则,以“月相定点”为核心理论,一一落实这些铜器记载的绝对纪年。针对自西汉刘歆以来及至“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种种结论,作者指出“二重证据法”的不足及“月相四分”的失误,在强调“月相定点”的基础上,考证出西周的王序和王年,对考古界和历史研究界的断代既有补充,也有纠正。
-
鄞县故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著古鄞县是今宁波境域最初设立的四个县级政区之一,始置于秦汉时期,撤并于隋代开皇九年(589年),前后相沿800余年。2015~2018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主持对古鄞县县治——鄞县故城所在的奉化西坞白杜城山一带持续开展了四年的考古工作,找到了鄞县故城的具体位置,印证了鄞县故城的兴废年代,厘清了鄞县故城的基本面貌,不仅为探讨古鄞县以至宁波境域古代城市发展增添了新的案例,也为推进这一时期南方地区县级城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在田野看见宋朝包伟民 著本书是由宋代历史研究的数十篇随笔集合而成,由包伟民等著,作者分别来自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博物馆、浙江文物考古所等等高校或单位。其内容涉及有宋代的建筑、人文美学、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市民生活、自然风光、墓葬考古等诸多领域,涵盖了宋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作者古今结合的观察视角和田野考察与文献记载相对照的学术旨趣,如《苏州 47 路公交线行记》,从今天的一条公交线路,串连起宋朝苏州城内外人们的生活场景。《韩瓶——宋代酒政的一个侧面》,带领我们从“韩瓶”中看到的宋代的酒政;《南宋的“天安门”:朝天门》,探索今天杭州城内鼓楼的前世今生;《南渡皇族:赵伯澐一家和他们的故乡》则从赵伯澐墓葬读出了赵宋王朝的宗室政策与两宋之际南迁士人的命运走向。
-
包容与合作杨瑾暂缺简介...
-
长白山地及其延伸地带青铜时代墓葬研究唐淼本书的研究对象是长白山地及其延伸地带青铜时代的墓葬。全书总结了长白山地及其延伸地带青铜时代墓葬的发现和研究概况,并根据墓葬的构筑特点和存在方式不同,将该地区青铜时代的墓葬划分为洞穴墓、石棺墓、石棚墓、积石墓、大石盖墓、封石墓、土坑墓、瓮棺墓八大类别,对各类墓葬的分布范围、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墓葬分类的基础上对墓葬的形制做了进一步划分,从中归纳总结出各类墓葬的细部特征。根据墓葬中随葬品的文化面貌和器物组合将该地区青铜时代墓葬划分为六群,依共性和差异将各群墓葬中出土的陶器进行类型学排比,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新资料,分别对各群墓葬进行分期和年代讨论,并总结出各群墓葬之间的谱系关系。最后,对各类墓葬的群特征和阶段性特征进行梳理与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墓葬的型制特点、分布规律、年代序列及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了长白山地及其延伸地带青铜时代墓葬的动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