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历代帝王传记朱子彦 著本书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学术性传记,是作者前作《司马懿传》的姊妹篇。作为一个身处重要转折时代的具有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本书多维度立体化地再现晋武帝这一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的政治生涯,以及其所处的重要的中古转折时代。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在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所开创的政治基础上,受魏禅让,建立晋朝,又渡江灭吴,最终完成了三国统一的历史伟业。西晋王朝是汉唐间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代,在官制、法制、经济制度、分封制度等多方面都有改革,对后世历史进程影响深远。而晋武帝统治前期,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分裂战乱,革新政治,推行法治,经济振兴,文化昌明,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而其统治后期,却逐渐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在国家大政和继承人选择上都出现了重大失误,为西晋短暂统治的覆亡埋下了深刻隐患。
-
启微·奢华之网吴玉廉,林蕾本书稿试图从物质文化史的视野,跳出“贾而好儒”的既往认识,从对富商生产和消费的各种物品流动的考察,重新对徽州盐商的奢华现象的形成和历史提出新的解释。该书稿认为,成为文人不是清代商人生活中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关注点。通过考察商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重新解释了盐商的奢侈行为,丰富了我们对18世纪人与物关系的理解,尤其通过分析徽州盐商和乾隆朝廷的关系,提出一种用于理解18世纪中国盐商社会形成的新关系结构——朝廷-盐商关系网络。本书稿除导言和结论外,共五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考察了清中期徽州盐商兴起的历史和政治原因。第二部分共两章,通过研究江南城市中心的盐商制作贡物、搜寻善本等收藏活动,讨论具体的互动过程。第三部分转向另一个地理和文化空间——盐商的老家徽州,主要说明盐商如何制造物品(如族谱、牌坊)来将朝廷-盐商关系影响到地方,从而通过地方善行彰显其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商人通过这些善举来加强和朝廷官员之间的关系网络。
-
说史记杨早作者在想象中亲临晚清民初社会现场,化身历史当事人,门房、丫鬟、学徒、记者、红十字会副会长……使用小小说或小说片断的方式,将一连串的历史想象力注入故纸堆,重述近代故事,名妓列传、商界传奇、名流逸闻、世间日常,都在细节的簇拥与填补下,重现宏大叙事遮蔽下的真实鲜活的晚清民国社会生活史。
-
沈辑刑案汇览三编沈家本 纂辑,李贵连 孙家红 主编,沈厚铎 总顾问本书在沈家本《刑案汇览三编》稿本基础上编校整理而成。原稿自光绪己亥年(1899)秋完成,长期未得刊布,几经辗转,现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重要馆藏。原稿大部内容为书手抄写之官方文牍,或刻印版刑部《通行章程》,小部分文字系沈氏笔录。整理本尽量遵依沈氏原意,对所抄录之司法文牍、章程条例,删削连缀,加以句读。全书分为50卷(每卷又有2到6个分卷,最末尚有10个未归类散卷,合计124个分卷),收录了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的大量法律案例,最末一卷收录清政府与俄、英、法、德、美各国交涉案件各若干起,为其他“刑案汇览”类著作所未见。这部巨著的出版,不仅将推动关于清代法律制度与实践的学术研究,更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传统司法的实践特征,理解传统法律文化和近代法律转型对于现代中国的深刻意义。
-
从封建到大一统韩昇作者多年研读《史记》,颇有心得。在本书中,作者系统整理自己对《史记》的认识,全书不仅仅是讲《史记》,而是通过《史记》的相关内容教授,试图厘清中国历史的脉络,揭示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同时也反映作者自己的历史观。
-
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罗军凤《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搜集整理清代春秋左传学著作268种,这些著作在经学上,对《春秋》三传、汉魏古注、杜注、胡安国《春秋传》、唐宋以来各家传注作评判,择善而从,并下己意,其间贯串汉宋之争、今古文之争等学术大端,发展出清代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并以乾嘉学术为极盛;在史学上,对春秋时期诸侯国历史、地理、历法、人物谱系等作系统的研究;在文学上,主要以科举考试为鹄的,以《左传》评点为基础,发展了《左传》文章学。著作提要按专题分门别类,加以系年,为清代春秋左传学考镜源流。
-
辽史任爱君 著《辽史》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是一本可读性强,系统完整,具有专业学术水准的历史学通识读物。全书共10章,30余万字,对契丹崛起及其建国、契丹政权的扩张与辽朝的建立、大辽鼎盛时期、辽朝的衰落及其灭亡进行了阐述,并就辽朝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文化科技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等进行了分析,适合专业入门学习和大众阅读。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江南六朝考古学研究[日]藤井康隆 著,张学锋、刘可维 译公元3至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南北分裂、族群对峙的时代。本书关注当时南方社会的发展演变,指出六朝政权是南方地区首次出现的“正统”中国王朝,对中国文化和国际秩序的影响不可忽视。本书作者基于考古调查与发掘所获资料,结合自己对南京和周边地区遗迹、陵墓的实地调查,对南北方陵墓和金属类文物展开广泛的分析和比较,勾勒江南六朝社会的共性和变迁,揭示其鲜明的江南地域特征,指出江南与中原之间在思想和价值观等文化层面存在本质性差异,从而明确了江南六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
东洋之灰卢征良20世纪的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危机转嫁史。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本可以远离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但危机的天风海雨,还是通过日本这扇窗吹了进来。产能过剩、财政紧张、币制改革失败、国际收支失调……日本遭受的经济问题需要对外转嫁,中国就成了消化国际过剩产能的尾闾。甚至水泥这种本不适合国际贸易的笨重商品,也遭受了高强度的倾销。日本企业不惜“为国破产”,借助汇兑贬值、航运补贴、协定关税等武器,试图以低价洋灰扼杀启新、华商等中国民族水泥企业。本书是一部以商品倾销为主题的经济史专著,展现了绝境之下,民族水泥企业、南京国民政府、各类社会团体共同上演的一场民族经济保卫战。
-
大学问·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美]苏成捷本书是一部法律史领域研究性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书中运用了唐代以来的大量法律史文献,聚焦清代社会中寡妇、娼优、雇工、乞丐等底层人物,用比较史的眼光对性行为管制、寡妇守贞、“光棍例”、“卖娼”等问题进行分析,还原真实案例,展现了微观视角下的平民婚姻,以及女性短缺、妇女歧视等现象。作者将性别史、法律史和社会史等不同研究进路熔为一炉,将性犯罪与法律问题进行宏观考察,探讨了清代对性行为和性观念的规制与引导。书中案例生动鲜活,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语言流畅,展示了一个复杂且富于动态变化的中华帝国晚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