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门神传说刘晓路辞旧迎新之际,家家户户贴门神祛灾祈福,这是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门神信仰习俗形成的年代久远,流传的地域广阔,至今被人们所传承。门神人物众多,出身、经历各异,人们根据需求和门神各自的特点,将它们贴在不同的位置:武门神形神威猛,手握兵器,一般贴于临街大门,以御鬼怪及灾害入门;祈福门神表现人们的美好愿望,多贴于厅堂门上,以求招财进宝,多子多福。还有因传说而处于特殊位置的,如《西游记》中,魏征计斩小白龙后,为防小白龙骚扰唐太宗,由秦尉二将军守住前门,小白龙又伺机从后门而入,于是魏征被派去守后门,而成为后门神;孟良、焦赞因系强盗出身,后投杨家将抗辽成了英雄,因此,他们的像常被人们贴在牛棚、马厩和猪圈,保佑六畜兴旺。在被人民群众奉为门神的历史人物中,有的是忠心耿耿的忠臣,有的是勇猛杀敌的武将,有的是出没杀场的巾帼英雄。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使他们在人们心中,有了同神一样的地位。在人民群众口碑当中流传着的这些人物,就是他们自己的代表。《门神传说》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为你讲述民间关于门神的传说,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
创世神话钟健凡是关于半人半神的英雄业绩的神话,都可以归入英雄神话中。而创世神话,则主要包括天地的开辟、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的来源人类的诞生、各个族群的来源、以及各种文化事项的产生。“创世”,意味着某些东西第一次被神性的创造者创造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世”即等同于“起源” 。因此,一切讲述事物起源的神话,都可以归入创世神话中。创世神话正是《创世神话》所要介绍的内容。创世神话内容广泛,从天地宇宙的开辟到草木昆虫的起源,都被包含其中,在神话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端午节孙正国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诗词以及端午节的当代演化等内容。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
少数民族节日季诚迁节日是具有群众性、周期性和基本稳定的活动内容的特殊日子,节日是综合表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文化事象。而中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从古到今,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新生节日共有2000来个,其中约三分之二是少数民族节日。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书中汇集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传统节日。通过本书,你将会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
中秋节黄涛中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与演变、月饼的由来、主要习俗等内容。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
闲谈写对联白化文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春节要张贴春联,结婚要张贴喜联,为老人庆寿要上寿联,哀悼逝者要出挽联,亭、桥、楼、阁、宫殿、祠堂、寺庙、商店、居室等都有对联张挂。可以说,对联与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本书对于楹联的产生与发展,类型与特点,写法与避忌,均作了介绍,既讲基本知识,又教读者如何写好,并设专章介绍各种征联活动的出题、参赛、评选等。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古今楹联实例,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系统而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关楹联的全部知识。内容丰富翔实,叙述口语化,文笔生动,是一本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兼备的文化普及读物。
-
鲁迅家庭家族和当年绍兴民俗周冠五《鲁迅家庭家族和当年绍兴民俗:鲁迅堂叔周冠五回忆鲁迅全编》收入鲁迅堂叔周冠五所写《周氏的崛起与衰落》;《三台门的遗闻佚事》、《社会环境和人物》、《绍兴的风俗习尚》四篇长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9年以《回忆鲁迅房族和社会环境35年间(1902—1936)的演变》为名作为“内部资料”出版),以及其他与鲁迅有关的几篇回忆文,属第一次公开出版。 周冠五所写的这些文章,对于了解鲁迅的生平、家世和理解鲁迅作品的内容,都是很有意义的。编选者将这些文字编集起来成为本书,书名《鲁迅家庭家族和当年绍兴民俗》是编选者拟的。本书前三篇,作者原拟编为一集,因而第三篇之后有一篇短短的《后言》。第四篇原是这本集子的附录。编选者根据作者意愿,仍将这四篇文字编在一起。第四篇所写也是与鲁迅家庭家族和绍兴民俗密切相关的内容,编选者把它视作正文,不再把它作为附录。接着的三篇单文,是根据周冠五后人的要求,从绍兴鲁迅纪念馆编印的资料录下的,编选者不作任何改动。最后一篇原是周作人《鲁迅的故家》一书的后记。
-
环县道情皮影甘肃省环县《环县道情皮影》编委会环县,是一部农耕中国历史和山村人文社会的绿色图像书!这里是被大自然贫痞外表所包装了的一块未受“污染”过的民间文化纯洁、富饶的世外:她依自己的自然社会网络展现自己的心灵世界!这里的整体自然空间,其实正是环县人社会历史与行为的文化标志。环县的文化象征——就是被呢称为“牛皮娃娃”“一驴驮”的道情皮影……环县道情皮影的话语,在今天已成为一个“文化现象”。那么,它作为往昔公共文化的一种、视觉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今日我们重审其文化价值,重视并保护其当下仍存活的”原生态”实体,意欲何在?这是一本地方性知识的书,图文并茂,真实、细腻,如同她的主人——朴实直率而无虚妄炒作,干净流畅而丰富多彩。她说到了环县道情皮影立体性的方方面面,但她给我们提供的信息量,却远远超过了这本书的本身。
-
风俗民情秦榆中华文化是水,风俗民情便是鱼,鱼与水的交融,使中华文化愈加丰富,使风俗民情更具魅力。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文化民情,文化是基调,风俗是特色,风情是衣裳。
-
观音信仰民俗探源刘辉 著观音信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深厚积淀。观音信仰能够在中国如此源远流长,如此根深蒂固,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中印佛教关于观音信仰、观音身世的不同说法均有各自本土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印度佛教的观音说法是在印度古代文化氛围中诞生的,具有“西天神话”的印记,表现出虚拟人物形象,有着极强的宗教色彩和男尊女卑的思想。中国佛教的观音传说与中国传统认为女性善良可亲可近一致,与中国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一致,遂为中国民众接受。中国观音之所以能够成为民众虔诚信仰的“人格神”,成为中国民间信仰的“第一佛”,成为民间信仰的核心,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观音慈悲善良精神的追求。观音民俗文化现象展示和张扬的示外乎从一种精神文化中去追求和改善人们的道德心理和人格,追求营养社会的道德规范,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和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