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通史悟鉴贾康田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犹如一卷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中国历史朝代繁多,兴替频发,人物多、事件广,文献资料版本颇丰,内容繁杂,众家观点褒贬不一。本书通过追根溯源,系统地梳理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朝代的概貌,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得失,按时间顺序甄选了每个时期应该知道的知识典故,提炼出古人的经典智慧。通过对历史的系统回顾,读者可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通历史、感受历史,进而体会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激发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怀,最终解锁完善自我的人生智慧。
-
周公营洛邑与周代文明蔡运章西周和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本书采取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不但对西周成周城和东周王城的地理位置、形制规模、结构布局、兴废年代以及东周王陵的分区和沿革进行深入探索,取得全新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对周穆王西征、禹铸九鼎、嫦娥奔月、圭表测景、王子乔升仙、王子朝奔楚和苏秦事迹等重要问题进行现代阐释。特别是对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根脉”性质的周公礼乐制度、《河图》、《洛书》、《周易》哲学、《老子》哲学和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行提炼解读,从而把周代历史文化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
拓地降敌何冠环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面考述宋代内臣李宪事迹的作品。李宪,宋神宗甚为宠信的内臣,在熙宁、元丰年间执行拓边西北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继王韶后主持开拓熙河路的主要执行人。其间他采取的政策和提拔重用的一批文臣武将,对哲宗、徽宗时期经略西北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哲宗元佑旧党当政时期,李宪被斥为“内臣四凶”之一,哲宗亲政新党复归后,则被誉为“名将”;宋室南渡,士人朝臣又将权宦童贯之祸归罪于他,责他罔上害民,贻患中国。 本书根据文献史料、碑刻铭文,以绵密的考证,生动的笔触,详细考述了李宪的军事生涯,认为其谋略和功绩与种谔、韩世忠、杨业、狄青、岳飞等宋代名将相比也不遑多让,堪称“宋代第一内臣名将”。 本书还探讨了北宋中后期内臣、君主、文臣武将之间的关系,以及神宗朝至徽宗朝变法图强、拓边西北过程中新旧党争不断的复杂政局。
-
中古中西物质文化交流论丛李静杰本论丛阐述了中古中国与古希腊罗马、古波斯、古印度物质文化交流情况,着眼于中国境内所见附着诸西方文化因素的各种遗存,就12个子课题进行了具体阐释,一方面厘清各种遗存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探索其西方来源问题。《BR》西来的文化因素不仅常见于日常生活,还被用于丧葬事务,更广泛地出现在佛教文化之中,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涉及饮食器、服饰、家具、葬具、地面建筑、石窟、单体造像等类别。基于学界披露和笔者实地调查资料,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图像学结合方法分析。
-
天下国家道理林尚立 著全书共20章。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政治学原理,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宏大视野,以通俗、简洁、有力的文字,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边缘到中心、从稚嫩到成熟、从成功到伟大的成功之道,并着重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把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成功带入人类现代文明的新天地,使自己的创造实践变成一种有根、有源、符合人类发展前进方向和时代要求的新型文明,是一本精心创作的通俗理论读物。
-
暮日耀光韦庆远 著本书可说是自有为张居正立传以来最深入、最公正、最能“美恶不掩,各从其实”的巨著。(台湾学者徐泓语)它不同于前人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作者运用大量罕见的丰富史料,除实录、政书等官方出版品外,引用的私人笔记、文集、书信达150余种,以明代为主的地方志达65种。因此能深入许多以前学者所未谈到的细节。对张居正在改革中所要面对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者分别立档,上有皇帝、太后,旁及宦阉权竖、外戚、各派言官,特别是与居正曾共事的历届内阁大学士、重要文臣僚佐都有叙及,涉及人物之多,探求研究之细,皆为同类著述所罕见。同时,书中提出了“隆万改革”的新判断和新概念,重新审视后发现,高拱和张居正在隆庆时期已经联手进行重大的改革,在吏治、经济、军事上都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使垂危的明王朝出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可以说,万历初叶张居正所进行的改革是隆庆改革的继续。这一成果无疑是研究明代中后期历史的新突破和新贡献。尤其要指出的是,该书对张居正主持改革的过程作了动态式的叙述,不但写了张居正如何运筹帷幄、选贤任能、妥为部署,而且写出了他在改革和反改革的矛盾冲突中如何坚定指挥、鼓舞士气的实况。在充分肯定张居正的伟大历史作用的同时,对他的“失误、失律和失德”的一面也给以实事求是的直书。张居正要推行改革,不得不集中权力,但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而无所制约,势必要引来皇权的反噬,酿成悲剧,张居正死后的凄惨正好诠释了此点。在个人专权独断的体制下,这也是必然结局。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榮新江 主編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榮新江 主編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榮新江 主編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榮新江 主編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