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编的综合性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 编《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编的综合性学术文集,是中外学者沟通交流的学术平台,侧重介绍国际汉学界在中国传统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收录相关专业的新近研究成果,涵盖中国文学、文献、历史、考古、艺术、中西交流等多个领域。编辑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委员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多家高校和学术机构,主编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刘玉才教授,作者多为国内外一线学者。《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二十六期)分为文明传播、文献天地、汉学人物、马可·波罗研究、纪念周绍明教授专栏、研究综览、基地纪事等专题,反映了中国文学、文献、历史等领域的新近研究成果。
-
古史考存刘节本书收集刘节先生1949年以前发表过的论文20篇,为其主要考证文章之结集,其中有对中古史、古籍和古器物的考释文章,也有对古代语文及诸子思想的比较研究,包括《洪范疏证》《好大王碑考释》《汉熹平石经周易残字跋》《周南召南考》等,其中《洪范疏证》成功地运用比较归纳方法,广引先秦典籍及青铜器铭文考辨分析,举出篇中“皇”字之训义、韵语的协韵规则等项确证,论证其撰成必在战国时期,此说后来已被学术界普遍接受。刘节先生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征引包括历史学、地理学、文字学、音韵学、金石学、考古学等门类的典籍,翔实论述且又见解独到。
-
春冰室野乘李岳瑞,欧阳跃峰 整理《春冰室野乘》属于笔记体裁的掌故类著作,记录了许多清代至民国的掌故,大致可以分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奇闻异录三大类。上至清代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光绪帝、慈禧太后的宫闱秘辛,和珅、福康安、于敏中、来保、刘统勋、长麟、阮元、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事迹中的官场百态,下至科场轶闻、来华西人、反清义士、名噪一时的大案等等,均有涉及。
-
漫话三千年武田田 编著本书将中国历史从商朝至清末的3000多年看作是由50个人的一生首尾相连而形成,选择50位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眼睛去看他们生活年代的历史。他们个人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与民族史与国家史形成对照,成为宏大历史叙事的补充。在每一位历史人物的章节中,都会介绍相关的重要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知识,也会提到许多名言警句、常见成语和著名文学篇章;重点知识则会以番外篇的形式进行补充说明。本书内容紧密契合中考、高考语文和历史考点,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培养文史兴趣、打好历史基础的绝佳辅助读物。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的同时聆听喜马拉雅同名节目,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并籍此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了解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与热爱。
-
阎崇年史学论集阎崇年 著《阎崇年史学论集》收录作者在清史、北京史、满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清史卷》三册,卷上主要包括作者对于清代几个贯通性问题的综论,涉及满洲勃兴的东北地域文化、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清代的历史大势以及清代的法制问题。此外,还涉及明清易代之际的几个重要战役、满洲对东北地域的征伐以及顺治即位问题的考释。卷中主要围绕两个历史人物展开——努尔哈赤与袁崇焕,这也是作者多年关注的两个人物,由研究这两个人,进而研究明亡清兴的历史。卷下的内容主要以清入关为大的背景,其中主要篇幅是对康熙朝历史的多角度关注,旁及一些历史人物的研究。
-
日本武士道史娄贵书本书着重通过武士崇尚武力和战争的生存方式,探究武士道“为什么是这样”。17世纪前的武士是职业战士,依靠武力夺取战争胜利、获得主君恩赏,有武则兴、无武则亡。武士道作为职业战士的道德规范,在战争中产生和发展,服务于武士崇尚战争的生存方式,以及“打天下”的使命任务,以穷兵黩武为荣,煽动侵略扩张。德川时代,天下太平,武士由职业战士演变为治国理政的官僚。适应武士作为行政官僚“治天下”的需要而产生的武士道,主要由幕府制定,旨在维护幕藩体制,提升武士作为统治者的综合素养。
-
清朝的涉外战争徐圣言清朝是战争频仍的朝代,从马背上征战得天下,又在隆隆炮火中为革命所推翻。《清朝涉外战争史》一书聚焦清朝的涉外战争,内容包括从康熙年间的雅克萨之战一直到20世纪初期的八国联军侵华等12场清朝涉外战争。作者以采集史述为主,稍加补缀而成,内容引述严谨,史料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只记录战争经过,不搞分析,功过是非,读者自辨。二是视角问题,中外互参,各种观点都摆在一起。三是梳理到位,既有雅克萨之战、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比较常见的战争,也有甲戌之战、甲申之战等不太常见的历史。
-
太后西奔谭木声 著1900年庚子事变,清廷太后“西狩”。这一独立的历史事件,却关乎中华社会的历史走向。作者以大历史的视野,小切口进入,使用新的研究材料,以丰富的细节展现这场起于一家一姓私怨、终于家国命运的大动荡。其间穿插晚清最后二十年的政治纠葛、人物关系、满汉冲突,在国际环境和民间宗教的背景下,呈现历史的生动,人物的鲜活,命运的悲剧。太后西奔关系万千重,晚清最后二十年乃至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脉络,在这里都看得见说得清。
-
六朝历史与考古青年学者交流会论文集陆帅,刘萃峰,张今,胡伟等本书为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2016至2020年举办的“六朝历史与考古青年学者交流会”(共计七次)会议论文集萃。论文作者以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京都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龙谷大学、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博物院、名古屋博物馆等海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为主。论文内容,以六朝历史与考古的学科交叉为主要特征,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城市、器物、丧葬等领域,研究视角多样,并尽可能地对既有学术理论与研究范式进行了反思与突破,是体现目前六朝史、六朝考古研究最新前沿方向的成果集结。
-
失落的文明[意] 毛里齐奥·斯卡尔帕里 著《古代中国》开篇回顾了中国从旧石器时代至盛唐的历史,讲述中华文明大一统的兴起、动荡与繁盛。继而从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从建筑到音乐,从贵族墓葬到农民日常,全景式地展现古代中国文化。艺术品也按照主题陈列:陶瓷、玉器、青铜、金银、漆器、绘画和石刻,将每种艺术的发展史娓娓道来,穿插着精美藏品的讲解。之后,本书走进石窟、墓葬,身临考古现场,触摸历史的遗迹,在神州之上开展了一趟跨越时空的访古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