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16西北民族大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 英国国家图书馆 编纂7-10世纪的大约上万件藏文写本保存在敦煌藏经洞中,使大量的古代藏文文献得以保存。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些独一无二的藏文资料中的大部分于1907-1908年分别被斯坦因和伯希和劫往英国和法国。这些流失海外的古代藏文文献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理应得到整理保护。让流失海外将近一个世纪的敦煌古藏文文献,能够以整理出版形式回归祖国,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对古代藏族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宗教、科技、医药、历法、文学、艺术、音乐、民俗等,以及民族关系、民族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第16册的内容,以佛教写本为主,编号编号为IOL.Tib.J.VOL.70-81,原件装帧多样,内容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之《大般若经》(藏译本名为《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该经卷帙浩繁,有数百卷之巨,是佛教为庞大的经典。《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第16册中的《大般若经》写本属于不同的卷或品,因此虽名为同一部经,但内容不重复。现存敦煌写本与后期藏文《大藏经》中所收《大般若经》相比,反映了初译时期的原始面貌,与传世本有较大的差别。另有《大方便报恩经》《分别解脱戒经》《密宗手印修习法》《普贤行愿王经》,并有《医疗方》《丧葬仪轨》《社会文书》等残卷。部分写本上有抄经题记,对研究当时的抄经制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书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编纂,对象包括全部英藏敦煌和西域藏文文献的大型图版,并对文献进行排序整理、编目和定名等研究。
-
山西博物院青铜器CT扫描分析研究报告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青铜器CT扫描分析研究报告》是一本以包括CT扫描的X射线成像技术为基础的商周青铜器研究专著,研究对象是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商周青铜器中的代表性藏品。射线成像技术提供了器物的内在结构,技术手段属于国际前沿,对认识青铜器的工艺技术和风格因素均有创新性突破,基于这些信息的深入研究,对重新认识青铜器的年代、产地、技术和艺术传统提供了新的结果和解决方案。
-
晋公盘研究山西博物院《晋公盘研究》是对2018年追缴回国的海外流失文物晋公盘进行的深度研究。利用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显微技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T)技术等对晋公盘的器形、纹饰、铭文、铸造痕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回答了相关质疑,揭示了晋公盘很多细节,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拓展讨论。《晋公盘研究》开创了对于单件文物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角度,在文物学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陶寺何努这是一部系统阐述陶寺邦国文明的论著。该书在介绍陶寺文明形成的历史背景、陶寺都城选址因素、陶寺早、中期都城基本状况、陶寺晚期殖民地社会状况的基础上,展示了考古、文献、人类学证据链绳论证陶寺都城“尧舜并都”的观点,最后总结陶寺邦国的文明成就及其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与贡献。该书最终试图强调,“中国”概念最初诞生时有明确标准的,即“地中之都,中土之国”,以圭尺“地中”刻度为物化标志。中国文明是指“中国”概念诞生之后、中华文明的核心也就是中国文明核心形成之后的文明。中华文明则不仅包括中国文明,还包括“前中国”时代的文明。所以,陶寺是中国文明核心形成的起点,而非中华文明的起点。
-
山西珍贵文物档案20 吕梁画像石卷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珍贵文物档案·20》是“山西珍贵文物档案”系列丛书的一卷,为山西省吕梁市一级文物画像石卷,本卷对吕梁市各博物馆及文物机构藏的百余件画像石进行了收录,全部为国家一级文物,资料详实,图片清晰,由专业的文物摄影师拍摄,多角度展现文物面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是对吕梁市各博物馆及文物单位画像石的一次细致梳理,也是首次以书面形式向大众展现,不仅是研究上难得一见的资料,也对文物知识的普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镇番遗事历鉴校补[清] 谢树森《镇番遗事历鉴》成书于清中晚期和民国初年,记述甘肃镇番(今民勤县)自明朝洪武三年(1370)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间社会、军事、人口、风俗、山川、名胜、文化、建筑等诸多方面的沧桑□迁,是国内迄今所见的唯一一部编年体县域地方史。《镇番遗事历鉴校补》注重考释《镇番遗事历鉴》中的人物、地理和□□事实,寻检典籍,校核异同。增补原书不备的官方史志和文献资料,以广纪闻;于原书事实乖谬处则有所评议,以明是非。校补内容广泛,多维度呈现明清时期镇番的军政建置、屯田与农牧业、移民开发、民众生活情况,对研究中国西部县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瓷器改变世界江建新 主编本书立足于外销于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这一文化特色产物,结合国外各大博物馆、图书馆、考古发现、私人收藏和专业研究的成果,深入挖掘中国外销瓷器的发展历史,以精良的编排、深入浅出的文字,力求让读者轻松读懂瓷器文化历史,同时了解瓷器作为中国的“国器”,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向世界所传达的中国文化、所弘扬的中国精神、所传播的中国价值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了世界……
-
发现故宫单国强,移然全书按照文物用途、材质、主题进行分类,精选62件故宫顶级国宝文物,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同时穿插讲述同时期的国宝故事。一套书涵盖历史、国宝、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让读者透过这些文物,了解一个更全面的故宫,进而了解伟大祖国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
-
归来李竞辉,杨晓明 著,翁淮南 编每一件国宝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都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梦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都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 本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失海外文物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解读,首度披露流失海外文物惊心动魄的回归历程,首度从海外视角、用精彩案例向世界集中讲述中国流失文物感人至深的回归故事;与此同时,本书对所录珍贵国宝进行全景式呈现,图文并茂地展示文物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之美。这对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信,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
三峡考古文化教程杨华,唐春生《三峡考古文化教程》广泛搜集了三峡地区截至目前所发现的自旧石器时代至元明时期的考古资料,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三峡地区考古文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厘清了三峡地区各个历史时期考古文化的内涵及其演变序列。《三峡考古文化教程》对三峡地区考古文化与周邻地区考古文化的关系,三峡地区古代人类居住环境以及农业、饲养业、渔猎业、盐业、手工业等方面的探讨,尤为深入。《三峡考古文化教程》资料翔实,论述清晰,观点独到,是一部系统研究长江三峡地区考古文化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