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中国民族史林惠祥著本书论述了各民族起源、名称沿革、支派区别、势力涨落、文化变迁、各民族间的关系等,包括:中国民族史之分期、华夏系、东胡系等9章。
-
春秋大事表(清)顾栋高辑;吴树平,李解民点校春秋左传研究造诣尤深,着有左氏春秋义例辨;早年研治古谶纬之学,撰成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继而又从事两周史地研究,遂有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赞异、不见于春秋大事表之春秋方国稿二书。其着作尚有汉晋遣简识小七种、大学中庸今释、旧学旧史说丛、涧庄文录等,并编有五华诗苑。
-
清国史清代国史馆编纂本书据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嘉业堂钞本影印。
-
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编著《流沙坠简》按简牍的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析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小学术数方技书,涉及《苍颉》、《急就》、《力牧》、《历谱》、《算术》、《阴阳》、《占术》、《相马经》、《兽医方》等多种典籍。第二大类是屯戍丛残,其下又按内容分为簿书,烽燧,戍役,廪给,器物,杂事等六项。第三类是简牍遗文,汇集各式书信。第一,三类由罗振玉完成,第二类是王国维撰作。此外,王国维选 作《补遗》,考释斯坦因于尼雅河下游所获晋初文书;又补《附录》迻录、考日本大谷探险队橘瑞超于罗布淖尔北所获前凉西域长史李柏书稿,另据斯坦因《塞林提亚——中亚和中国西域考古记》绘制敦煌鄣燧分布图,并将各燧编号及其汉诗名称、所出木简列为一表。本书所录包含了两汉至魏晋间的木质、帛质及纸质文书,其中两汉文书多木质,少量帛质,魏晋所出则木质、纸质并存。为便利读者,此次影又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将原来的线装八开本三册缩影为精装十六开本一册;二是对原书统一另编页码,并新编目录置于卷首。
-
度尽劫波兄弟在李良志著国家八·五重点图书规划。
-
二十世纪中国史李云峰主编;门秀芳等著本书获得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和西北大学首届教学基金项目支持,是一部具有理论智慧的著作,并且是一部具有活生生社会现实感的著作,其风格是客观的,而在表达上却饱含激情又简明扼要,其阐述事件的技巧和视角令人注目;在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背后,掩藏着一条智慧的轨道,这条轨道把人们的视野从“最屈辱、最羞愤、最痛苦”的十九世纪带到了“觉醒、抗争、奋斗”的二十世纪,又延伸到了“壮观、崛起、复兴”的二十一世纪。本书以历史研究为基础,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史学方法的选择上,既重视整体观照,又注重微观分析,既着眼于长时段的社会结构的变迁,也不忽视短时段的历史事件的辨析;在史料的取舍上,不再完全依赖于一般的文件记录,而是广泛的选取素材,大量吸收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乃至文学方面的材料,将其有机揉进斑澜多彩的历史画卷,使历史的直观性、形象性大为增强;在叙述方式上,改进叙述模式,把英雄人物的命运融入到历史的脉动之中,突出伟人的个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极力重现复杂而真实的历史情境,使历史真正的活起来;在篇章结构和标题的拟定上,也独具匠心,与众不同。这部著作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界限,在展现世界走向中国和中国融入世界的历程中,作者呼吁“未来是属于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和全人类的!”从而使本书具有了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同时也展示了崛起的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同样使读者产生震憾作用的是该书精辟论述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以及关于社会变革两种方式(革命和改良)的选择问题。通过二十世纪中国的百年风云变幻和两种制度、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分歧和对抗,昭示着二十一世纪的另一种图景:全人类和平共处,共同繁荣。
-
流氓的变迁完颜绍元著璀璨耀目的中国文化,五光十色,包罗万象。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而行,人们时时刻刻需要从文化的海洋中汲取养份。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各方面的知识,《文化春秋》诞生了。《文化春秋》的范围包罗宏富,贯通古今,融会中外,谈天说地,话东道西,既有各种名著的通人介绍,又有关于风俗、人情、哲理、宗教、游戏的宏文小品,庄语谐谈。题材广阔,形式多样,力求在趣话闲谈中传递知识,在轻松活泼中提高修养。希望《文化春秋》能得到读者的喜爱与支持。
-
历史的怪胎蔡德金著这套大型丛书,汇集了国内名家研治抗日战争史的精心之作,时间上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下迄于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容上包括“政治系列”、“经济系列”、“军事系列”、“综合系列”等。每书专门研究一个方面或一个问题,既深入透彻,亦全面具体,许多结论、观点都突破了过去学术界的习闻常说,显现当代学人的求真求实的学术情怀。全套书构成对整个战争的全面、真实的大写真。可读性强,许多史事的反映都出乎意料,大量征引的资料都鲜为人知。的确是人们了解中华民族和现代崛起和了解抗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力著。
-
木鱼石郭成康,张研主编;林铁钧著本书是《清帝传奇》丛书之一,其主要向读者介绍了嘉庆皇帝的琐事,它不仅仅是以“传奇”手法描述历史的尝试;不仅仅是以后一种“传奇”对前一种“传奇”的辨析,更重要的,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企图以“文”的激情、“哲”的思索,还历史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使本来即是“传奇”的历史传“奇”下去,使历史对人们、对广大民众永恒地启迪。
-
国朝典故(明)邓士龙辑;许大龄,王天有主点校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