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人命关天郑小悠 著本书综合编年体官修史书、各类典章、档案、文集、年谱、笔记等史料,对清代刑名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详细梳理。同时,在制度史研究中引入对人、事的考察,刻画了具有相当专业素养的刑部技术型官僚形象,由案件的驳议往来,再现刑部与其他中央机构及地方官员在法理、人情、利益交织情况下的多重博弈。 全书通过分析清代皇权在刑名体系中的环节性作用,揭开了有清一代如何提升刑名体系的运作效率,以维持全面制度化治下的政治与社会稳定,由此缓解统治合法性的危机。
-
细说三国史吕思勉 著本书是史学泰斗吕思勉先生的一部通俗性的史学精编著作,深入地解析了三国历史和文学中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战争、地理环境等,区分了真实的三国与“演义”中的三国,用浅显的文笔来讲述三国历史,为三国历史进行了原貌复原。比如,董卓如何扰乱朝纲、曹操势力怎样兴起、赤壁之战的真相、司马氏的兴亡等。每篇文章仅几千字,行文亲切朴实,颇为口语化,却又不失严谨,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作者对于三国历史的独特见解。另外,本书还是易中天品评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本国史吕思勉 著《本国史》,即《吕思勉全集》之《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本国史》篇幅不大,在不足二十万字的论述中,上起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下至20世纪二十年代初,靡不该括。《本国史》采用浅近的文言,只叙事实,不参议论,少量公允而已成为史学常识的议论,引用时注明出处。黄永年先生称之为吕先生早期的精心之作。
-
流通、枢纽与近代中国区域性变动江沛,黄镔 著2007年,由南开大学主持召开的第一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领域的第一次会议,具有学术史的开拓性价值。会议论文经过.新修改收入本书,全书分为“现代交通体系的传入及体制政策”“现代交通体系与航运变迁”“国际视野下的现代交通体系”“现代交通体系的功能”“现代交通枢纽初成及其成长”“现代交通体系与城市化进程”“现代交通体系与区域变动”等主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杨朝明本书是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曲阜儒家碑刻集成的结项成果。全书200余万字,共三卷,按时间顺序收录具有代表性的曲阜儒家碑刻628通,并以存目的形式对其余重要碑刻予以整理附录,是对曲阜儒家碑刻文献的一次全面整理和研究。所收碑刻内容涉及孔子生平、孔子思想、历代儒学、历代政治、历代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祭祀礼仪、典章制度、灾异动乱、建筑变迁、兴建修缮等。本书的出版,对于保存儒学原始文献,并由此深入探讨特定历史时期的儒学特色,了解整个历史进程中文化的变迁、儒学的升降沉浮以及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等诸多方面意义重大。
-
日本情报中的近代中国报刊史料汇编秦绍德20世纪初,出于对华文化渗透、侵略之需要,日本外务省制定了严密的调查中国报刊的制度。日本在华使馆、领事馆从1909年开始每年向外务省报告当地的报刊、通讯社状况,一直持续到1937年。 本书即根据1909年至1937年间日本驻华外交机构对驻地等进行的一年一度的调查所撰写的报告翻译、校勘而成。全书分定期调查报告、调查杂录和附录三部分。 本书的主体部分即定期调查报告一般由主要城市新闻业概况、报刊名称、政治倾向、持有人或社长姓名、编辑与主要记者姓名、创刊时间、发行量、备考等构成,调查时间前后历时二十六年,调查的报刊、通讯社,最多的年份分别达五百多种、二百余家,调查的城市最多的年份近九十个。校勘者综合各方面的史料对调查报告的要素进行了考订和校勘。 本书详细勾画了近代中国各地新闻事业的概貌,必将极大地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对中国近代史其他领域的研究亦有助益。
-
