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务本堂藏敦煌遗书2方广锠 编本书是私人敦煌遗书收藏家务本堂2013年后新得,共49号,亦含少量山西晋南古代写经与日本古代写经。经敦煌学专家方广锠审定,这批遗书包含了极为罕见的三阶教经典;有些遗书纸张精良,已达到 珍贵古籍名录的评选标准。此外,其中若干件敦煌遗书乃近年从日本回流,体现了我国收藏家对保存中国文化的热忱。该书除了影印敦煌遗书图录外,方广锠教授还按照文物、文献状态的不同特点,分别对它们进行了编目,详细介绍了每部经的尺寸、年代、流转、纸张等信息,以方便读者了解。
-
淮安板闸南京博物院,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淮安板闸遗址为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上的一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淮安钞关目前尚存钞关码头6处、石质驳岸以及钞关旗杆遗址一处,遗址全长400米。2015年和2016年,南京博物院和淮安市博物馆对板闸遗址两次考古挖掘,总面积达55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器、铁器、铜钱和石构件3000多件。板闸位于大运河中部,明清时期又为黄河、淮河、运河交汇之处,成为南来北往的漕船、商船必经之地。板闸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板闸遗址本体主要由古河道、水闸、堤坝、码头和建筑基址5个主要部分组成,基范围内分布三元言、淮安钞关遗址。2021年10月12日,入选 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大遗址名单。
-
曲阜碑刻视域下的孔子与历代中国陈霞中国在由汉至清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里,孔子及其儒学与社会不断互动、相互影响而不断发展,曲阜历代碑刻就是其具体体现。本书以时间为序,详细梳理了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中诠释了独特的儒学发展史。通过这一历史的梳理,我们对如何认知儒学的独 值和现代意义,如何对待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以便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必将获得有益的启发意义。
-
长江流域原史时代考古学研究向桃初本书通过对整个长江流域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背景和青铜器的系统研究,展现了不同于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湖南出土商周青铜器群传统认识的新的解释体系,核心突出、相互关联,是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研究的典型个案。
-
绘园旧藏甲骨文字赵爱学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拓本丛刊之一。本丛刊拟收录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拓本及其整理著作约20种。根据各书情况的不同,分别采用影印、整理或二者结合的方式出版。成熟一种出版一种,其他各书随后逐步推进。《绘园旧藏甲骨文字》为国家图书馆藏何遂先生旧藏甲骨拓本。何遂(1888—1968),字叙甫,又作叙父、叙圃,斋号绘园。福建闽侯人。1904年进入福建武备学堂学习,开始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后改名陆军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北伐战争。曾任黄埔军官学校“代校务”、十七路军总参议、西安绥靖公署参谋长、第一战区高级幕僚室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部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何遂又是一位文物收藏大家,历年行伍所在闲暇或赋闲在家,多致力于文物搜集,所藏门类齐全,如铜器、佛像、南北朝石刻造像、铜镜、瓷器、古钱、瓦当、甲骨、碑帖等,“予个人所搜集的即逾万件”。绘园甲骨曾部分收入郭沫若《卜辞通纂》、商承祚《殷契佚存》等著名甲骨著录书。国图藏绘园甲骨拓本为目前所见最全者,比中国社科院古代史所所藏多出30余片,且拓片质量更优,是难得的一手资料。此甲骨拓本对应的甲骨实物曾藏国图,20世纪50年代移交兄弟单位,现藏甲骨实物已不全,此甲骨拓本尤显珍贵。本书拟在原拓本影印基础上,对所收甲骨进行释文、分类,著录每片甲骨材质、类组、旧著录号等信息,反映甲骨学最新考释、缀合等研究成果,并对此拓本所收拓片与其他著录书所收拓片进行比较和说明,以便研究利用。同时对国图藏绘园甲骨拓本情况、绘园甲骨存世拓本情况、绘园甲骨著录情况、绘园甲骨实物现藏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另编制《绘园甲骨著录表》、绘园甲骨与《甲骨文合集》所著录、国博所藏等多个对照表,以便参考对照。 本书首次对绘园甲骨存藏、著录情况进行全面研究,资料全、研究全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绘园甲骨所涉各方面问题。全书包括前言(绘园甲骨存藏、著录等全面研究)、凡例、拓本、释文、检索表(7个)等部分。全书以甲骨拓片图片为主体,释文、研究、表格为辅,图片130余幅、总字数约4万字。
-
博物馆探索河南博物院编本书系河南博物院主办的系列出版物《博物馆探索》第一辑,集中反映河南博物院在文物收藏、文物展览、文物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主要栏目有“考古探索”“文物研究”“博物馆实践”“文化遗产与保护”“文物修复”等栏目,刊发论文20余篇。这些论文出自专业人员之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
俯瞰人类文明王春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的考古取得了历史性进展。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当代考古之中。遥感考古对于大型及超大型文化遗产类型具有巨大优势,比如江汉平原史前聚落遗存的空间格局、陕北长城、居延遗址群落、明清时期北京城空间形态等,再如缅甸妙乌古城分布、吴哥城市形态、古罗马时期突尼斯南部边墙长城系统等。本书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至第五届(2016—2021)遥感考古年会优秀论文集,集中展现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利用遥感技术取得的重大考古成就,这必将极大拓展中国考古和历史研究的影响力,使中国考古和历史研究为助力世界理解中国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做出更大的贡献。
-
云阳塘坊遗址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重庆云阳塘坊遗址位于长江北岸阶地上,现属云阳新县城范围内的三峡水库淹没区。2004年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文化层堆积较厚,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夏商时期、东周时期、东晋南朝、唐五代、宋代、明清,历经多个时代。发现有建筑遗迹、灰坑、灰沟、墓葬、水井和陶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瓷器、砖瓦、铜器、铁器和卜甲等。该遗址长时间的反复有人类居住活动,并与紧邻的丝栗包遗址在早期存在互动关系,晚期存在共存关系,这些都为了解四川盆地东部长江沿岸古代聚落分布,以及各时代人类居住生活与迁徙活动特点等都提供了新资料。
-
古代文明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是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于2002年联合主办的大型学术辑刊,文稿内容以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为主(包括考古、历史、艺术史、科技史、思想史等诸多方面),该学术辑刊的出版及时地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古代文明研究的深入发展。
-
巫山龙头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本报告所公布的是2004、2007和2008年巫山龙头山遗址及墓葬的发掘资料,主要有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63座,另发掘汉代遗址142平方米,清理窑和灰坑各1座。本报告对以上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并进行了相应讨论。龙头山遗址及墓葬资料为三峡地区考古提供了一批新的资料,尤其对墓葬的分期断代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