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肌肤上的文化符号刘军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极为鲜明。文身文化同样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到20世纪中叶,传统文身仍在黎、傣、独龙、布朗、基诺、高山等部分民族中传承和流行。时至今日,其遗迹仍依稀可见。同属百越族系的黎族和傣族的文身传承时间最为长久,也最具代表性。本书即以这两个民族为对象,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对其传统文身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兼及其他民族的文身情况,并力图在资料性、系统性、理论性等方面有所突破。本书共十部分(含前言和导论),插图二百余幅。前言,简要介绍了本书的选题缘由和特点。导论,介绍了文身的类型、特点及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了文物古迹、历史文献中的文身资料和近现代国内外的民族学实证资料,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文身,尤其是黎族和傣族文身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第一章,主要对黎族和傣族文身起源的神话与传说故事,历史文献和壁画中有关黎族和傣族文身的记载,以及黎族和傣族文身的历史变迁、近现代的传承与遗存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第二章,对比分析了黎族和傣族文身群体的性别、年龄、文身部位及施文次序等。第三章,结合大量图片资料,重点探讨分析了黎族和傣族文身元素与图式的种类、特征和象征意义。第四章,介绍了黎族和傣族的文身工具、文身颜料和麻醉与消炎镇痛的措施,以及文身师和文身技术的传承情况。第五章,比较分析了黎族和傣族文身的时间、场所及施文程序与禁忌的异同。第六章,运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功能理论,从自观和他观双重视角出发,研究阐释了黎族和傣族文身的社会文化功能。第七章,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模式、行为习惯、族群冲突与战争等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黎族和傣族文身长期留存传承的原因。第八章,重点探讨了黎族和傣族文身的文化与学术研究价值、文化遗产地位,以及对其进行抢救和静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与紧迫性。
-
云南汉语方音学史陈长祚 著《云南汉语方音学史》一书共分十八章,把历史上迄今为止有关云南方音的论著按照出版的时间顺序逐一做了深人探讨,第一章是1442年的“兰茂和他的声韵学”,以下顺次是1586年本悟修订的《韵略易通》、1618年葛中选的《泰律篇》,1673年马自援的《等音》……直至2002年《昆明市志·汉语方言志》中的昆明方音。集如此众多的音韵资料,连成一线,专写某一地区的方言史,得其条贯,我觉得这在当前出版的音韵学论著中尚属首次,其价值和特点是显而易见的。各章所研究的有关历史语音的文献中,多数文献前人均有所探讨,但或语焉不详,需做进一步的详解;或虽有详解,但陈先生有不同于他人的新见,俨然成“一家之言”。不管是哪种情况,均十分值得重视。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有些陈先生此前已写成单篇论文发表,这次收入本书,均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补充,使内容更为完善。
-
儿时耍货曹振峰“玩具”俗名“耍货”、“耍活”。本书收录了各地现存的泥、木、竹、石等三百余件民间“耍货”,并对其作了简要介绍。全书图文并茂,资料图片保存了历史的面貌和民族文化的基因的种子,可供后世研究借鉴发展。收编入集中的图片资料,就全国来说不过是点滴而己,有的还是算不上精品,有很多地方尚未涉足,权作为部分历史遗存。因作有的作者早已作古,后继无人,不可能再有新作问世;有的是劫后恢复,又面临衰退的险境,其品种和质量非普日可比。好在图片资料中保存了历史的面貌和民族文化的基因的种子,可供后世研究借鉴发展,生发出崭新的花朵。
-
新编万事不求人严锴哪七种房屋不能买?怎样输个人支票开户?怎样选购农用运输车?怎样告状?什么是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本书包罗万象,收录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阅读本书,不用求人,轻松的解决难题。
-
东北鹰猎曹保明 著《东北鹰猎:赵氏家族》中所用的剪纸资料均由关云德提供,太精彩、太神奇了。保留在这部书中,也算保留了这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实施这项工程的过程中还有于济源老师、胡冬林先生,他把他们的《海冬青考证》和《鹰屯》中的原始资料和考察笔记原封不动地推荐给了我。当我在日夜整理这些珍贵的资料时,我时时在提醒自己,要快,因为一切都在飞逝而过。那年我上鹰屯,赵明哲家的老鹰房子还没扒。可今年一去,才发现那珍贵的、他们家族居住了三辈的老鹰房已荡然无存……老房已自己塌了,我曾经针对保护赵明哲的老房子提出过一个专门提案,但没人管!就像打牲乌拉衙门“后府”老房子无人管一样。
-
瑶族风俗志刘保元 著《瑶族风俗志》主要写了一、南岭无山不有瑶、二、绚丽多姿的服饰、三、独具风味的饮食、四、多种结构的房屋、五、独特的生产技艺、六、家庭、财产继承与婚俗、七、社会组织、八、神灵信仰与禁忌、九、体育与医药卫生、十、民族传统艺术、十一、诞辰和成年礼、十二、肃穆的各种葬式和葬礼、十三、民族节日、十四、民族民间文字。
-
殡葬文化学王夫子本书对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死亡观以及决定各民族殡葬基本样态的社会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殡葬操作程式及殡葬实物作了专题性探讨。
-
