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赵玉田 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地理条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辩证思想及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理论与指导思想,遵循联系的观点与整体史观,运用环境史理论与方法,对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现象予以研究,从环境机制角度构建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新的解释范式,讲述生态环境故事,探究生态环境变迁故事。首先,构建了明清时期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现象的解释模式,即“‘鸽变型’社会 ‘三利溪现象’”,借以阐释与探究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与思想文化三者之间具体的演绎形式、内容与三者关系生成模式;其次,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以民生为中心,以韩江水利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明清时期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综合因素”,提出并阐释中国历史上水利环境政治塑造现象;其三,解读明清时期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现象,探究其“环境机制”;其四,关于1980年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研究成果,以促进韩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
新编历史小丛书 宋太祖李亚平 著本书介绍了宋太祖赵匡胤从一介平民飞跃成为宋朝皇帝的一生。史料翔实,语言通俗易懂,向我们展示了立体化的宋太祖形象。
-
文体比较视野下的子书叙事研究方宪 著经、史、子、集是中国传统知识分类方法,“四部”之分不仅反映了古人在知识价值、观念层面上对知识形态的认知和区分,更深刻地影响了古代知识书面表达的具体方式,即文体意义上的书写传统。子部以议论为宗,说理、议论、辩难是子书常见的表达方式,先秦诸子散文及汉代政论文是其中的典范,子书以传达作者的颖见卓识为主要宗旨,无论是事关政教的哲理玄思,还是知识性、趣味性的闾里小智,总之它是主“意”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立言之士,以意为宗,盖与辞章家流不同科也”。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子部叙事传统,由于子、史紧密相联,本书即在与史传叙事传统比较的视野中去探寻子书叙事的特征。
-
风雅大宋王佳 著本书为历史通俗读物《风雅大宋》的第二册,自宋真宗即位写起,至宋仁宗执政结束,描写了北宋王朝统一天下之后,稳定政权,并开启统治的过程。本书在正史的基础上,参阅了多部古代笔记小说,对于刘娥听政、庆历新政等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宋辽之间的斗争,以及寇准、狄青、丁谓、欧阳修、晏殊等历史名人的生平与故事,都进行了详尽而通俗的描写。
-
南宋地方武力黄宽重南宋在中国史上有“晦暗”之称,且人们往往以北宋的祖宗家法概而论之。在本书中,黄宽重教授探讨了南宋不同形态的地方武力,包括由南宋各级政府所组织的地方军,如湖南飞虎军、广东摧锋军、福建左翼军等,以及各种形式的民间自卫武力,如透过承认北方自卫武力而任命的镇抚使,两淮民众据守的山水寨、陷金地区起事抗金的义军以及由业缘所组成的茶商军等,指出南宋在与北宋立国环境有差异的情况下,对北宋传统国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南宋有别于北宋的政权特质。
-
治世侯杨方 著上承绪业、下启宏图的皇太极究竟有哪些用人之术?一生英武的康熙大帝为何晚年悲催?雍正和乾隆究竟谁是更残酷的君王?从康乾盛世到晚清败局的转折有哪些发人深省的启示?木兰秋狝和帝王南巡为巩固王朝统治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一错再错的咸丰皇帝如何影响了近代中国走向? 本书讲述了明朝灭亡后,清朝重建统治秩序,开创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的历史。作品从笼络人心、皇权巩固、内政民生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清王朝统治的权术策略,分析了封建时代帝国统治的特点,展现了王朝盛世与没落的演化过程,给人以警醒和启示,是一部治世史、兴亡史。
-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 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研治唐史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著作。本书从统治阶级氏族、政治革命党派、外患内政关系三个重要角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精辟的论述。尤其系统阐述了种族及文化、关中本位政策、中古史盛衰转折点“安史之乱”等许多中古史重要问题,此书奠定了当代学者理解中古史、唐代政治史的基本框架,为治史者所必读。
-
南洋英属海峡殖民地志略宋藴璞著《南洋英属海峡殖民地志略(下)》为《南洋英属海峡殖民地志略》第二部第二编到第三编。《南洋英属海峡殖民地志略》宋蕴璞著,两部三编,民国十九年蕴兴商行本。作者曾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新加坡、槟榔屿和马六甲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参考大量书籍文献基础上,编著此书。此书在历史、地理、物产风俗、宗教、教育各个方面对新加坡、槟榔屿和马六甲岛屿地区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类描述。其中每一编中都有非常多的名人介绍,其中作者对很多对华侨的身份家庭出身、出国原因、海外经历以及爱国(主要是参加辛亥革命活动)爱乡和对侨居地的社会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的贡献做过调查,这些人物资料(大都是清末民初人物),对研究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近代史以及福建华侨近代史有较高的参考资料价值。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南洋地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宋) 徐兢輯《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下)》为《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下集,辑卷二十一至卷四十。《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北宋徐兢撰,成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四十卷,明抄本。徐兢(10911153),字明叔,号自信居士,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迁居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宣和六年(1124),以国信所提辖礼物官随使臣出使高丽,在彼月余,归国后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原书有图,靖康之乱后已不见。此书是北宋时期一部关于高丽地理、社会的著作,论叙高丽山川、城郭、风俗、典章、制度、器物、社会、民俗、宗教、礼仪,及北宋高丽海上交通、外交关系等。此书使宋代及其后的中国人民对朝鲜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所记海道及航海事宜,总结了以往成就,对海洋地理知识发展,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扩展,都有积极意义。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北宋时期中国与高丽关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
夏镇漕渠志略(清) 狄敬 編纂《夏镇漕渠志略(上)》为《夏镇漕渠志略》上集,辑前集一卷至卷上。《夏镇漕渠志略》清代狄敬篡修,两卷加前集一卷,清顺治刻康熙增修本。夏镇隶属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此书是对于此地区河渠志,此书分为两卷加前集一卷,卷首绘有《全河图》较简略,另有《夏镇河渠图》,其图1绘有台庄、韩庄等闸,图2则以夏镇为中心。有文字注解并标出顺治至康熙初夏镇分司管辖漕河之闸坝湖泉分布及域内城邑、集镇、大王庙等具体方位。属官河政涉及江南徐、萧、砀、丰、沛及其山东兖州滕、峄二县。该志记事至康熙八年(1669), 康熙十五年(1676) 载分司,滕、峄二县及沛县河务辖权划出。此书是清代有关运河河工、航运的水利专著,且附有河图,故对于研究清代河渠水志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