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中国民俗史丛书李安辉 主编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为满足群体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主要指民间,与“官”或官方相对;“俗”即风俗,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代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民众人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形式,民俗传承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中国民俗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俗相比,中国民俗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丰富多样的民族性,2.浓重鲜明的地域性,3.源远流长的延续性,4.注重功利的实用性。《中国民俗史》丛书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识、增添生活趣味、开拓审美视野的大型文化读物。它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国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民俗风情画卷。
-
中国风俗史张亮采著中国专门讨论风俗者,有东汉应劭之《风俗通义》、晋代周处之《风土记》、梁代宗懔之《荆楚岁时记》等。或讨论一时之风俗,或讨论一地之风俗,未见讨论中华五千年各时各地风俗之通书。有此通书,有自亮开始。立于现代立场、基于现代视野而成之“风俗通史”张氏实为开山祖师。彼时之风俗与此时之风俗异,昔日之风俗与今日之风俗异。读彼时,昔日之风俗,可以知此时,今日风俗之得失……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民俗学从业人士或研究家,风俗文化之爱好者或研究家,风俗文化史之爱好者或研究家,历史文化学者或博物家,今日风尚之领军人物或反对者,大中小学生……在文学创作领域重视风俗,可成一流派,名曰“风俗主义”在绘画领域重视风俗,可成一画派,名曰:“风俗画”在音乐演唱方面重视风俗,可成一体裁,名曰:“风俗歌”
-
中国十个节日传说詹同 编绘《中国十个节日传说(汉英对照)》是一本彩色连环画册。有画100幅。 画册介绍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等中国十个传统节日在民间的传说故事,生动有越。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故事了解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
图腾与禁忌(奥)弗洛伊德(Freud)著;文良文化译对原始民族部落中的禁忌、图腾与宗教的核心及本质是长久以来争议的中心。本书是作者对这些难上解答的谜题所做的突破性贡献。作者考察了澳洲土著人的图腾崇拜,认为:触犯图腾禁忌在原始民族里被视为最大的罪恶;图腾代代相传不因婚姻而转变。在分析群体婚和外婚的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和有趣的现象——它们都具有严厉防止乱伦的作用。通过对禁忌及其所隐藏的矛盾情感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禁忌具有下列性质:1、由玛那依自然或直接的方式附有人或物身上因而产生的结果。2、由玛那以间接的或传递的方式而产生的结果。3、前两种方式同时存在。作者对泛灵论的施方式作彻底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原始民族在施术的操作过程中,明显暴露出一个企图:尝试利用控制心理作用的规律来操纵真实事物。所以,他相信人类对自然的第一种解释是由心理作用所造成的。进而在其他学者研究图腾崇拜起源的基础上,利用精神分析学的主法逐渐解开了图腾之谜。本书由弗洛伊德的四篇论述图腾与禁忌的论文组成,其特色在于将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和发现用来解决社会心理学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讨论图腾与禁忌问题时,弗洛伊德将之与儿童和神经患者相比较,因而能如弗洛伊德所说,在研究此问题的社会人类学及民俗学与精神分析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本书试图通过一些保留在儿童时期的图腾崇拜的遗迹,亦即通过我们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那些细微迹象。来推导图腾崇拜的原始意义。图腾与禁忌之间的紧密关联又使得我们向着本书提出的假设向前迈进了一步;如果最终的论述使得这一假设看起来很难令人信服,那也没有必要指责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近似于现实,毕竟重建这种现实是如此的艰难。
-
昆曲与民俗文化王廷信《中国的昆曲艺术》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昆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学术著作。其丰富的资料、通畅的论述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昆曲历史、昆曲理论,进一步了解昆曲的品性、思考昆曲的现状和前景均有裨益。
-
心解礼经[宋]朱熹,[汉]郑玄原注;李安纲白话、心解;王无骄漫画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儒、释、道三教经典中,选出最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著作,书中采用最权威的注本,校勘标点,简体横排;加以白话翻译;配以漫画示意,启迪悟性;以公同道,以广流传。
-
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牟钟鉴著本书深入研究了中国宗教与文化艺术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关系;论述了宗教与民俗相辅相成的深远关系,包括经济生活中的宗教民俗,节日岁时中的宗教民俗,日常生活中的禁忌等。本书论述精到,资料翔实,有很强的可读性。
-
陶姓史话陶江 著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缘的标志,是婚姻的纽带,是部族的开端,是国家的根基。姓氏出现最早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二帝,而炎黄子孙繁衍出一万二干余姓氏。他们跨地域、跨国界,甚至渗入异族而形成新的民族。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之一。 本书生动、翔实地介绍了陶姓古今史事。内容包括陶姓的寻根、流布、盛事、文化名人和胜迹。陶姓受姓两千多年来,演绎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兴衰事,涌现了众多令人景仰的著名人物,成为中华姓氏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姓氏之一。
-
昆曲郑雷著“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在艺术、文学、历史方面都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中国戏曲共有三百多个剧种,昆曲是现存戏曲剧种中历史最久、最能体现民族戏剧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剧种”,“昆曲产生和繁盛时期为社会广大阶层所爱好。但在发展中,文人创作的剧本文辞偏雅,演唱中格律较严,因此需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接受。但它涵含着较深的文化意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此外,这些剧作“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各阶层的社会生活,是中国古代各阶层的社会生活,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生动记录”。而且,“中国戏曲自形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都不断进行变革”,“只有在昆曲里才能全面地看到古老的音乐、舞蹈风貌”,“昆曲演出形式优雅、规范,对后起的剧种亦有重要影响”。那么,昆曲究竟在哪些地方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的历史状况、文学样式、艺术风貌、文化内涵是怎样的?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它在当代的生存现状又如何?所有这一切都值得每一个热爱民族文化的人去加以关注。探源溯本,一切还需从古老的宋元南戏说起……
-
南音郑长铃,王珊著《南音》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套专门介绍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丛书,该套丛书共八种,分别是:《昆曲》、《古琴》、《木卡姆》、《年画》、《少林功夫》、《热贡艺术》、《藏戏》和《南音》。这套丛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各地专家学者编写,较具权威性,其中既包括已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昆曲、古琴等项目,也包括更多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独特风貌、丰富内涵,尚有待申报的项目。丛书着重反映这些文化遗产的基本面貌、表现形态、美学或工艺上的主要特点、历史,以及目前有代表性的主要传人,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当地政府为继承与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所做的工作和未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