少数民族风俗与禁忌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 编民族风俗,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社会生活方面长期承继的、广泛流行于社会和全民的、在一定条件下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反映在各民族服饰、居住、生产、饮食、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而且各个民族风俗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纷呈。因此,民族风俗作为民族特点的一个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群众性、社会性、民族性和敏感性。尤其是风俗中与宗教观念、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拜和生产生活经验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民族禁忌,以其特有的敏感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和强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反对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并将此作为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环节。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一些人员,包括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单位的少数从业人员对少数民族的风俗缺乏正确的了解和尊重,曲解少数民族风俗,违反了党的民族政策,伤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感情,影响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比如“性风俗事件”、“脑筋急转弯事件”和“阳信事件”等。因此, “入乡”先“问俗”,掌握一些民族风俗与禁忌方面的基本常识,对于增进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维护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考虑,我们有针对性地组织编写了这本书,简要介绍了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主要风俗与禁忌,选编了党的相关政策文件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希望通过这本小册子,能为读者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基本常识提供帮助,为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法规,加强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
众神之域吴秋林 著在《众神之域: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研究在理论上要面临两个难题,一是以西方文化中心论而来的理论叙述,二是以汉文化中心论而来的理论叙述,这两种理论叙述不是歧视性的就是居高临下的。在这样的理论叙述中,我们很难正确而公平地对待民族民间文化,也很难正确地表述民族民间文化的意义,更不用说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这样的“根性文化”了。突破这些个难题,正确而公平地对待民族民间文化。正确地表述民族民间文化的意义,也正是笔者在此书中要全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要在理论上强调信仰文化实体性的根本目的。《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调查与研究》是一个预设性的研究,即把贵州当代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作为一个预设性主题来展开它的调查和研究。“贵州民族民问”当是地理地域和文化地域,以及民族的限制词,它有文化空间和地理空间的意义。“当代”是一个时间性的限制词,它表明了这一学术主题的历时性意义。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时问和空间里来展开调查和研究的。很明显,这个题目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而且这是一种初始性质的研究。
-
中国民间神谱乌丙安 主编中国的神仙信仰是中国民众极富特色的文化创造,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要素,含蕴着我国民众独特的精神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与价值。中国的神仙信仰虽裹携有许多荒诞与迷信的文化元素,但诚如恩格斯所说:“即使是最荒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对包括神仙崇拜在内的中国民问信仰进行梳理与钩沉,审视与研究,可以使我们触摸到中国社会深邃的历史文化沉积,感受到中国社会发展与民众日常生活的真实脉动,厘清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的种种精神关联,从而更理性地面对我们的社会及我们自身。可以说,本书的价值与意义也正在于此。本书是从我国散存的古籍史料、民间供奉或张贴的“纸马”与年画、民间绘画图谱收藏以及文人学者辑录等多种途径、数千种相关图版资料中遴选编辑的中国民间神仙图谱,共收录图谱600余种,配有相关说明文字近十万字。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藉此对我国民间社会的神仙信仰传统及其基本状貌有个大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