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迎接抗战最后胜利武军为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配合以卢沟桥、宛平城为代表的抗日战争主题片区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北平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组织编写《北平抗日斗争历史丛书》。丛书定位于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专题历史著作,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大众,兼具思想性、政治性、通俗性和原创性,采用史话体例,努力打造成为 可信、可读可学的精品力作。本册讲述北平军民争取抗战 胜利和北平光复、迎接胜利的历史,突出抗战胜利后,北平作为受降地之一,在故宫太和殿举行中国战区华北日本投降仪式,北平各界欢庆胜利以及组织军事法庭审判战争罪犯和惩治汉奸的情况。
-
中华典藏(西汉)司马迁本书是《中华典藏:史记(五)》。书中的《史记》原文、注释和大意,是为了尽量扫除读者阅读中的障碍。作者还充分利用其多年的学术研究心得,在每篇原文前设立“题解”,介绍该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可谓是一种阅读提要。同时,每篇之后设置了“知识拓展”,对读者阅读本篇时可能存在的疑惑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以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原文。这样的设置使得该书兼顾普及性与学术性。本书为名家译注,解题高屋建瓴,注释简明精当,译文准确流畅。作者从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做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考察,深入探寻《史记》的文化意蕴和文化价值;材料丰富,条目清晰,为《史记》的深入研究和普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宋会要 食货类》选校与研究曹流,姚喆本書先對《宋會要》的學術史作通體性的研究,并以此代為《前言》;後以1936年大東書局影印的《宋會要輯稿》為底本,配合“嘉業堂清本”、《宋會要輯稿補编》、殘本《永樂大典》等文獻,并利用 的研究成果,對《宋會要·食貨類》身丁,酒麴雜錄,買撲坊場,坑冶,上供,上供銀,無額上供,免行錢,月樁錢,受納,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11門重新復原、整理和校勘,其間產生新的研究認識,將以校記的形式體現出來。
-
国家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补遗(宋)徐梦莘本书为续宋本丛书之一种。《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书中记宋金和战之事,起自宋徽宗政和七年(一一一七),迄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金海陵王完颜亮伐宋兵败身亡,跨度四十五年,是宋史研究的基本典籍之一, 是宋金关系史研究的必读书。《三朝北盟会编》自成书起至清末,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季振宜藏明抄本卷帙完整,保存宋本诸多旧貌,文本相对可靠,且保留诸多批校痕迹。该抄本现分藏于中国 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藏于国图的存二百三十卷四十六册,收入“中华再造善本”;藏于上图的存二十卷四册,即卷一百十一至一百二十、一百三十六至一百四十五,迄今未曾影印。本书即以上图本为底本影印,可与国图本合为全璧。国图本中原有黄丕烈跋一纸,为其校勘笔记,影印国图本时未收,现附黄跋于本书末。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赵志宇,王景奇,周新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指导用书。依据 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中宣部、 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吸收学术界研究的新成果,把教材内容体系转化为教学内容体系,以利于学生全面、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基本内容为出发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和学的参考指导。本学习指导包括绪论及十章内容,各章内容分别是: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不同社会力量对 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每一章包括四个模块:学习要点、学习拓展、学习资料、复习与巩固。目的是使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本学习指导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校学生和研究生报考者、 公务员等相关人员的教学和学习参考。
-
《国语》研究史略陈鹏程《国语》是一部重要典籍,在中国文学史和史学 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但相对于《左传》等典籍,对其研究史的梳理和总结尚未引起学界的充分重视。系统的研究专著迄今尚未出现,本书可填补这一空白,以专著形式对历代《国语》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概括和评介,从而为将来撰写系统详实的《国语》学史奠定基础。
-
英雄土地 红色辽宁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编本书撷取辽宁 突出的红色标识,根据时代需要进行整体策划,从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六个“地”出发对辽宁的红色历史进行全面梳理,取材精当、脉络清晰,在整合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吸收 研究成果,是一部兼具思想性和故事性的读本,是一部全面反映辽宁红色历史的生动教材。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是辽宁的六张红色名片,有力彰显了辽宁的底蕴和底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挖掘好、记述好这段难忘的历史,既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先辈的缅怀,也将激励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上自强不息、开拓奋进。
-
万卷楼国学经典(西汉)刘向《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学名著,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书中生动地记载了当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展示了古代纵横家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及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反映了战国时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重大活动,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本书节选了十二策中脍炙人口的篇章,分为原文、注解、译文等部分,辅以精美的古版画插图和生僻字注音,使全书 便于阅读和具有时代感。
-
台湾史研究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在史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到来之际,中心特收集所内同仁有代表性的 史研究论文二十余简,从“ 史研究理论与方法”“清代及早期 历史研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史研究”“战后台湾史研究”四个方面,全盘回顾与检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史研究中心同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拓与深化 史研究奠定了基石,对于推进 史学科建设不无裨益,对于 史研究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是一部兼具史料性、学术性、研究性,创新性的研究专著。
-
十三四世纪蒙古人与欧洲关系研究徐良利十三四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在亚欧大陆建立起历史。上 的蒙古帝国,领有元朝以及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等四大汗国。蒙古的征略和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启了蒙古人与欧洲交往的大门,大大促进了东西方交通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本书将蒙古人在欧洲和亚洲的征服、统治和外交往来的历史置于中古时代游牧群体与农耕文明交往的宏观背景下,对其军事征略、政治捭阖、外交往来、商旅交通和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较为客观地归纳了十三、四世纪蒙古人与欧洲交往的历史动因、特征和影响,可以为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