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多学科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研究杨祥银,陈鸿超作为一种以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活生生的人”为核心对象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口述史学由于其研究(实践)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用途)与传播(呈现)形式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它在当代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明显的跨学科特征与趋势。正是如此,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口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也引起众多相关学科的重视与关注。基于此,本书精选了近20年来已在国内公开发表的41篇与口述史学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希望以此呈现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与趋势。具体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性别研究、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学?档案学与博物馆学、体育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以及医学等等。
-
辽史任爱君 著《辽史》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是一本可读性强,系统完整,具有专业学术水准的历史学通识读物。全书共10章,30余万字,对契丹崛起及其建国、契丹政权的扩张与辽朝的建立、大辽鼎盛时期、辽朝的衰落及其灭亡进行了阐述,并就辽朝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文化科技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等进行了分析,适合专业入门学习和大众阅读。
-
唐宋历史评论包伟民,刘后滨《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组织策划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图书。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周秦之变以后再次经历重大社会与文化变迁的时期,魏晋以来相承之旧局面,赵宋以降之新文化都在此时期发生转变与定型。唐朝以其富强,振作八代之衰,宋代以其文明,道济天下之溺;唐宋并称,既有时间上的相继,又有文化上的相异。唐、宋的时代特色及其历史定位,要求唐宋历史的研究突破原先单一的唐史研究、宋史研究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旧局面,构建“唐宋史观”的新思路,树立“唐宋史研究”的新框架,在更为宏观的历史视野中观察、理解中古史上的唐宋之变。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唐宋历史评论》的出版,正是这种唐宋史研究新思路的践行与推动。《唐宋历史评论》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发表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以及以专题述评以及书评为主的唐宋史研究学术史的梳理。文章形式为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
先秦符节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洪德荣本书对于先秦至秦代(以及少部分的两汉)的符节器物进行图像的搜集整理,对文字、器物形制、历史制度进行全面研究。本书上编“研究编”共有五章,章为研究动机、研究方法,说明本研究有助发掘符节研究的价值;第二章则对“符节”的名义问题进行分析,可知“符”和“节”是名义不同的二类器物,而“符节”是统称;第三章共收录先秦符节二十九器,及附录伪器考辨器,进行校释汇编,包含极为重要的铭文、器物著录、器形形制等方面予以整合研究;第四章则对前三章进行统整,并讨论有关符节的周围问题,诸如文字国别、传世文献中的制度、虎符辨伪等专题探讨;第五章为结论,回顾各章研究成果。下编“著录编”,收集先秦符节著录专书,对其中著录予以整理,并制作“著录总表”以各器为主体,将著录书目、著录器名予以详细罗列,以供研究者参考索引。
-
明成祖史论毛佩琦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有作为的帝王之一,被后人称作“永乐大帝”的他五出漠北,收复安南,迁都北京,推进文官制度,削弱诸藩势力,强化中央集权,派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一手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也奠定了明清两朝的中国疆域版图和基本政治格局。同时,明成祖也是明朝历具争议性的帝王,围绕对他的评价,相关争议一直延续至今。作为明史著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毛佩琦在本书中将围绕明成祖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决策考察明成祖在内政、民族政策、对外交往等方面的施政理念、方针、策略及具体作为,考辨史书记载,拨开历史上围绕明成祖的层层谜团,由此对明成祖这个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所作所为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评价,揭示这个著名帝王复杂的历史面向。
-
武林旧事周密《武林旧事》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以前,是周密的一部著名的笔记。为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全书共十卷。卷一、卷二详细记载了皇家各个重要的朝会典礼;卷三介绍了行都四时风俗;卷四详细地罗列了行都宫殿和教坊乐部;卷五介绍了杭州风景古迹;卷六介绍了行都饮食娱乐和各色伎艺人;卷七记录了高宗退位后的优游生活;卷八介绍了皇帝驾幸太学、接待敌国使臣和皇后册封、皇子诞育等皇族日常生活礼仪;卷九记录了宋高宗驾幸功臣张俊的礼仪节次;卷十记录了官本杂剧段数和张镒的四时游赏。短短的一册十卷的笔记,几乎每一章节都是研究南宋一朝可宝贵的资料。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本次出版只对原文进行了注释。
-
春秋战国 第二卷〔韩〕孔元国 著,王萌 译本书以晋国为主角,以秦国、楚国为配角展开叙述,介绍了晋文公历经磨难终成一代霸主的人生经历。通过晋国的兴盛分析山岳国家与平原国家的差异、物质条件与精神力量的相互关系、中央集权化、初期领土国家的诞生、帝王学的诞生、贵族制度的发展过程等内容。
-
遇见杨冬权 著本书按时间顺序,梳理出1910—1976年间毛泽东曾经作出、后来又被证实了的准确预见五百多个。这些预见,主要从《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年谱》等著作中选出,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每条预见,都先列出预见的内容,再列出预见后发生的历史事实,让读者对照着了解毛泽东先前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样被证实的。通过这些预见,读者可以深刻理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为什么会成功,可以体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难、革命和建设成果的辉煌,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是怎样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步一步走向更大成功的。本书为了解毛泽东、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新中国,提供了又一批新的史实,开创了又一个新的视角。本书语言流畅,故事性、可读性都很强。阅读本书可以受到爱党、爱国的教育,可以激发读者在新时代取得成功的愿望。
-
中国史通论内藤湖南本书是汉学大师内藤湖南关于中国历史的通论性著作,涵盖了从中国上古一直到晚清的时段,比较系统地体现了内藤湖南的中国史观。他把中国史划分为上古、中古(中世)、近世三个时期,介绍了每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并阐明其特点,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非常富有启发性。
-
历代帝王传记朱子彦 著本书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学术性传记,是作者前作《司马懿传》的姊妹篇。作为一个身处重要转折时代的具有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本书多维度立体化地再现晋武帝这一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的政治生涯,以及其所处的重要的中古转折时代。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在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所开创的政治基础上,受魏禅让,建立晋朝,又渡江灭吴,最终完成了三国统一的历史伟业。西晋王朝是汉唐间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代,在官制、法制、经济制度、分封制度等多方面都有改革,对后世历史进程影响深远。而晋武帝统治前期,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分裂战乱,革新政治,推行法治,经济振兴,文化昌明,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而其统治后期,却逐渐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在国家大政和继承人选择上都出现了重大失误,为西晋短暂统治的覆亡埋下了深刻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