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 第十六卷王承略,刘心明 著《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是一部史志目录汇集与整理的大型丛书,对所收之书,每种都精选底本,加以标点校勘,旨在学学界提供质量上乘、便于阅读的版本,是史学、目录学、文献学、图书史、学术史、文化史、科技史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必备之书。《续刊》在《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的基础上,对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之作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编纂整理。本书为第十六卷,收录《明史经籍志类叙》、《明史艺文志史部补》、《大清国史艺文志》、《大清国史艺文志》及《清代艺文略》。
-
李金鸿评传冯海荣 著本书研究对象——李金鸿是中华戏校(原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德、和、金、玉”金字科老先生,李金鸿先生在武旦、花旦、刀马旦行当有极高艺术造诣,曾任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和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团长,李金鸿先生作为京剧旦行演员中的佼佼者,在京剧艺术的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培养了大批的京剧艺术人才。本书共七章,以时间为序,详尽讲述了李金鸿先生的家世、学艺演艺生涯以及在京剧培养人才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
近代川康地区仓储制度演变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李丽杰 著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近代川康地区仓储分布变迁及其保障功能研究》。本书重在阐述近代川康地区传统仓储和社会保障仓储的发展演变历程,不仅从时间维度展现了近代仓储制度的演变,而且还从空间维度复原了川康地区仓储的分布变迁。同时,本书从社会区域史角度,考察了近代川康地区仓储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如仓储与地方保甲制度、地方绅士的关系等,进而探析仓储的社会保障功能,以及面临的历史困境。
-
资治通鉴文史经典选编李凯,陈昂,乔楠,王宁,郭段荣 著《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主编,记录了从春秋战国到宋朝建立之前1362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朝代更迭规律,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即是遴选了《资治通鉴》中的大事篇章,以时代为序,以生动人物为重点,并辅以简要的诠释和翻译。既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也方便他们提纲挈领地了解历史。 本书编者既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优秀学者,谙熟文本;并拥有长期的一线历史教学经验,了解当下学生的阅读情况。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习《资治通鉴》带来帮助。 全书共分十一个主题,分别为:策士纵横、名士风范、变法革新、七国之乱、罢黜百家、经营西域、三国鼎立、永嘉南渡、孝文改革、贞观之世、藩镇割据。我们相信,抓住生动的人物与大事件,不仅有利于学历史,更利于同学们思考人生。 金句: 当代史也罢,思想史也罢,它强调今人对古代典籍文本有诠释的空间。正因如此,历史才不遥远。 战国是一个除旧而迈向新社会的时代,所以叫作变革时代,它是“无定”的,而它的终点又是“定于一”的。
-
历史的启示吴晗 著本书精选历史学家吴晗关于中国古代皇权、官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叙述与评论篇章。在本书中,吴晗不仅对中国古代的皇权、官僚、士族阶层有精彩的论述,还探究了我国古代历史中的腐败现象以及文化习俗和商业发展。此外,吴晗还客观评述了钱谦益、戚继光等历史人物。本书史料丰富、分析透彻,语言生动幽默,很多文章更是体现了吴晗对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有益于读者增长历史知识,启发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
