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宋辽金元史论李涵 著本书为学者李涵教授的史学代表作,共收录25篇文章。本书从宋辽金官制与政治研究方面集中探讨从唐宋到辽金的翰林制度,兼及宋辽金中央官制、俸禄制度等,以及从宋代地理与长江流域的开发等方面侧重探讨堤防建设、城镇兴衰诸问题,涉及宋代江汉平原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的历史。本书还尝试从妇女的角度切入历史,分析宋金时代的政治、法律与社会生活;以北宋范仲淹与符彦卿为例散论“宋代人物”,展现北宋文臣武将的生存状态。
-
二战随军记[美] 厄尼·派尔 著,郭嘉明 译《二战随军记:厄尼·派尔战地纪实》是欧尼·派尔写于二战时期的随军笔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战况,保存了珍贵的新闻历史资料。日记、新闻报道等在历史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相信此书出版,能让更多人对二战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更加明了和平的可贵与来之不易。
-
众星何历历沈亚明 著沈仲章(1905-1987)一生经历丰富,颇具传奇性。沈仲章与当时文化界诸多知名人士的直接往来。如陈寅恪、刘天华、刘半农、金克木、胡适、傅斯年、赵元任、徐志摩、许地山、钢和泰、斯文赫定等。沈仲章对民国时期一些学术团体、文化活动和历史事件是最知情者之一。他回忆的第一手资料,有不少独特而鲜为人知的内容。
-
互动与交流杨巨平 著“希腊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二世在位时组织编译的希腊语sheng jing中,指非希腊人说希腊语,过希腊人的生活。希腊化世界是指在亚历山大帝国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政治上以希腊—马其顿人为主导、文化上以希腊文化为主体、同时容纳东方当地文化因素的新世界。其范围东起地中海,西到中亚、印度河,北至北方草原,南至印度洋。存续时间,大致开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 希腊化世界是亚历山大东征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在他死后,其部将三分天下,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接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希腊化文明遗产不仅在希腊化世界传播、接受、改造,而且传入了遥远的中原内地,最终融入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洪流之中。从某方面来说,亚历山大在丝绸之路的开通上,发挥了与张骞同样重要的作用。 以往研究丝绸之路的中文著作,多从中原视角出发,本书则围绕丝路的另一端——希腊化世界展开论述。第1编共分3章,论证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世界对于丝路开通的作用;第2编是本书的重点,共分5章,属于个案研究,分别论述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接受;第3编共3章,论述希腊化文明信息在中国的遗存与影响。各章既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以全面、系统、立体地反映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本次出版,并附录5篇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
-
先秦文献探源郭沂 著本书依据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对先秦文献与相关史实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索,试图恢复其本来面貌,是作者积30余年之功的倾心之作。全书共二十三章,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中国古典学的发展方向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论,二是诸如老子其人其书、孔子与《周易》、儒家八派、思孟关系等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著名公案,三是《尚书》《论语》《孝经》《易传》《礼记》《大学》《中庸》《乐记》等中华核心经典的成书、作者与时代,四是儒道两家出土文献五是其他先秦文献与相关史实考证。
-
院落社会石炀 著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居住问题由来已久,极其复杂。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作为十余年实地调查研究的沉淀,《院落社会: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空间衍化与再生》从家庭—院落—片区等不同层面的鲜活实例入手,以平实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照细致呈现了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空间的现状、衍化及不同群体的日常生活,深入剖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背后原因、相关政策和实践,从整体性的视角,对人口、住房、公共资金投入、改造措施、业态、治理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对六个关键问题和四类界线展开论述,提出复兴历史文化街区及生活空间再生的建议,呼吁均衡保护,底线保障,改善居住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最后,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社会学系在长期跟踪研究中的探索和设想加以介绍,涉及什刹海地区、烟袋斜街、大小石碑胡同等典型实例。 《院落社会: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空间衍化与再生》为破解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老旧小区等面临的基础性难题提供了宝贵思路,极具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
中国皇帝全传蔡静 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书的主角们或叱咤风云,或毫无作为,但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们是血雨腥风的源头,他们的决策、性格决定着整个王朝的命运。 本书为每位皇帝独立成传,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鲜为人知的趣闻、生动的细节。全书按朝代先后顺序,对中国历史上的60个王朝、341位皇帝进行了系统讲解,每位皇帝建立人物小传,包括生卒年、年号、在位时间、庙号、谥号等,力求将每位皇帝全面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我们还为每个朝代整理了君主世系图,全面展示王朝更迭的历史变迁。
-
和古代学霸握个手急脚大师 著《跟古代学霸握个手》讲述了52位古代“学霸”们的奋斗史。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囊括了各个时代的“学霸”,讲述了他们在功成名就前的学霸时光。标准“废柴流”开局,逆袭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兢兢业业的砍柴人,“半工半读”最后位列九卿的朱买臣;当了一辈子的“弼马温”,在关键时刻智退秦师的烛之武;四十年兼职“养猪户”,一朝任重为丞相的公孙弘;廉价“卖身”,七十岁蓄养成秦国股肱之臣的百里奚;“高考”落榜后,用脚丈量中国,成为知名“旅游博主”的徐霞客;勤勉“公子哥”十九年不“断更”,终成著作《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诗经》里以一首诗歌救国家的许穆夫人;因战功封侯的明朝“花木兰” 秦良玉;“明朝达·芬奇”徐光启等。这里不仅有庙堂之上“成功人士”的奋斗史,也有不同行业的草根逆袭史。
-
文本的力量翟金明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历史研究学术文库”丛书之一。为域外汉籍研究著作,书中借助”汉文化整体研究”以及传播学、文本学等相关理论,以《史记》《汉书》在古代朝鲜半岛传播、接受评论的史实为基本资料,全面探讨了两书作为历史文本在域外语境下的”事、文、义”方面表现出来的力,指出两书在朝鲜传播过程中受经体史用、文道一体等理学史学观念影响较多,从而使史汉文本的力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同时,在此研究基础上,作者又将史汉两书在朝鲜与在日本、越南等地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指出它们在政治、文化、思想、学术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全书资料梳理详实,脉络清晰,是域外汉籍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同时也可以为朝鲜以及东亚其他诸国近代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视角。
-
都市新感情蒋磊 著清末民初的旅日中国人,亲历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都市社会在物质层面上的巨大革新。我们需要在早期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重新理解“旅日”这一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旅日知识分子视作普通的“观光客”,从身体、情感的视角,描述他们的日常生活“实感”。本书认为,“都市体验”形成了旅日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空间想象。在“观光客”们对于都市生活的文学书写中,能够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非日常”之处,正是这些非日常的文化体验,形成了他们情感结构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