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元代碑刻辑释邹虎 辑释;臧克和 审定本书是jiaoyu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立项资助项目成果。收录了已公布的元代碑刻材料七五五通,新出材料时间下限至二〇二二年。所据原石或拓本以刊印清晰、图版完整爲原则。凡模糊不清,字迹辨识困难,或者只截取拓片局部者,不予采用。对于产生时间是否为元代尚有争议的碑刻,亦不予收录。每方碑刻简要说明出现的时间、地点,流传情况;碑刻的形制、尺寸、书体等,与该碑刻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等。广泛吸收前人已有的部分录文、题跋、碑刻文字汇编等研究成果,加以释文校勘,补充阙漏,辨正讹误。为便于读者利用本书,书后附有《元代碑刻文献目录提要》。
-
皇家天下安介生 著,葛剑雄 编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个重要王朝,它诞生于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战争的硝烟之中,又被波澜壮阔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狂潮所淹没。二百七十余年的沧桑嬗变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的故事:文字狱与八股文、户籍制度改革的利弊、海防与“海禁”、明末农民战争缘起……凡此种种,皆展示了这段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基于此,本书力图摆脱传统史书的束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明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希望能够为读者展现一部迥异于同类著作的明朝历史通识读本。
-
清代科举文人官年与实年考论张剑 著实年是一个人的实际年龄,官年是填报在朱卷、档案、履历等官方文件上的年龄。古人参加科举考试时,必须先在试卷前填报个人履历和先人、家人姓名等家庭情况,包括本人的出生年月日。但由于种种原因,官年的填写往往有不真实的情况。这是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对此现象前人虽有注意,也有一些论著做过研究,但系统研究清代科举文人实年和官年差异的工作却一直付之阙如。《清代科举文人官年与实年考论》一书对1091人、1294人次的清代科举士人的官年与实年做了翔实的考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就官年减岁的比例和岁差、乡会试中式的平均年龄及减岁平均岁差、兼存乡试会试朱卷的文人官年、官年改岁不改月日的现象等予以考索归纳,就官年现象的文化内因予以深入分析,尽可能探究实质性的现象与本质;附录还编制了多种形式的人名索引。本书既是一部研究清代科举文化与人物传记资料的专著,又可作为一部清代科举人物生年考证的工具书。
-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晁福林本书以一种大历史的视角,将春秋战国作为一个上承夏商西周而来的完整历史阶段进行阐述,分别从社会政治历史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进步、社会性质的演变、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五个方面,就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演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地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相关内容的发展沿革以及前因后果,勾勒了一幅全景式春秋战国社会演变史。增加的两篇附录,一篇是关于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研究,一篇是利用新出土战国竹简探讨《诗经》成书的若干问题,反映了近年来春秋战国史研究的新成果。
-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 第十六卷王承略,刘心明 著《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是一部史志目录汇集与整理的大型丛书,对所收之书,每种都精选底本,加以标点校勘,旨在学学界提供质量上乘、便于阅读的版本,是史学、目录学、文献学、图书史、学术史、文化史、科技史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必备之书。《续刊》在《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的基础上,对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之作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编纂整理。本书为第十六卷,收录《明史经籍志类叙》、《明史艺文志史部补》、《大清国史艺文志》、《大清国史艺文志》及《清代艺文略》。
-
李金鸿评传冯海荣 著本书研究对象——李金鸿是中华戏校(原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德、和、金、玉”金字科老先生,李金鸿先生在武旦、花旦、刀马旦行当有极高艺术造诣,曾任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和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团长,李金鸿先生作为京剧旦行演员中的佼佼者,在京剧艺术的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培养了大批的京剧艺术人才。本书共七章,以时间为序,详尽讲述了李金鸿先生的家世、学艺演艺生涯以及在京剧培养人才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
日军侵华战俘集中营问题研究张帅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日军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阻击大多以失败告终,大量中国士兵沦为俘虏。1938年底之前,日军对中国战场的战俘多采取屠杀政策,并且在攻陷南京时达到高潮。转入持久作战之后,日军不再一味采取战场屠杀战俘的战略,而是保全中国战俘的生命,将中国战俘投入战俘营之中,利用中国战俘的劳动力资源,以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日军在北平、石门、济南、太原、塘沽、青岛、杭州、徐州、南京、上海等地设置了多个战俘营,关押、训练、改造中国战俘。中国战俘营受到日军前线部队、宪兵机构、情报机构、集中营管理者的残酷对待。此外,战俘集中营还同所在地的伪政权、华北劳工协会产生各种联系。中国战俘在集中营中生活悲惨,在饮食、劳作、医疗等方面都面临遭受了日方的虐待。太平洋战争之后,日军在中国沈阳、上海等地设置了盟军战俘营。俘虏营中的盟军战俘也经历了悲惨的遭遇。本书通过论述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在中国设置的战俘营,考察战俘营的管理、运行及受难者的生活场景,还原战俘营的历史状况,从而揭露日军侵华过程中虐待战俘的暴行。作者认为日本在中国设置的战俘营是其对华侵略中的重要一环,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中残暴的一面,是其“以战养战”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近代川康地区仓储制度演变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李丽杰 著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近代川康地区仓储分布变迁及其保障功能研究》。本书重在阐述近代川康地区传统仓储和社会保障仓储的发展演变历程,不仅从时间维度展现了近代仓储制度的演变,而且还从空间维度复原了川康地区仓储的分布变迁。同时,本书从社会区域史角度,考察了近代川康地区仓储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如仓储与地方保甲制度、地方绅士的关系等,进而探析仓储的社会保障功能,以及面临的历史困境。
-
资治通鉴文史经典选编李凯,陈昂,乔楠,王宁,郭段荣 著《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主编,记录了从春秋战国到宋朝建立之前1362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朝代更迭规律,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即是遴选了《资治通鉴》中的大事篇章,以时代为序,以生动人物为重点,并辅以简要的诠释和翻译。既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也方便他们提纲挈领地了解历史。 本书编者既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优秀学者,谙熟文本;并拥有长期的一线历史教学经验,了解当下学生的阅读情况。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习《资治通鉴》带来帮助。 全书共分十一个主题,分别为:策士纵横、名士风范、变法革新、七国之乱、罢黜百家、经营西域、三国鼎立、永嘉南渡、孝文改革、贞观之世、藩镇割据。我们相信,抓住生动的人物与大事件,不仅有利于学历史,更利于同学们思考人生。 金句: 当代史也罢,思想史也罢,它强调今人对古代典籍文本有诠释的空间。正因如此,历史才不遥远。 战国是一个除旧而迈向新社会的时代,所以叫作变革时代,它是“无定”的,而它的终点又是“定于一”的。
-
历史的启示吴晗 著本书精选历史学家吴晗关于中国古代皇权、官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叙述与评论篇章。在本书中,吴晗不仅对中国古代的皇权、官僚、士族阶层有精彩的论述,还探究了我国古代历史中的腐败现象以及文化习俗和商业发展。此外,吴晗还客观评述了钱谦益、戚继光等历史人物。本书史料丰富、分析透彻,语言生动幽默,很多文章更是体现了吴晗对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有益于读者增长历史知识,启发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