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徐喜辰,斯维至,杨钊本卷主编哲学社会科学“六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
-
简明世界新闻通史张昆编著新闻传播事业,作为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可能是孤立的,必然同经济基础发生关系,同上层建筑其他相关部门发生关系,同时,不同国家,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的性质不同,这种关系则更表现为非常复杂的情况。本书大胆地突破原来外国新闻事业史的束缚,拓宽世界新闻史的研究范围,从世界的全局着眼,力图从宏观上对人类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作综合的整体考察,体现出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徐达深主编;谭宗级,叶心瑜卷主编《实录》是中国史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谓之翔实可靠的记载。从唐代开始,中国历代都由官方修有《实录》。盛世修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盛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步入了光辉的第45个春秋。为庆祝这个45周年盛典的到来,我们邀请当代中国研究所主持,邀集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文献研究室近百位专家学者,历时三载,撰写出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实录》,以志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及其曲折发展的历程。全书分为五卷:1949年至1956年为第一卷,1957年至1965年为第二卷,1966年至1976年为第三卷,1977年至1992年为第四卷,第五卷为附录,包括:省以上党政军群机构及其主要领导人名录;基本国情资料;台湾大事记;中、英、日、俄、法、德文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书目。全书共约六百万字,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基本史料。这部“实录”,是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一批研究党史、国史的专家、学共同编撰的。在编撰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复核对史实,力求准确、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历史。
-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瞿林东著这套书本来是以“文史知识丛书”的名义出版的,现在改成“文史知识文库”。“丛书”改成“文库”,目的是使这套书容量大一些。把这套书编得更充实、更丰富,不仅容纳《文史知识》已经刊发过的较好的内容,带要容纳《文史知识》未能刊发的好内容。我们的计划是深入浅出地、重点而又系统地介绍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丰硕成果。
-
白话精评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原著;梁希哲等译评《白话精评明史纪事本末(套装全4册)》纪事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起兵,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杀。编者把这近三百年间他们所认为的重要史事,选编成八十个专题,每题为一卷,叙述了这些事件的始末。各卷后面几乎都附有“谷应泰日”的史论。
-
血祭太阳旗柳风著正面披露日军侵华铁幕秘闻,百万侵华日军亡命实录。日本侵华战争历时十五年,以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十五年间,五百余万日军,近百万亡命中国。本书以战争时序为经,以人物命运为纬,以纪实的手法,呈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战争轶事、宫廷秘闻,再现了臼本上至天皇、大臣,下至将士、军妓在战争中的命运沉浮。战争场面血腥惨烈,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实为一部血迹斑斑的日本侵华战争史和日军人物命运史。
-
中日战争戚其章主编本册选译日清战争实记。
-
白话精评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原著;黄中业,陈福林译评《白话精评宋史纪事本末(套装全3册)》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
-
白话精评通鉴纪事本末(宋)袁枢原著;廖德清,廖晓晴译评《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系宋代著名史学家袁枢编著。袁枢,字机仲,南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卒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终年75岁。他历任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考取进士,历任温州叛官、礼部试官、严州教授、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大理寺少卿、工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右文殿修撰、知常德府、知江陵府等官职。他的主要著作《通鉴纪事本末》,就是在孝宗乾?九年(1173年)任严州教授期间完成的。 《通鉴纪事本末》42卷,是袁枢根据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如《宋史·袁枢传》所说:“枢常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改编时,既改变了司马光因袭过去编年体以年代为纲的体例,又不因袭历代正史以人物为纲的纪传体体例,而是另树一帜,创立了一种以历史事件为纲的新体例即纪事本末体。
-
古泉汇考(清)翁樹培《古泉汇考(套装1-8册)》分为八卷。前六卷叙述历代钱币,自上古到明朝,卷七为其他国家和不知年代品,卷八为撒帐、吉语、压胜等钱。《古泉汇考(套装1-8册)》资料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