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二十四节气全书《家庭书架》编委会 编《二十四节气全书(升级版)》不仅是指导农事的传统历法,更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结晶,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本书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介绍了农事气象、民间禁忌、营养食谱、农历节日、节日习俗、生活起居、养生保健、历史文化等内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一本有关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家庭实用宝典。
-
给孩子们读的成语故事陈章锡 审订《给孩子们读的成语故事》曾获评台湾新闻局推荐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深耕阅读推荐好书。作者陈章锡,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曾任德霖技术学院国文讲师、南华大学文学系主任,现任南华大学文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书法美学。主要著作为《王船山礼学研究》,另有研究论文二十余篇。
-
礼乐文化与先秦两汉文艺思想研究陈莉 著《青年学者论丛:礼乐文化与先秦两汉文艺思想研究》从礼乐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文艺,剖析礼乐文化中“神性”与“艺术性”、“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差异与关联,进而从礼乐文化崩坏的角度考察文艺思想演变的轨迹,并对儒家文艺思想的生成与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
-
雅言俗语论孝道王树山 主编《雅言俗语论孝道》以孝为题,从大量的经典文献、文学书刊中择录出和孝有关的雅言俗语,并予以分类、整理、释义,提出了“孝德源于爱”以及“行孝、尽忠、立身三位一体”的大孝理念,丰富了孝的外延,使孝这一传统美德变得生动形象。
-
时裳陈美怡 著服饰,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时代气氛的反映,服饰的改变也记录了文化和历史的变迁。裙子、裤子、袖子……,长一寸、短一寸皆有其背后意义;领口衣襟大子宽阔形状的修改,首饰款式物料的演变,更包含着不少学问和历史意蕴。作者用近千张图画来细绘晚清以来的中国服饰演变,一笔一画地勾勒绫罗绸缎的一针一线,以及大师精品的巧妙手工,从整套传统唐式服装到殖民式的中西合璧,随着时代变迁渐渐达至全盘西化,再到近年正经历的全球一体化时尚,书中囊括了每个年代的各个典型时装轮廓。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记录了时尚这百年的改变和轮回,配合着手绘精美的图画,使得阅读《时裳:图说中国百年服饰历史》可以获得审美和文化双重享受。
-
省鉴与传习韩经太 等著书稿为教育部共建项目的最终成果。中国道德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一部社会政治化程度很高的历史,其积累丰厚的历史经验,具有正反两面的矛盾内容。以往的研究或描述,往往偏执一端,不能兼顾而客观、而全面。本书分理论研讨与现实调查两部分内容,前者以历史主义的学术原则为指导,选取中国道德文化中核心范畴:仁、义、信、忠、孝、智、耻、慈等进行概念梳理、历史沿革分析,并对其历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着重研究其现代实践意义。本研究以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为基础,期待从理论上提炼出与当今社会相适应的、可以促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文化之核心要义,揭示道德文化实践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道德文化推广模式。
-
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经典王月清,暴庆刚,管国兴 主编儒释道的上述经典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广,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亦有重要贡献。直至今天,在全球文明平等对话、全球文化交流交融的背景下,这些代表中国文化智慧的经典,仍然会释放时代的光辉,让人们在重温经典中,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以一种文化自信和自尊,努力以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为人类文化建设贡献思想资源。
-
中国玉文化陈英 编著《中国玉文化》堪称一本关于中国玉文化几千年发展史的百科全书,从“玉”字的起源入手,追本溯源,以优美凝练的笔调描绘了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与生活、养生和奥运的密切关联。同时,作者集多年研究之大成,以科学的态度、严谨客观的表述向读者展示了玉的庞大家族、玉器的发展历史、玉器的纹饰、玉器的雕琢、玉雕题材、玉器的鉴藏与保养、海内外中国玉器市场行情等诸多内容,极具研究和借鉴价值。
-
懂得收藏也不难施艳萍 著《新思想系列丛书:懂得收藏也不难(2)》主要是从画家、收藏家和欣赏者的角度来分析书画艺术的收藏情况,力图从一点突破,带给读者一个完整而有效地收藏观。《新思想系列丛书:懂得收藏也不难(2)》首先研究的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人品即画品,由此展开对人的因素的剖析,得出收藏艺术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使用层面,而应该注意他的精神领域。
-
首届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古元章,张金生,邱雷生 等编《陇南市政协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丛书:首届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45篇,从白马人的民俗文化特征、白马人的服饰、白马人的舞蹈、白马人的语言文化、白马人的宗教信伸等方面对白马人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保护和传承白马人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