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研究谭宝刚《老子》是一部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和哲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经典著作。但是,到目前为止《老子》一书还有诸多无法破解的谜案,而新近出土的北大汉简本《老子》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老子》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本书以北大汉简本《老子》为研究对象,结合出土的《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以及传世的河上公本、严遵本、王弼本和傅奕本等,分析了历史视域下的汉简本《老子》所处的两汉黄老学背景,考察了周秦两汉时期《老子》的成书和流传,以及汉简本《老子》的抄写时间和抄写者所出地域,探讨了《老子》其书的经典化过程和老子其人的神化过程,梳理了先秦两汉时期《老子》一书存在的主要版本系统,以及这些版本系统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演变线索,厘清了汉简本《老子》的版本系统归属,讨论了汉简本《老子》相关文句章段的划分,探讨了不同《老子》版本之间的异文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文化现象,等等。以上内容,对我们研究先秦两汉道家思想的发展和老子思想传播的地域性变迁,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西洋镜[英国][英]班思德一本写于1932年的中国灯塔介绍书,书中介绍了中国沿海灯塔的起源、发展、构造、形状以及功用,还详述了海务科的缘起、发展与变迁。其调查精确、叙述翔实,还附有1866—1925年兴建的沿海沿江灯塔设备照片,是该领域的重要著作。本书对早期灯塔的沿革、地理水文信息和经历的历史事件都有详细介绍,具有很高的价值。
-
陈翰笙书信集陈翰笙陈翰笙是我国著名的农村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其一生曾与学界和政界的诸多名人保持着长期的书信往来。本书精选陈翰笙在1924年至2003年间寄出与收到的四百余封书信,通信者包括胡适、蔡元培、宋庆龄、汪熙、卡特、斯诺等中外名人,信件涉及的内容丰富,既反映了陈翰笙对诸多问题的看法,也呈现出其所处不同年代的时代风云。其中部分信件还附有信件原件的影印件,不仅具有研究价值与史料文献价值,同时还具有收藏价值。
-
历史文献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 编本辑刊由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全书收录二十篇论文,作者来自上海图书馆、苏州博物馆、复旦大学等单位,内容主要涉及对名人日记、信札及档案的整理,及相关典籍的版本考订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如对于邓石如《笈游日记的整理,对孙毓修《起居记》的整理,以及江人镜、潘祖荫、赵烈文、费熙等人信札的整理等等,对于研究近代社会及近代人物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明季党社考[日]小野和子 著,李庆 张荣湄 译本书是当代日本著名中国学学者小野和子的代表作,它以明代万历年间到清初晚明政权覆灭的政治史为背景,围绕这期间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比较具体地考察了被称为“东林派”或“东林党”以及其后继者复社的形成过程、主要成员、主要见解、组织和人际关系。虽说题名为“党社考”,但本书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考证”之作,而是夹叙夹议,可谓一部从党争角度描述的晚明史。
-
西洋镜[徳]锡乐巴,[英]郝播德本书由《北京大觉寺》《西山访圣记》《中国名胜·西山》《香山风景》《房山风景》《上方山》六部分组成,共收录图文描述25万字。《北京大觉寺》(Der Tempel Ta-chüeh-sy bei Peking)初版于1897年,作者是胶济铁路的主要设计者、德国建筑工程师锡乐巴(Heinrich Hildebrand,1855—1925)。作者简要介绍了大觉寺的历史,然后从专业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大觉寺的建筑布局、结构、材料与陈设,还绘制了很多建筑结构图与平面图。这是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德文著作,为西方社会认识中国建筑打开了一扇大门。《西山访圣记》(The Temples of the Western Hills) 初版于1923年,作者郝播德(Gilbert Ernest Hubbard,1885—1952)是英国外交官、银行家,1920年来华。作者记录了他在西山参观时的所见所闻,还原了百年前的寺庙场景,并配有10 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后四章为四本风光摄影相册:《中国名胜·西山》二册出版于1920年,由蒋维乔、庄俞编纂;《香山风景》出版于1922年,由香山慈幼院拍摄发行;《房山风景》出版于1915年,由京汉铁路调查科编辑;《上方山》出版于1937年,由平汉路局拍摄。
-
东都事略笺证(南宋)王称 撰,吴洪泽 笺证
?《东都事略》是纪传体北宋史。全书一百三十卷,起自宋太祖赵匡胤,终于宋钦宗赵桓,计帝纪十二卷,为各代帝王在位时的大事记﹔世家五卷﹐记叙后妃和宗室﹔列传一百零五卷﹐载各种人物共六百九十七人事迹﹔附录八卷﹐列举辽、金、夏、西蕃、交阯的情况﹐没有表和志。此次整理,以台湾图书馆所藏南宋绍熙眉山程舍人宅刻本为底本,校以文海出版社影印覆刻宋本及所附钱绮《校勘记》、缪荃孙《校记》,并参校了国家图书馆所藏朱允达标校振鹭堂覆宋本、台湾图书馆所藏旧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并参考了《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隆平集》《宋史》和宋人文集、笔记等予以校证。 -
吐鲁番的典籍与文书荣新江 著《吐鲁番的典籍与文书》是荣新江教授三十余载吐鲁番学术研究成果的首度集结。全书以文书和典籍的解读出发,广泛涉及文献背后的历史考索、政治研究、社会沿革、经济发展、典籍印制、文献调研、学术评论等诸多面向。其内容分历史与地理、文书与碑刻、群书与佛典、调查与报告、综述与书评等五大专题,公布大批新材料的同时,结合中古史热门课题,展开宏观与微观的历史探索,全面反映了对吐鲁番文书研究的新见和对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洞察。与单纯的吐鲁番文书的整理研究不同,荣新江教授的《吐鲁番的典籍与文书》,以生动流畅的语言,从文书和典籍的解读出发,将吐鲁番文书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其内容涉及政治事件、社会沿革、经济发展、宗教信仰、典籍印制等诸多方面,为学界及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吐鲁番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贡献了一部优秀的学术专著。本书研究立足于吐鲁番文献的权威整理与解读,著者以扎实的文献解读功底,以尊重历史、还原真相之心,力图通过对这些第一手的新史料的解读,尽量给人以真实无误的历史信息,展示古代吐鲁番地区的历史、礼制、民俗、百业、娱乐、宗教、征战、地域差异乃至社会生活的种种面向,使读者对吐鲁番的典籍与文书背后所反映的古代历史文化能够获得更全面、更立体、更形象、更直观的认识。
-
老照片 第一四九辑冯克力 主编内容简介:《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记录了1954年东德共产党代表团拍摄的新中国时期的上海,讲述了著名作家、编剧陈白尘教授的的一生,讲述了一位译电员在南海舰队二十年的生活经历,收录了庚子事变后的午门及1949年的苏州北寺塔的历史照片。
-
五代十国丁冬以唐末乱局为背景,以黄巢、朱温、李克用等历史人物为主角,汇聚成发生在唐末至五代初这段时期的故事。黄巢屡试不第,因愤恨晚唐社会黑暗腐败,最终举旗造反。唐王朝在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冲击下土崩瓦解,乱世枭雄们纷纷割据坐大,藩镇问题直到唐朝灭亡也未得到解决。汴州朱温、太原李克用、幽州刘仁恭、凤翔李茂贞乃至大宦官田令孜等一众人物粉墨登场,再现了唐末藩镇割据、动荡不安的战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