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稻作文明的摇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河姆渡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尤其在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古环境演变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本文集收集了相关遗址的发掘简报,专家撰写的有关河姆渡文化的文章,也收集了历年有关河姆渡文化的学术研讨会的纪要和部分遗址的讨论会纪要。
-
敦煌艺术的第二巅峰邢耀龙榆林窟作为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艺术风格独特。榆林窟比莫高窟的开凿晚三百多年,但其营建历经一千二百多年,是敦煌艺术生命的延续。多年来,学界关于榆林窟的相关研究成绩斐然,但是这些前沿的学术成果距离大众却相当遥远。现在,终于有一本书,以通俗的方式为我们讲述这一切。本书由敦煌学学者、历史新锐作家邢耀龙全新创作,敦煌研究院官方授权罕见石窟、壁画高清原图,书中利用大量高清图、线描图、指示图以及鲜活的文字,具体呈现了榆林窟所表现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守窟经历和学术研究,向读者详细解读了敦煌艺术语言和人文精神,以及其与“大敦煌”“大历史”的呼应联系。本书精美装帧、全彩印刷,让每一位读者全面地了解榆林窟、认识敦煌!
-
殷墟甲骨残文的整理与研究王加稳 薛宏凯由于甲骨断损严重,许多甲骨文无法通读,甲骨残文的整理与研究成为甲骨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书围绕甲骨残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确定残文的相关概念,阐明残文整理与研究的作用,把残字进行分类整理,对《字编》等工具书残字进行校补,梳理残辞类型,据残文进行缀合。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包括三项内容:明确残文概念,进行解题;梳理研究历程;阐明研究意义。第二章甲骨残字,主要讨论甲骨残断字、缺刻字的整理与研究,对残字进行校订与补正等。主要运用比较和对照的方法,研究内容有以下三点。一是把残字与完整字进行比较对照,从而确定残字的完整字形;二是把残辞与相对完整的同文刻辞、同类刻辞进行比较对照,从而补出缺刻字;三是把不清晰的拓片与清晰的拓片、摹本或照片对照,从而补出残字。第三章,对甲骨残辞进行整理与研究。我们展开研究的具体理论依据是同文例、甲骨文例特征、甲骨形态学等。第四章,运用残文进行缀合。残文的整理研究与缀合关系密切,依据残文为缀合提供线索,缀合后又可补足残文。本章列举残文与缀合相辅相成的例子,其中包括本人缀合成果二十三则。笔者藉助残字缀合《合集》3410与1105,复原一条完整卜辞,为殷人重视白马这一观点补充一条有力的证据。这则重要缀合纠正了学者对“白羌”的误读,“白羌”实为“白癸”。并且通过卜辞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殷人的育马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
坦坦荡荡、万方安和遗址发掘报告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坦坦荡荡”和“万方安和”两处遗址位于圆明园西部,皆属圆明园四十景之一。2002~2004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现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这两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勘察和发掘,并将全部考古成果汇集成本书。书中详细叙述了“坦坦荡荡”遗址建筑群和金鱼池基址,以及“万方安和”遗址主体建筑“?d”字轩大殿基址等的形制与结构特点,并对两处遗址的历史沿革作了概述,对出土器物进行了分类和断代探讨。从而为全面了解和认识圆明园的历史,进一步做好这处大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份具有科学价值的实物参考资料。
-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锡涅利尼科沃1号城址考古报告梁会丽,王骁骞 译锡涅利尼科沃1号山城遗址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部十月区,处于拉兹多利纳亚河西岸低矮的山顶之上。2015~2016年,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对该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主要对城址中部和东部进行了发掘,发现大量房址和灰坑,以及蓄水井遗迹,并通过解剖了解了城墙的结构和始建、沿用和情况。此外,该遗址内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遗存。
-
天赐王国岳南 著四川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以其神秘的出土文物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瑰丽的玉石器、形似外星文明的青铜面具、造型精巧的青铜神树、熠熠生辉的太阳神鸟金箔……如此种种,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彩。那么,三星堆和金沙文化分别处于古蜀文明的哪一阶段?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它们的兴起和消失经过是怎样的?出土的文物都有哪些丰富的寓意和内涵?这些问题,在本书都能一一得到答案。 本书生动呈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始于20世纪初直至现今的发现、发掘过程,相关各方围绕文物保护和归属展开的博弈,以及对出土文物分析、修复、展览的细节。阅读本书,您将进入一场充满地域特色和探索意味的精彩旅程。
-
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王建新暂缺简介...
-
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赵鸥,(日)岛田泉图录收集了约168件(组)反映古代安第斯文明和印加文明的珍贵文物,包括陶瓷、金属、石器、木器、骨器、纺织类、绘画以及木乃伊等。这些展品从秘鲁的14家主要的 博物馆以及其他博物馆精心遴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本书还收录了来自全世界15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专论,旨在向中国读者充分介绍印加帝国的组织机构、制度、物品和具有象征意识的符号图像,以及印加人和自然之间的多样关系。图书介绍了印加人是如何在没有文字、车马,甚至没有其他中国民众所熟知的早期文明特征的情况下,迅速建立和管理起这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帝国。
-
丝绸之路名简 相利善弊剑册朱建军本书为“丝绸之路名简”丛书之一。该丛书采用“一简一书”的形式分册整理,包括简牍整体展示,单枚简局部展示,以高清图像结合甘肃简牍博物馆研究人员的专业解读与赏析,向读者深度呈现丝绸之路简牍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审美特质,为书法爱好者提供清晰的临摹、赏读范本。《相利善剑刀册》出土于居延汉代甲渠候官遗址,主要内容为鉴定刀剑的标准和方法,为后人留下鉴定刀剑的重要知识与技术指导。《相利善剑刀册》在整体章法和形态上较为和谐统一,整体呈横式,布局匀称,书写规整。在用笔方面,该简以圆笔为主,行笔过程干净简洁,具有灵动洒脱的美感。本书以《相利善剑刀册》的内容为核心,配以释文,以高清全彩形式呈现,展现汉代中国文字和书法的艺术特征。
-
北平抗日斗争文物故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本书重点解读了驰骋在平西、平北、冀东等抗日根据地的中国共产党将领使用过的装备、 共产党员代表使用过的物品、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性生产的工具器械,广大爱国民众积极支援抗战的实物、各界爱国人士记录北平抗战的珍贵文献与鼓舞抗战的宣传品,同时也如实介绍了战斗在长城、卢沟桥、宛平城、南苑等战场的 爱国官兵使用过的装备、日用品等,用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示发生在京华大地的全民族抗战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