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北魏平城墓葬壁画研究尹刚本书以大同市目前出土的14座北魏壁画墓及其附属壁画为研究对象,从这些壁画墓的分布特点、形制、主人年代、题材、价值等五个方面内容入手,分析它们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内部内涵特征。其目的在于对它们在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此为视角,揭示北魏平城时期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传承、交流与融合,进而明了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渊源流变。本书在汇集北魏墓葬壁画文献、拓展北魏文化研究领域、丰富北魏民族融合内涵、充实北魏历史研究内容、挖掘大同古都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
赤峰岩画周玉树,吴甲才本书收录了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代岩画,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涵盖了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林西县岩画;中卷主要为翁牛特旗岩画;下卷主要为克什克腾旗、红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敖汉旗等岩画。书中的图片、数据等内容均来自田野调查,其中大部分资料为首次公开,为研究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民族融合与迁徙、文化艺术形态的演变等相关问题,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17西北民族大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 英国国家图书馆 编纂7-10世纪的大约上万件藏文写本保存在敦煌藏经洞中,使大量的古代藏文文献得以保存。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些独一无二的藏文资料中的大部分于1907-1908年分别被斯坦因和伯希和劫往英国和法国。这些流失海外的古代藏文文献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理应得到整理保护。让流失海外将近一个世纪的敦煌古藏文文献,能够以整理出版形式回归祖国,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对古代藏族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宗教、科技、医药、历法、文学、艺术、音乐、民俗等,以及民族关系、民族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第16册的内容,以佛教写本为主,编号编号为IOL.Tib.J.VOL.70-81,原件装帧多样,内容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之《大般若经》(藏译本名为《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该经卷帙浩繁,有数百卷之巨,是佛教为庞大的经典。《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第16册中的《大般若经》写本属于不同的卷或品,因此虽名为同一部经,但内容不重复。现存敦煌写本与后期藏文《大藏经》中所收《大般若经》相比,反映了初译时期的原始面貌,与传世本有较大的差别。另有《大方便报恩经》《分别解脱戒经》《密宗手印修习法》《普贤行愿王经》,并有《医疗方》《丧葬仪轨》《社会文书》等残卷。部分写本上有抄经题记,对研究当时的抄经制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书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编纂,对象包括全部英藏敦煌和西域藏文文献的大型图版,并对文献进行排序整理、编目和定名等研究。
-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16西北民族大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 英国国家图书馆 编纂7-10世纪的大约上万件藏文写本保存在敦煌藏经洞中,使大量的古代藏文文献得以保存。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些独一无二的藏文资料中的大部分于1907-1908年分别被斯坦因和伯希和劫往英国和法国。这些流失海外的古代藏文文献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理应得到整理保护。让流失海外将近一个世纪的敦煌古藏文文献,能够以整理出版形式回归祖国,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也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对古代藏族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宗教、科技、医药、历法、文学、艺术、音乐、民俗等,以及民族关系、民族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第16册的内容,以佛教写本为主,编号编号为IOL.Tib.J.VOL.70-81,原件装帧多样,内容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之《大般若经》(藏译本名为《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该经卷帙浩繁,有数百卷之巨,是佛教为庞大的经典。《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第16册中的《大般若经》写本属于不同的卷或品,因此虽名为同一部经,但内容不重复。现存敦煌写本与后期藏文《大藏经》中所收《大般若经》相比,反映了初译时期的原始面貌,与传世本有较大的差别。另有《大方便报恩经》《分别解脱戒经》《密宗手印修习法》《普贤行愿王经》,并有《医疗方》《丧葬仪轨》《社会文书》等残卷。部分写本上有抄经题记,对研究当时的抄经制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书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编纂,对象包括全部英藏敦煌和西域藏文文献的大型图版,并对文献进行排序整理、编目和定名等研究。
-
重庆三峡后续工作考古报告集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是三峡后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收录重庆库区消落区35处地下文物考古发掘资料,涵盖三峡消落区新石器时代、商周、两汉、魏晋南北朝、宋及明清等时期的最新考古发现,为进一步挖掘、研究、阐发库区丰富文物资源中蕴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动员全社会保护三峡珍贵历史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基础资料。
-
富县石泓寺石窟 2017-2019年度考古调查报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富县文物局本报告内容包括了以精确测绘为基础的石泓寺及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图,11座窟龛的整体平面、立面、剖视影像图与墨线图,各窟的平面、立面、剖视影像图与墨线图,各窟塑像的整体和局部影像图与墨线图,各组题记的影像图和拓片。此外,还拍摄了窟龛整体和局部的照片,对窟形、塑像、题记等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描述,纠正和补充了以往调查与研究资料中的缺漏与谬误。
-
博物馆藏书画的装裱与修复宁波博物院 编,段廉廉 编著书画的装裱与修复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也是博物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本书从装裱室的基础配置、装裱工具和材料、装裱款式、书画文物常见病害、馆藏书画的一般修复路线,以及书画的保管与保存等方面入手,配以相应图片,详细讲述书画装裱与修复的基本知识。本书所介绍内容为宁波博物院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人员在大量实践上的经验总结,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可为同行借鉴,对于普通读者亦可起到科普作用。
-
金缕瑞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本报告为有关法门寺丝绸文物研究的系统专题报告,全面系统研究法门寺丝绸材质工艺研究成果,除织物组织工艺、装饰纹样、服饰形制的研究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法门寺丝绸蚕丝纤维及其附属的染料、捻金线、金箔贴饰等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成果为研究唐代纺织科技与纺织艺术的重要成果,为开展唐代科技、文化、艺术、经济、佛教研究提供全新的资料,同时为开展其他时代和其他文化丝绸与中国唐代丝绸文物的系统对比研究提供科学资料。
-
晋公盘研究山西博物院《晋公盘研究》是对2018年追缴回国的海外流失文物晋公盘进行的深度研究。利用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显微技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T)技术等对晋公盘的器形、纹饰、铭文、铸造痕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回答了相关质疑,揭示了晋公盘很多细节,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拓展讨论。《晋公盘研究》开创了对于单件文物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角度,在文物学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西夏石窟艺术研究刘玉权本书为 出版基金项目“西夏学文库”(第三辑)之一,收录刘玉权先生关于西夏石窟研究论文16篇,包括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西夏洞窟分期,瓜、沙西夏石窟概论,略论西夏壁画艺术,西夏对敦煌艺术的特殊贡献,榆林窟第29窟水月观音图部分内容新析、29窟窟主及其营建年代考论,榆林窟第29窟考察与研究,榆林窟第3窟《千手经变》研究等,精选大量壁画插图,图文互证,对西夏石窟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集合了新的材料与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