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情爱的觉醒(德)爱德华·福珂斯著;孙小宁译贸易的发展把欧洲带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引向了文艺复兴的顶峰,文艺复兴意味着资产阶级世界的诞生、幼年和少年,意味着市民阶级的诞生和初露头角。在这样的时代,大胆地进行破坏和毁灭,而创造也是同样的勇敢和辉煌。创造性的生理表现造就了一个肉欲的时代,所以文艺复兴时代尽管有许许多多交叉的、相反的倾向,却完完全全充满了肉欲。肉欲成了唯一与自然契合的现象,它是生理与逻辑惟一容许的认知范畴。创造物的诞生时代,蕴有的肉欲中总能量越大,其不朽的程度越高。
-
天水民俗刘玛莉著;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前言第一章 生辰礼仪求子孕期禁忌生子庆贺拜干亲和投保生日祝寿第二章 婚嫁礼仪议婚订亲酬媒会茶通话结婚第三章 丧葬礼仪初终入殓成服讣闻开吊出殡第四章 农事民俗务农田十二月小调农谚第五章 衣食住行一 服饰二 饮食三 特色食品四 居住五 交通第六章 岁明节庆春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六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一腊八节祭灶节第七章 文化娱乐一 社火二 游艺三 民间舞蹈四 庙会第八章 交际礼俗待客走亲戚称呼问候礼节禁忌第九章 回族习俗一 经商二 衣食住行三 婚嫁四 丧葬五 社会礼俗六 张家川花儿附录后记主要参考书目
-
北京的传说金受申著本书是写怀旧文章的人的一大写作资源。北京的传说多到你就是想数也数不清,这里有真有假,有的有趣,有的乏味,其中有不少已随风飘逝,它消逝在人们的街头巷议之中,消逝在怀旧人们的笔下,消逝在不断的翻新做旧之中,消逝在酒吧快餐店的崛起之中。今天我们再拿出来的传说,已经是经过人们做旧的东西了,这是无法和金受申老先生当年写的传说相提并论。 金老先生当年也许只赶上了这其中的一两样变化,也许就是因为他看到这样的变化对于我们老北京将产生一些他不想见到的结果,于是他倾注全部的心血为我们留存这一份文化遗产。他写什刹海、写北新桥、写天坛、写分钟寺、写十三陵等等,故都遗迹,之所以叫做故都遗迹,不是因为它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而是因为它们都各自有它们各自的文化渊源,正是有了这些东西,它们才叫故都遗迹。遗迹是不能离开传说的,但是只有传说还不能说明它,传说有时往往就是道听途说。区别就在于你通还是不通。
-
中国民俗学论文索引斯琴孟和,帕提曼主编采风问俗,中国自古即有。早自周朝开始,历代所集资料,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而以《五.四》运动为开篇的中国现代民俗学,在吸取外域理论成果之余,更立足本土丰富资源,经代代学人,励精图治,不辍耕耘而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民俗热”潮,民俗学研究被推至前所未有的发展巅峰。更多的人开始熟知并关心民俗,出版的专著及发表于全国各地报刊上的论文,种类繁多、数目可观。近20多年来,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俗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与相邻的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相得益彰,成就尤显:新的研究成果大批出现,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研究领域更为广阔。但与此同时,这些著述与论文资料,又因其篇目之多,分布之散,为研究与利用带来了极大不便。鉴此,我们历经一年时间,编辑整理了此目录索引。其中较广泛地收录了1954~2001年(汉文1974:2000年)间有关民俗学研究论文、资料等篇目12960余条(汉文11150余条,蒙古文1810余条)。此索引虽然在编辑过程中一直本着尽量广泛、全面反映民俗学研究成果(论文、资料)的原则,但因实际条件所限(仅限于校图书馆及系资料室),难免有所遗漏,在此特别声明,并致歉意。(注:汉文期刊索引主要根据校图书馆馆藏期刊(2400种)及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编辑,在起止年限范围内收录较全;蒙古文期刊索引因馆藏之限,刊行于《卫拉特研究》等几种刊物上的论文资料,未能收录)。因为学识与经验的不足,我们的工作难免出现错误,还请各位学者、前辈不吝赐教。最后衷心感谢在《中国民俗学论文索引》编辑过程中给予大力协助的校图书馆、蒙语系资料室以及所有给予热心帮助的老师同学。《中国民俗学论文索引》如能为您提供些许的帮助,能省去您在书林学海里采一草、拾一株的时间,便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也是出版此书的目的。
-
晨钟暮鼓赵慧珠著本书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佛教寺院生活的浅显知识。第一是清规戒律与丛林制度:清规戒律为丛林制度提供了学理上的基础,而丛林制度在实践上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和补充了清规戒律的内容,使它越益适合中国的国情,使佛教越来越中国化了。第二是佛教节日与风俗:这部分内容充分展示佛教对中国社会及其民众的影响,有的内容如腊八粥等已成为中国人民的传统风俗习惯。第三是佛门的法器和服饰:它们与中国佛教徒的生活密切结合而不可分离,无论是早晚课诵、礼佛、坐禅、经忏乃至饮食起居等,都有法器与服饰相随。这三方面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大致上可以对中国佛教徒的寺院生活勾勒出一个轮廓。
