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妙峰山顾颉刚 著《妙峰山》一书是顾颉刚等人民俗研究论文的结集。1925年4月30日北京大学教授顾颉刚、孙伏园等五人,来到京西妙峰山对妙峰山庙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查。调查之后,五位学者分别从自己所关注的角度,写成了对妙峰山庙会民俗的调查文章,并在《京报》副刊连续六期发表。作为首个田野调查地,妙峰山的民俗文化在1928年《妙峰山》一书出版后便受到了民俗学界的关注。中国民俗学学界普遍认为妙峰山民俗文化是北京传统民间文化,甚至是北方传统民间文化的一种象征。
-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2编李文海,夏明方,黄兴涛 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2编 宗教民俗卷)(套装上下册)》收集了民国时期有关宗教民俗的调查45篇,约160万字。内容涉及各种宗教组织活动、城乡各种庙会活动、民间风俗习惯,以及游戏、娱乐等的调查。收集了民国时期多位文化名人,如吴文藻、冰心、雷洁琼、顾颉刚、魏建功、顾廷龙的社会调查原稿,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内容丰富,数据充分,为我们展示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和城镇民众生活的面貌,为学术界提供了足资参考的研究民国时期社会状况的可贵资料。
-
图说日常守护神殷伟,程建强 著“神祗”泛指天地诸神。神祗崇拜由来已久,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神祗包罗万象,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了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本丛书选取了中国传统神祗中最具典型性、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五大类加以描述,使诸神形象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图解图释”的形式,使本来就意味深长、内涵丰富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读者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传承、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在这条充满了探索与艰辛的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
民族村落家庭林继富,覃金福 著《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书系·民族村落家庭:酉水流域土家年研究》以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实地调研、采访,对酉水流域土家族的土家年进行记录和实证性研究。土家年是居住在清江流域、酉水流域和乌江流域的土家人的重要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民俗事项,但至今土家年的传统已经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所以,调查、记录当下土家年的生存状态成为保护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护当代土家人生活的重要内容的一种手段。
-
寻城记·重庆田飞,黄波,李七渝,等 著现在的乡村古镇游已经太多太滥了,人们对朝九晚五于斯吃喝拉撒于斯生老病死于斯的城市反而很陌生很背叛,作者想让我们重新去发现属于城市的文化魅力,找回属于城市的精神归宿。他的核心创意就是:从乡村还是要回到城市,在城市依然能找到家园。
-
王福堂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李小凡,项梦冰 编《承泽堂方言论丛:王福堂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方言学论文集以偿心愿,遂于元宵节发出倡议,即刻得到热烈响应,年底收齐文稿。29篇文章来自天南海北,异国他乡,分为通论、音韵、词汇、语法、方言分区、方言文化六组.这部急就章即告完成。
-
墓葬的故事牛建军 著受“祖先崇拜”以及“视死如生”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自古对墓葬就十分重视。而今人通过墓葬可以探寻我国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墓葬的故事》就为你讲述了墓主人生前那些传奇和不为人知的故事。
-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赵斌 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选取中国传统节日数十个,以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主;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与体会,关于传统节俗的介绍方面,较多地汲取了目前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供感兴趣的读者参阅。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节日文化建设,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增进人际沟通和理解,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是面向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系统介绍中国节日的传统文化读本。对于春节、元宵节、花朝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包括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精彩介绍。内容丰富,资料全面,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于一书,是一本节日文化百科全书。
-
图说民间门神殷伟,程建强 著古人把住宅当作抵御猛兽入侵的第一屏障,对于抽象的妖邪之物更是避之唯恐不及。正是这种对家户的保卫意识,产生了门神崇拜,期望神灵看家护院,驱逐邪魅。门神是中国民间流行最广的神祗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门神形象也渐渐由抽象的符号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历史功臣名将、历史小说人物等一幅幅门神群英图。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辞旧迎新之时,中华大地的千家万户仍在张贴门神画,以求祈福祛灾。
-
苏州民俗采风录蔡利民 著《苏州民俗采风录》作者为苏州民俗博物馆调研室的负责人蔡利民,《苏州民俗采风录》记录了作者从官宦之后、商贾之家、寻常百姓、田夫野老口中关于苏州民俗的叙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苏州百年前的民俗风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