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经纬华夏许倬云 著“我要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围绕这一发端,历史学家许倬云以九十高龄迎难而上,八易其稿,结撰出一部华夏文明从成长到成型的“传记”。作者跳脱出中国文化内部演变的叙述,以“大历史”的观看视角与思维方式,对华夏内外的历史互动重新归纳排列,再现了中国大地上人群、族群、文化互动融合的轨迹。在五千余年的长程叙述中,作者借由对中国地方性文化如何交缠为一,以及中国如何应对来自世界之冲击的细致分析,揭示了华夏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并将绵延永在的核心与奥秘,以赤子之心瞻见了一个有根底、有方向的中国。
-
辽夏金元史张帆等10世纪—1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的时期,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先后建立的辽、夏、金、元四个少数民族政权,不仅成为广阔草原的霸主,更越过草原界限统治了北方,乃至建立新的大一统王朝。这一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传统历史学家以宋朝为正统,这些少数民族王朝往往被视为配角,作为落后者和破坏者的形象出现,其内在发展规律在历史叙事中也被忽视。实际上,从东北的原始旷野到西北的戈壁绿洲,在兼具游牧、渔猎、农耕经济和多民族、多文化共处的疆域内,这些王朝在各自不同的传统与现实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在不同民族与文化的一次次碰撞之中,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发生,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本书由国内辽夏金元史领域的中坚学者联袂撰写,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不仅使用汉文史料,也参考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以及外文史料,并利用了近年的考古新发现,以高远的历史视野勾勒出这一时期诸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以及互相冲突交融的情况。本书致力于揭示辽夏金元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复杂多样的时代特征,为读者描绘出战火纷飞,同时又生机勃勃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梳理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带领读者重新认识这几个少数民族王朝。
-
疫病年代袁灿兴东汉至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瘟疫频发期,此一时期,死亡笼罩大地,士人凋伤,人人悚惧,恐慌和绝望弥漫,疫病不但影响着个体的生命健康和精神世界,也深刻影响着历史走向与国运兴衰。本书即以此一时期频发的瘟疫为视角,重新审视东汉至魏晋这一“幽暗时代”下的个体命运、战争进程和社会风貌。以多维、立体、宽广的视野,细致书写瘟疫对政治、战争、社会、文学、医学、魏晋玄学、宗教乃至群体心理造成的深刻影响,深层次探讨瘟疫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
-
你不了解的东汉史王智 著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如果说东汉是在西汉光芒掩映下的王朝,那是因为没有清楚看到它熠熠生辉的时刻。在属于东汉王朝的一百九十五年时间里,诞生过光武、明帝、章帝、和帝等英主,出现过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太平局面。这个默默无闻的王朝,有多少精彩内容,有多少我们不了解的细节,让我们走进东汉王朝,去寻找它一直存在的精彩。
-
永恒与变迁[挪威]哈罗德·赫耶姆暂缺简介...
-
峥嵘岁月张连红本书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为主题,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课题组5年来所采访的500余名新四军访谈中,选择了其中75名老战士的口述史,这75位新四军老战士,来自新四军七个师和地方部队,既有战斗人员,也有文艺兵、卫生兵、通讯兵、勤务兵、政工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等,同时还有多名女兵,他们中绝大多数老战士(近60名)生活在江苏。本书收录的新四军老战士虽然在抗战期间大都为普通士兵,但他们的经历都十分丰富,内容生动,真实记录了新四军不畏艰难、坚持抗战、不断壮大和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
-
隋唐五代史宁可 宁欣 著本书为隋唐史知名学者宁可先生和宁欣教授合著,在原宁可先生所著《隋唐史讲义》(未出版)基础上,经过宁欣教授修改完善,结合学术界前沿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全书经过两代隋唐史学者的精心打造,具有很高的学术质量。内容上起隋文帝代周建隋,下至北宋建立。隋唐时期,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并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阶段。此时,中国在世界上是社会发展水平最高、国力最强盛、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因而,隋唐时期的中国在世界历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放射着灿烂的光彩,其影响力远及亚欧大陆,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影响深远。
-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周经纬,李艳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东征西战;汉儒文臣耶律楚材,出仕蒙古,尊孔重儒;乱世枭雄陈友谅,割据一方,自立为王;凄凉作家关汉卿,关注民生,再现世间百态;细数三国罗贯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韩策 著《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围绕东南第一要缺两江总督,通过“湘人江督格局”和“北洋下南洋”两个概念和进程的深入探讨,将道光、咸丰至民国初年东南地区三次大的权势转移揭示出来,为晚清政治格局的演变贡献一条新的解释线索。在此基础上,突出南北关系,并尝试突破内外轻重、督抚专政的争议,提出“有重心的同治”格局,用以理解晚清政治的特色及出路。
-
二十四史黄永年 等译注“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读之,可察历代得失,可知王朝兴衰,是了解中国历史的bi读书,然而,史书卷帙浩繁,让人望而生畏。为了降低读史的难度,本社特邀来自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权威专家编选,精选“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对典章制度、人物关系、生僻字及选段等详加注释、注音、翻译,每部正史之前亦有提要介绍,便于读者充分了解正史的编纂以及该时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