日军侵华战俘集中营问题研究张帅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日军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阻击大多以失败告终,大量中国士兵沦为俘虏。1938年底之前,日军对中国战场的战俘多采取屠杀政策,并且在攻陷南京时达到高潮。转入持久作战之后,日军不再一味采取战场屠杀战俘的战略,而是保全中国战俘的生命,将中国战俘投入战俘营之中,利用中国战俘的劳动力资源,以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日军在北平、石门、济南、太原、塘沽、青岛、杭州、徐州、南京、上海等地设置了多个战俘营,关押、训练、改造中国战俘。中国战俘营受到日军前线部队、宪兵机构、情报机构、集中营管理者的残酷对待。此外,战俘集中营还同所在地的伪政权、华北劳工协会产生各种联系。中国战俘在集中营中生活悲惨,在饮食、劳作、医疗等方面都面临遭受了日方的虐待。太平洋战争之后,日军在中国沈阳、上海等地设置了盟军战俘营。俘虏营中的盟军战俘也经历了悲惨的遭遇。本书通过论述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在中国设置的战俘营,考察战俘营的管理、运行及受难者的生活场景,还原战俘营的历史状况,从而揭露日军侵华过程中虐待战俘的暴行。作者认为日本在中国设置的战俘营是其对华侵略中的重要一环,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中残暴的一面,是其“以战养战”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从这里走近春秋刘涌《从这里走近春秋(全四册)》共分为《①乱世将至》《②楚晋争霸(上)》《③楚晋争霸(下)》《④吴越争霸》四册。作者从庞杂的史料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主线,帮助对春秋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历史进程,以史为灯,照亮前路。《乱世将至》为《从这里走近春秋》套书第 一册,作者以独特的笔触,从牧野之战落笔,揭示了西周初期分封天下背后地方诸侯的心路历程,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阐述春秋乱世的必然规律。随后从郑庄公、齐僖公和楚武王三位春秋小霸的角度,还原了春秋初期的时代特点,勾勒出一幅跌宕起伏的齐楚争霸图。《晋楚争霸(上)》为《从这里走近春秋》套书第二册,讲述了从晋国起源,公子重耳背井离乡,到晋文公安定晋国内乱,称霸中原的过程。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楚穆王开疆拓土,楚庄王问鼎中原,由此拉开了晋楚争霸的序幕。《晋楚争霸(下)》为《从这里走近春秋》套书第三册,晋楚争霸的大幕已被彻底拉开,从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到第 一次弭兵会盟,从鄢陵之战到鸡泽会盟,从三驾疲楚到二次弭兵会盟。这本书生动又详细地记录了这一逐鹿中原的全过程。《吴越争霸》为《从这里走近春秋》套书第四册。二次弭兵会盟后,春秋时代的争霸中心逐步由中原转向了东南地区。本书以楚国内乱,伍子胥过昭关为起点,讲述了吴楚争霸、柏举之战,由此开启吴越之战,风云历史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
黄河文化通览王志民 编关于“黄河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论述,他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本书立足中华文明的高度,着眼于黄河流域的不同地域文化,深入探索黄河文化的整体性、历史性、多样性、时代性。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对黄河文化作历史性考察,下编对黄河文化分门别类作重点论述,以期深入细致地阐明黄河文化的整体面貌。上编共包含10章,主要对黄河文化的孕育、形成、发展进行历史回顾,并围绕黄河文化发展史中具有典型性的文化现象、历史事件展开论述。下编共包含12章,涉及黄河流域的区域文化、历史名人、文学艺术、科技教育、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间艺术、民族服饰等方面的情况。
-
神山内外许韶明 著卡瓦格博是藏族聚居区为著名的神山之一,也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举世闻名的藏传佛教转经圈。转山圈之内,有宗教、家庭与经济这三种发挥核心作用的社会体系,对应信仰圈、一妻多夫制和家庭生计三种文化特质。本书为典型的民族志研究,采用整体观视角考察卡瓦格博转山信仰圈内暨青藏高原东部三江(澜沧江、怒江、金沙江)并流区的五个藏族社区(三岩、索日、军拥、龙西、雨崩),总结、讨论其中所展现的藏传佛教派系林立、婚姻形式种类丰富、生计方式多种多样等多元性特征。综合此文化特质,深入了解藏族社会的宗教信仰、婚姻家庭、亲属关系、行为选择及其社会变迁。
-
殷周历史与文字 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 编本书为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在职研究人员的近年代表性成果汇编,总体大约二十万字。相关内容主要为利用殷周古文字材料、新石器时代及三代考古材料、传世文献,探讨夏商周三代历史,研究范围大致上自中国文明起源,下迄战国,涉及先秦国家与社会、文化制度、甲骨学、青铜器学、金文学,简帛学等。同时,内容中结合研究室研究人员的简介,以期让学界及社会对古代史所先秦史研究室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