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事将领研究肖如平、潘建华本书运用大量的手的史料,从军事史的角度,将制度演变与人物事迹结合起来,对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将领做了相对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内容重点从军队的任官与军衔、军官的教育与培养、战区的划分与高级将领的任免、将领的地域与派系、高级将领与抗战军事、将领的牺牲与抚恤、将领的投敌与惩处、高级将领的归属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体制,高级将领的抗战意志与决心、战略与战术、决策与指挥,及其对抗战军事的影响。
-
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 撰;陈文和、王永平、张连生、孙显军 校点《十七史商榷》由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撰写,陈文和等整理、校点,是一部以校勘、考订为主,又兼有历史评论的史学著作。本书主于校勘本文,将十七史全校一周,改讹补脱,计一千余条, 每一条考订都有一个题目,各条字数不等,少则几句话,多的相当于一篇小型论文。“十七史”指宋以前的十七部正史,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北史、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本书为简体横排标点本,旨在让更多传统文化爱好者能够读懂。
-
这才是清朝.雍正王朝鹿鼎公子 著在雍正身上,两面性体现得非常明显。就治国方面来说,他是一个英明的皇帝,尤其在吏治这方面,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雍正堪称数一数二的能手。他的许多改革都将清朝的统治推向鼎盛,比如设立军机处、实行摊丁入亩制度、推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康熙末期的衰败之势在雍正手中得到了扭转,清朝的“元气”也在雍正的手中不断上升。但是在对待反对派的问题上,雍正是非常残酷的,绝对没有手下留情的余地。他的亲弟弟胤禵,八王党,两大功臣年羹尧和隆科多的结局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
熊廷弼之死唐元鹏 著熊廷弼,明末“辽东三杰”之一,“有胆知兵”,以严明称,但万历、天启年间因性格刚烈,“好谩骂,不为人下”,招致颇多非议。他一生三入辽东,终为党争所陷,其跌宕起伏的官场人生,正是晚明政局的缩影。 本书围绕熊廷弼之死,记录了熊廷弼最后十七年的人生,以及晚明的边防形势和政治争斗。通过对历史细节的剖析,书中一改熊廷弼过去相对单一化的传统形象,以公允持正的目光审视历史,深挖熊廷弼复杂、摇摆的政治生涯。作者以熊廷弼作为晚明史的小切口,刻画诸多细节,描摹出晚明众多历史人物丰满的形象,还原了大明危如累卵却无以自救的迟暮困局。
-
煮海成聚黄国信,叶锦花,李晓龙,徐靖捷明初东南沿海地区生活着一群身份复杂的人,他们多以灶为籍、以盐为业,借此而成聚落。本书广泛利用民间文献,深入理解民众生活,揭示这一群体生活地区社会演化的基本特征和逻辑。明中叶以降,市场化进程加速,商业资本开始进入并逐渐主导盐场经济。与这一进程相结合,在受海水浓度变化影响的具体社会生活中,盐头、盐灶、宗族、商垣等民间自组织为了应对朝廷课税需求,灵活运用朝廷“以籍定役”的制度设计,和王朝国家不断对话与互动。因此,沿海的商、民、军、渔、灶等人群不断地转化着身份与户籍,慢慢产生多者合一的宗族和其他社会组织类型,“煮海成聚”,构建出明清东南盐场地区独有的社会结构。
-
中国书简[法] 吕多维克·德·加尼耶·戴加莱,热纳维耶芙·德尚,奥迪勒·巴赫,蒂埃里·戴加莱 著,李鸿飞 译1859年11月至1861年7月,吕多维克·德·加尼耶·戴加莱作为猎兵少尉参加了英法联军的行动,本书即是他在战争期间与家人们的书信集。在家书中,吕多维克讲述了自己的行程,包括从布雷斯特到中国北方海滨的漫长航程、与上海徐家汇耶稣会机构的来往、法军在交趾支那的活动等等,与亲友们分享了经历见闻,表达他对家人、故土的思念。同时,吕多维克详细记述了联军偷袭塘沽、进入北京、劫掠圆明园等历史事件,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完全陌生之地的数年间对战争暴力的亲身体验,也为我们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圆明园劫难史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 吕多维克的父亲在收到书信时当即意识到这些信件的珍贵之处,不仅将它们细心保存,还逐字誊录一份备存,而吕多维克本人后来重读过这些抄件,并做了一些注释。后来吕多维克的曾外孙女和另两位同辈一起,对这些信件进行了整理,于2013年由法国普坦出版社出版。本次为首次中译。
-
西域四百年李东 著张骞出使归来,铺在武帝案头的羊皮地图上,赫然勾绘了一片未知的领域和未知的国度,西域古国进入人们的视线。武帝的目光穿过长安的城墙,越向了大漠戈壁的边缘,这片土地终将挂上“汉”字的战旗,西域四百年的历史将从这里开始。 以汉帝国与西域古国的故事切入,将汉、匈奴、西域放在同一个时代的平面上,重点讲述汉与匈奴在西域的生死博弈。全书以历史事实为基本框架,语言风格通俗轻松,没有学术性的枯燥理论;注重故事性叙述,脉络清晰地展现西域各个古国与大汉相爱相杀相融合的历史。这不仅是西域四百年,也是“大汉四百年”和“匈奴四百年”。
-
给孩子看的李白传王乃昌,何红雨 著暂缺简介...
-
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张全超,(俄罗斯)布日洛娃·阿列克桑德拉·彼得...本书主题为欧亚大陆古代人类与环境古代文明,研究团队为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与莫斯科国立大学联合实验室。 初的欧亚大陆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约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的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本书从考古学文化、变形颅病理、颅骨形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书纳入“缪斯文库”系列,亦系“中国科技考古丛书”第四本。
-
印度与中国(印)师觉月《印度与中国》对一千多年的中印文化交流进行了简要概述,在有限的篇幅内涵盖了两个 文化交流的所有方面。本书的主旨是要呈现人类文明 这一堪称奇迹的文化交流现象给中国和印度两个古国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千年前的中国人和印度人是以如此巨大的热情和不可思议的毅力,沿着亚洲 为艰险的山脉、沙漠和海洋前往彼此的国度,他们的创举不仅深刻地塑造了 的我们,而且仍然对我们的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