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中国云南两个少数民族村落影像民俗志熊术新 等著现代社会的出现,是不是一定要以摧毁“民间意义”为代价?那个即将消失的世界真的与“现代化”水火不相容吗?带着这样的困惑,作者走进了中国云南两个少数民族村落——哈尼族的泥戈村,傣族的大沐浴村,通过现代传媒技术(影像)与田野叙述的有机结合,使传统的民俗志从封闭的空间挣脱出来,重新诠释了传统民俗的现代化意义。
-
婚丧喜庆指南严锴 主编本书为中国民间文化丛书之一,内容包括结婚老风俗、结婚新风俗、丧葬老风俗、丧葬新风俗、寿诞老风俗、寿诞新风俗、节日老风俗、节日新风俗。
-
礼仪实用百科严锴 主编本书为中国民间文化丛书之一,内容包括礼仪风俗概论、礼节民间风俗、称谓传统风俗、仪表礼仪风俗、举止礼仪风俗、言谈礼仪风俗、往来礼仪风俗、工作礼仪风俗、会议礼仪风俗、谈判礼仪风俗、宴会礼仪风俗、馈赠礼仪风俗、出行礼仪风俗、涉外礼仪风俗、通讯礼仪风俗、文书礼仪风俗。
-
中华禁忌李少林 主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遗憾而可恨的是,喧闹声中混进了一些市井无赖之徒,他们不学无术,宣传迷信,混淆视听,毒害民众,中饱私囊。于是乎,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扭曲,赤得得更神秘、更玄乎、更灰暗、更不可理喻了,甚至日益堕入泥潭。有鉴于此,这套以“倡导科学,破除迷信”为目的的中华民俗文化从书应势而生。
-
趣味考据王子今 编《趣味考据》已经出了两集。一些读者喜欢这样的书,是因为多数作者能够将自己好学深思,“孜孜真积力久”,“是用多少工夫积累”而体会到的“趣味”,以平易近人的笔法传递给更多的朋友。接触《趣味考据》的读者已经看到,我们选编的文章,其实也是等次不一的。这有多种原因。有些文章是高水准的学术成品,将一个方面的学术问题深掘广拓,得出了确定的科学结论。有些文章就某一专题考论研究,提出了作者新的见解。这些见解也许未必得到学界多数人的认同。但是其思路和方法,可以给我们某种启示。还有一些文章,则只是提出了问题,将读者的视线吸引到新的层次、新的角度方面来。实际上,“趣味”本身也是有品级之分的。不过,选编《趣味考据》的主旨,是通过若干具体题目,介绍有关历史文化的有意义的知识,介绍“考据”这种科学的学术方法。我们力戒就“趣味”而言“趣味”,内心向往对学问“深有悟”而迈进真正的“精”的境界。我们在《趣味考据》前言中阐说了考据学的科学价值。
-
民间赛宝罗晰月、李建伟一场关于民间收藏的盛宴,CCTV首届“赛宝大会”致力于寻找民间的文物珍宝,普及文物鉴赏知识,是中央电视台继“鉴宝”之后奉献给观众的又一收藏盛宴。“百里挑一”的藏品,顶级的专家阵容,民间寻宝的乐趣尽在其中。民间宝物能不能赛出“三六九”等?赛宝大会能不能在“鉴宝”的基础上取得突破?随着首届“赛宝大会”节目的播出,终于有了答案。通过对3万多民间藏品的层层选拔,有36件藏品脱颖而出,进入了最终的节目展示,可谓“百里挑一”。《民间赛宝》集中展示了36件民间收藏精品,讲述收藏背后的精彩故事,介绍收藏的基本知识,揭示顶级专家一对一的精彩点评。
-
其实你不懂天津人林希本书是将天津人人格特征提升到了文学的海拔而写就的一沓洋洋洒洒的文字。它是谐谑的,又是庄重的;它是反讽的,又是郑重的;它是喜剧的,又是正剧的。虽然写的是天津人的"一般过去时",但从宏观的角度看,似乎此情此景,近在眼前。在看到本书前,你不知道天津人是谁;看完这本书后,你就能知道谁是天津人了!在这之前,还没有哪一位智者对天津人神秘的心性做过如此深刻的探究和把脉。...
-
细说本命年孙正治千百年来,本命年一直是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民间认为,本命年是人生的一个门槛、一道关口,变数大,坎坷多,不是大吉就是大凶,而且凶多吉少。那么,本命年到底是怎么回事?真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可怕吗?怎样趋吉避凶?这种民俗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禁忌和习俗?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怎样的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是民俗研究上的空白。...
-
蒙古突厥史诗人生仪礼原型乌日古木勒《蒙古突厥史诗人生仪礼原型》通过对蒙古—厥史诗求子、英雄特异诞生、英雄接受考验和英雄再生四组母题的人生仪礼民俗模式原型的探讨,进一步阐明了蒙古—厥史诗的特征及其起源问题。全书由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论构成。蒙古—突厥史诗描述了一个男人的成长故事,反映了一个男人生理性的诞生到社会、文化性的诞生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严酷考验。可以说,蒙古—突厥史诗是英雄成长的故事。《蒙古突厥史诗人生仪礼原型》通过蒙古一突厥史诗的求子、英雄特异诞生、考验和英雄再生四组母的研究,阐明了蒙古—突厥史诗是描述英雄特异诞生,成年后因求婚或征战离开父母,独自去遥远的他乡,接受种种考验,并通过死亡和复活的再生经历,成亲或战胜敌人,凯族归来的成年礼民俗模式。蒙古一突厥史诗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模式是一个男人的成年礼民俗模式,而西方史诗集中讲述某一历史事件和某一英雄人物的精彩片段和经历。
-
高碑店村民俗文化志北京民俗博物馆《高碑店村民俗文化志》描述了京郊高碑店村的历史、文化、民俗:京城脚下的码头与村镇、村落庙宇承载的历史记忆、商农结合的高碑店街市、卖鱼的高碑店人、五月节的娘娘庙庙会、“公议助善”高跷老会、过大年中“抢银水”、喜轿铺与放河灯等。《高碑店村民俗文化志》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研究成果,对于村落民俗文化志的书写具有开创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