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饥饿的盛世张宏杰乾隆的统治占据了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将康乾盛世推向。除了康熙、雍正为其打下的良好基础外,自制力强、勤政、处理问题果断迅速、善于吸收历代统治得失、感情生活比较专一、健康长寿等是乾隆能够成功缔造盛世的重要因素。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多、国力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强大、富庶的国家。然而,乾隆身后却是盛世的崩塌和一个逐渐衰败的大清王朝。乾隆晚年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爆发;他死后不到半个世纪,鸦片战争爆发。乾隆是成功的,其成就足以让他跻身中国历伟大的帝王之列;乾隆也是失败的,18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让他的统治显得没有任何新意。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可以看到,乾隆时期中西历史发展正经历另一种“大分流”。
-
20世纪日本思想南原繁 著《文化与国家》是南原繁出任东京大学校长期间所做各类演说、报告的结集,这些演说、报告或针对大学师生,或面对国会议员,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主要思想包括:第一,和平的“文化国家”建设中,民主政治的确立最为重要,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人之革命”建立新的国民精神,以实现尊重人之自由的人性理念的确立,此乃日本民族通过反思侵略战争而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第二,战后和平宪法放弃战争与追求永久和平的崇高理念,不仅应该是战败后日本民族的坚定誓言,也应该是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的人类目标,而对占领后期美国改变对日民主化、非军事化政策和日本之重启军备,作者深表忧虑,称其为战后民主革命向反动保守的倒退。 一般认为,书中以上思想主张,包括把握世界的方法论、人性观念和“文化国家”的理念等,已成为战后日本的精神基石,对了解战后日本思想的“起源”及其文化观念的发展十分重要。作者所坚持的理念,不仅反映了被占领时期日本进步知识分子的普遍愿望,而且深刻影响了战后进步思想的发展方向与日本大学文科教育的人文主义传统,因而,本书所收的内容有着无可置疑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 书中各文表达清晰晓畅,利于各类读者阅读。
-
张謇与近代中国钱荣贵《张謇与近代中国》第一辑是关于张謇与中国近代化的论文集,分设“专题研究”“张謇与实业”“张謇与教育”“张謇与社会”“张謇与法治”“近代人物研究”“文史札记”等七 个版块,共收录论文十七篇。全书主题丰富,既涵盖张謇研究中实业、教育等传统研究领域,又涉及张謇的社会治理思想、法治观念等新兴研究领域。论文质量较高,多是国家社科基 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jiaoyu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的研究成果。作者群以高校知名教授和青年博士为主,反映了国内学界张謇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和最新学术资讯。
-
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意)马西尼,(意)裴佐宁本辑从梵蒂冈图书馆藏300余部中国传统古籍中,选出价值较高的59部予以收录。收录之书大致可分三类:一是稀见品种。如明正德刻本《东鲁许先生文集》、明末刻本《汉书故事大全》,世界范围内仅知梵蒂冈有藏。二是稀见版本。如明崇祯六年(1633)南京国子监刻本《孔圣家语》、清康熙吕氏宝诰堂刻本《家礼》,皆为传世稀少之本。二是带有传教士较多批注之本,如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经业堂刻本《周易本义》,本身并不罕见,但其中有传教士所作中西文插页批注极多,在汉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价值。全书按照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类法排列,二级类目大致依据《中国古籍总目》,仅即将明清通俗小说从子部小说家类分出,改置集部,单独立小说类。各类中所收典籍,大致按照作者时代先后排列次序。每书前有提要,全书前有总前言,对梵蒂冈藏中国传统古籍的数量、来源、类型、特色、价值等进行详细介绍。
-
黄文弼所获西域文书荣新江 朱玉麒 主编《黄文弼所获西域文书》系统收录著名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先生(1893-1966)于1928—1930年间在吐鲁番盆地和环塔里木盆地发掘、搜集的中古胡语、汉语文书。分汉文文献、胡语文献两部分。汉文文献包括经、小学、子、集、文书等内容;胡语文献则包括历书、经济文书等内容。所有文献均刊布相关图版并转录文献文字,胡语文书的部分先作拉丁转写,再进行翻译。本书收录的文献分藏不同的公藏机构,这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搜集的珍贵材料,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诸如“斯坦因文书”“伯希和文库”这样的评价与利用。