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和古代学霸握个手急脚大师 著《跟古代学霸握个手》讲述了52位古代“学霸”们的奋斗史。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囊括了各个时代的“学霸”,讲述了他们在功成名就前的学霸时光。标准“废柴流”开局,逆袭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兢兢业业的砍柴人,“半工半读”最后位列九卿的朱买臣;当了一辈子的“弼马温”,在关键时刻智退秦师的烛之武;四十年兼职“养猪户”,一朝任重为丞相的公孙弘;廉价“卖身”,七十岁蓄养成秦国股肱之臣的百里奚;“高考”落榜后,用脚丈量中国,成为知名“旅游博主”的徐霞客;勤勉“公子哥”十九年不“断更”,终成著作《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诗经》里以一首诗歌救国家的许穆夫人;因战功封侯的明朝“花木兰” 秦良玉;“明朝达·芬奇”徐光启等。这里不仅有庙堂之上“成功人士”的奋斗史,也有不同行业的草根逆袭史。
-
文本的力量翟金明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历史研究学术文库”丛书之一。为域外汉籍研究著作,书中借助”汉文化整体研究”以及传播学、文本学等相关理论,以《史记》《汉书》在古代朝鲜半岛传播、接受评论的史实为基本资料,全面探讨了两书作为历史文本在域外语境下的”事、文、义”方面表现出来的力,指出两书在朝鲜传播过程中受经体史用、文道一体等理学史学观念影响较多,从而使史汉文本的力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同时,在此研究基础上,作者又将史汉两书在朝鲜与在日本、越南等地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指出它们在政治、文化、思想、学术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全书资料梳理详实,脉络清晰,是域外汉籍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同时也可以为朝鲜以及东亚其他诸国近代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视角。
-
都市新感情蒋磊 著清末民初的旅日中国人,亲历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都市社会在物质层面上的巨大革新。我们需要在早期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重新理解“旅日”这一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旅日知识分子视作普通的“观光客”,从身体、情感的视角,描述他们的日常生活“实感”。本书认为,“都市体验”形成了旅日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空间想象。在“观光客”们对于都市生活的文学书写中,能够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非日常”之处,正是这些非日常的文化体验,形成了他们情感结构的变异。
-
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戚继光杜洪涛 著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从小爱好读书、勤学武艺,从军后,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治军严明、赏罚公正,深受军民爱戴,与俞大猷等将领一起扫平了为祸多年的倭患。戚继光的抗倭事迹值得中华儿女永远铭记。
-
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屈原王挺斌 著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曾辅佐过楚怀王,在内政、外交方面都有才能。后来受到同僚排挤,被楚王流放南方。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他自投汨罗江。屈原创造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体裁,他的《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诗篇,文辞华美,感情充沛,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源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王羲之高方 著王羲之,我国著名书法家,其书法风格自成一派,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有“书圣”之称。王羲之亦是东晋大臣,他为官公正,深受百姓爱戴,另一方面他潇洒不羁,留下了“坦腹东床”等诸多趣事。永和九年(351)王羲之邀众多亲朋相聚兰亭,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此帖被誉为“天下di一行书”。
-
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沈括张婷 著沈括,北宋官员、科学家。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晚年隐居江苏镇汪梦溪园。沈括一生致力子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一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其代表作《梦溪笔谈》,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一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
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曹雪芹朱建强 著曹雪芹,名霑,清代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红楼梦》。曹雪芹出身责族,历经繁华,遭逢世变,最后以穷困辞世。他以亲历亲闻的生活为基础,创作了不朽的名著《红楼梦》,为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书完整呈现了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和《红楼梦》的创作过程。
-
元代碑刻辑释邹虎 辑释;臧克和 审定本书是jiaoyu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立项资助项目成果。收录了已公布的元代碑刻材料七五五通,新出材料时间下限至二〇二二年。所据原石或拓本以刊印清晰、图版完整爲原则。凡模糊不清,字迹辨识困难,或者只截取拓片局部者,不予采用。对于产生时间是否为元代尚有争议的碑刻,亦不予收录。每方碑刻简要说明出现的时间、地点,流传情况;碑刻的形制、尺寸、书体等,与该碑刻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等。广泛吸收前人已有的部分录文、题跋、碑刻文字汇编等研究成果,加以释文校勘,补充阙漏,辨正讹误。为便于读者利用本书,书后附有《元代碑刻文献目录提要》。
-
世界想象邹振环 著16至19世纪的西学东渐,使中国社会进入一个独特的文化转型期。此间所形成的汉文西学地理文献,在中国社会和思想界激荡出对于世界的丰富人文想象。 本书通过对利玛窦世界地图、艾儒略《职方外纪》等明清汉文西学地理文献的精细研究,展示出明清以来西方地理学和动植物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知识人为会通中西所做的努力。本书特别留意在全球史的背景下,将这些议题放入中国与世界的坐标之中,尝试梳理出在西学东渐宏大而壮阔的历史画面之中,围绕明清地理文献所展开的中西文化之激烈碰撞和交融的复杂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