福建民间契约文书·第四卷郑振满《福建民间契约文书》是《八闽文库》“专题汇编”第二种。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近年组织田野调查,在福建多地搜访到大量递藏源流清晰、系统性与归户性强的契约文书,堪称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史料调查中的重要发现。此次出版的五十册,为经过系统整理的首批成果,分十一卷收录永泰等地民间契约文书两万三千余件,涵盖契约、账簿、阄书、诉状、收据、税单、人情簿、科仪书等,种类丰富,保存完整,内容关联性强,皆系首次整理出版。整理时依据“属地”“归户”“归物”的原则分组,组内以年代排序,并拟定标题及编号,以系统反映契约文书的历史面貌及原始保存状态。全书彩色影印,归类有序,编排谨严,拟题切实,颇便研究使用。作为记录中国东南地区民间日常生活生产状况、反映明清以来福建社会经济变迁的原始材料,该批契约文书不仅为探讨聚落形态、族群关系、山区开发、土地经营、文化传承等提供厚实可靠的史料,也有助于研究者进入历史情境,还原历史细节,拓展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
福建民间契约文书·第七卷郑振满《福建民间契约文书》是《八闽文库》“专题汇编”第二种。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近年组织田野调查,在福建多地搜访到大量递藏源流清晰、系统性与归户性强的契约文书,堪称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史料调查中的重要发现。此次出版的五十册,为经过系统整理的首批成果,分十一卷收录永泰等地民间契约文书两万三千余件,涵盖契约、账簿、阄书、诉状、收据、税单、人情簿、科仪书等,种类丰富,保存完整,内容关联性强,皆系首次整理出版。整理时依据“属地”“归户”“归物”的原则分组,组内以年代排序,并拟定标题及编号,以系统反映契约文书的历史面貌及原始保存状态。全书彩色影印,归类有序,编排谨严,拟题切实,颇便研究使用。作为记录中国东南地区民间日常生活生产状况、反映明清以来福建社会经济变迁的原始材料,该批契约文书不仅为探讨聚落形态、族群关系、山区开发、土地经营、文化传承等提供厚实可靠的史料,也有助于研究者进入历史情境,还原历史细节,拓展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
福建民间契约文书·第五卷郑振满《福建民间契约文书》是《八闽文库》“专题汇编”第二种。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近年组织田野调查,在福建多地搜访到大量递藏源流清晰、系统性与归户性强的契约文书,堪称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史料调查中的重要发现。此次出版的五十册,为经过系统整理的首批成果,分十一卷收录永泰等地民间契约文书两万三千余件,涵盖契约、账簿、阄书、诉状、收据、税单、人情簿、科仪书等,种类丰富,保存完整,内容关联性强,皆系首次整理出版。整理时依据“属地”“归户”“归物”的原则分组,组内以年代排序,并拟定标题及编号,以系统反映契约文书的历史面貌及原始保存状态。全书彩色影印,归类有序,编排谨严,拟题切实,颇便研究使用。作为记录中国东南地区民间日常生活生产状况、反映明清以来福建社会经济变迁的原始材料,该批契约文书不仅为探讨聚落形态、族群关系、山区开发、土地经营、文化传承等提供厚实可靠的史料,也有助于研究者进入历史情境,还原历史细节,拓展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
福建民间契约文书·第三卷郑振满《福建民间契约文书》是《八闽文库》“专题汇编”第二种。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近年组织田野调查,在福建多地搜访到大量递藏源流清晰、系统性与归户性强的契约文书,堪称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史料调查中的重要发现。此次出版的五十册,为经过系统整理的首批成果,分十一卷收录永泰等地民间契约文书两万三千余件,涵盖契约、账簿、阄书、诉状、收据、税单、人情簿、科仪书等,种类丰富,保存完整,内容关联性强,皆系首次整理出版。整理时依据“属地”“归户”“归物”的原则分组,组内以年代排序,并拟定标题及编号,以系统反映契约文书的历史面貌及原始保存状态。全书彩色影印,归类有序,编排谨严,拟题切实,颇便研究使用。作为记录中国东南地区民间日常生活生产状况、反映明清以来福建社会经济变迁的原始材料,该批契约文书不仅为探讨聚落形态、族群关系、山区开发、土地经营、文化传承等提供厚实可靠的史料,也有助于研究者进入历史情境,还原历史细节,拓展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