-
江苏民俗金煦主编;刘兆元等撰稿本套丛书是一部集民俗文化大成的著作。在编写过程中,综所收录的民俗资料,以现代仍在民间传承的民俗文化为主。入书的资料,强调全面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本套丛书的目的在于文化积累,在编辑内容和体例上,曾提出过一些可供各地执笔者参考的编辑体例、原则和要求。
-
甲申贺岁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甲申贺岁》移植了近年来火爆的“贺岁片”的概念,以“贺岁书”命题,又受广告词“送礼送健康”的启发,寄希望人们在年节中能够“送礼送文化”。明年是中国农历甲申猴年,《甲申贺岁》也以“猴年话猴”收尾,不仅给从事“猴文化”的专业工作者看,更以属猴的读者为主要对象。画猴、研究猴的专家毕竟太少,而属猴的人可就多了,据说有一个亿。希望我们的这一新的尝试,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恰巧,我国的生肖邮票也是从猴年开始的。我们的贺岁书计划从甲申猴年至乙未羊年,每年出版一册,形成系列。当12年后这套书出齐时,希望能够奉献给读者的是一套完整的,反映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在《甲申贺岁》的编辑过程中,得到了我国民俗文化的专家冯骥才、王文宝、郭子升、张仲、刘孝存等的大力支持。画家黄永玉、韩美林、节样,书法家沈鹏、黄苗子,京剧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天文学家崔石竹等,均欣然为《甲申贺岁》撰稿,题词,作画。这样一本贺岁书,竟然得到了如此多的方方面面人士的关注。
-
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李姗泽著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少数民族所需要的?少数民族教育应怎样做才能更为有效?特别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并以强势席卷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文化依托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得以延续?炎方苗族学校教育未能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功效的教育现实促使我思考这样的问题,并力图用自己的研究来回答这样的问题。当我在炎方对当地苗族的生育文化进行田野考察时发现,苗族虽然由于长期的迁徙与生存环境的恶劣状况使其学校教育一直较为薄弱,但其独特的生育文化传统却被完整地传承了下来,靠的是什么呢?由李姗泽编著的《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沾益炎方苗族教育人类学解读》力图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生育文化及其传承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求为苗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
-
中国民俗学教程苑利,顾军著苑利,男,1958年1月22日生,汉族,吉林长春人,民俗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副研究员,北方室副主任,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秘书长,西北民族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代表作有《韩民族文化源流》、《龙王信仰探秘》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探索》等丛书多部。 顾军,女,汉族,1963年1月出生于北京。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人文与管理科学系副教授,主讲中国现代史、中国民俗学、中国近代史料学等课?獭?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同时兼任北京民俗研究与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北京文化研究室副主任等职。代表作有《长生久视的胜境——古代仙山道观》等。
-
寻梦老北京李书良著本书取名《录梦老北京》,乃因边忆边写,并未讲究系统,因此也未按民俗分类列目。如此正好使你回到大约半个世纪前的北京,各处走走看看,玩玩耍耍,品尝些小吃,再走走看看,玩玩耍耍,品尝些小吃,不断换换口味,不致感到枯燥 ,不知不觉将本书读完,似逛了一趟昔日的北京,岂不另有一番乐趣。 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