对这些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统一编号,整合出版,有助于恢复“黄文弼文书”原本的综合体面貌,更为学界进一步探索相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沙陀往事樊文礼本书是一部关于沙陀人的历史通识读物。沙陀是唐五代时期的少数民族之一,随着唐末政治局势的变迁,沙陀人从西域到中原,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李克用出任河东节度使、沙陀人建立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开始,又相继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三王朝”以及五代十国之一的北汉国,在中国北方或北方局部地区统治了近一个世纪。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追溯和解读了沙陀人的历史,梳理了沙陀的族源、迁徙、发展至衰亡的全部历程,是一部有关沙陀史的专书,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叙事流畅性。
-
平成时代(日),吉见俊哉“平成”是日本1989年1月8日至2019年4月30日使用的年号。作者之所以将它称作一个“时代”,是因为这期间的三十年,正暗合了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从进入平成开始,日本接连遭遇银行破产、支柱产业衰落、政局动荡、就业低迷、贫富差距扩大、少子老龄化问题突出、社会事件频发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溃败,曾经享誉世界的“日本第一”风光不再。本书是为这个失败的时代构建的一座纸上“失败博物馆”。如同甄选展品一般,将日本平成年间堪称典型的历史大事件一一陈列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章节。经济层面,日本如何应对日美贸易战,索尼、东芝、日立、夏普等****又因何衰落;政治层面,小泉、安倍如何利用民粹主义在竞选中胜出,日本政坛三十年间为何瞬息万变,动荡不断;社会层面,大地震与*****事件等内外冲击的同时,“就业冰河期”“少子老龄化”“格差社会”“地方消亡”如何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文化层面,从哥斯拉到宫崎骏,民众舆论中深刻的“末日”之感究竟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作者用十五万字梳理了三十年来日本当代史中的几乎所有大事件,供读者全面俯瞰一个充满失败、困顿和茫然的时代。“关于失败的历史学,超越了反乌托邦式的阴暗和忧郁,变成一种充满希望的思考。”回顾和梳理“平成时代”,是为了以史为鉴。平成时代的日本,经历着其他国家也曾经历,或者即将经历的变革,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有着特殊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
街头文化王笛本书以中国内陆城市成都作为研究对象 ,以“叙事”的方式考察公共空间 、下层民众、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的关系,将“街头文化”作为中心,展示街头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从城市的外观 、民间艺人的表演到民众谋生的方法以及对街头的争夺等。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与街头有着紧密联系,他们创造并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当改良者试图对街头的使用进行控制时,便引起了下层民众为其生存空间的斗争。随后在革命运动中,民众又以街头作为政治反抗的舞台。在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中,民众和精英为共同利益而合作,组织自卫活动捍卫他们的生存,同时也是维护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以往研究的角度不同,本书力图把人们的注目焦点从精英转向民众,从沿海转向内地。
-
这才是清朝鹿鼎公子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建州女真,破哈达、灭辉发、伐乌拉、吞叶赫,征服女真各部,创制八旗制度和满文,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七大恨”誓师伐明,终倒在宁远城下,栽在袁崇焕手中,就此郁郁而终。努尔哈赤死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储位争夺战,后由皇太极取得汗位。在皇太极手中,国号由“金”变成“大清”,国势蒸蒸日上。皇太极主张以仁政治国却突然暴毙;皇太极与海兰珠、大玉儿的爱情为人津津乐道……大清王朝,道不尽的风云,由此展开……
-
故事里的中国历史 隋唐故事林力平本书记录了隋唐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隋唐时期是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 强盛的时期之一。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 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本书由林汉达的长孙林力平先生续写,模仿其祖父的写作风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这段精彩的历史,同时配以 插画家绘制的精美插图,图文并茂,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