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传统与生活吴国璋《传统与生活: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新论(全4册)》一共分为四篇,即宫闱篇、符号篇、世俗篇、自我篇,通过各篇看似零散的文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中国历史文化的要义及主线,并且能够真正从现实出发,去了解传统中的政治、文化以及生活艺术。然后,通过研究者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看一看传统是如何在历史中得到延续,抑或在现实中是如何消失的。《传统与生活: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新论(全4册)》第一次将生活中的散文和札记引入严肃的学术研究之中。这里所追求的不仅仅是阅读效果,而且是寻找一种比较好的阐述方式,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在读者与研究者之间,找出一种尽可能的相互和谐与彼此观照。《传统与生活: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新论(全4册)》更适合一个对中国历史文化一窍不通的外国人阅读。
-
《申报》康梁事迹汇抄佚名 编本书将《申报》中有关康有为、梁启超的相关报道,按时间顺序抄录汇编而成,是研究康梁事迹的重要资料。
-
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本书是中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考证学著作。作者王鸣盛,字凤喈,号礼堂、西庄,晚年改号西沚居士,清代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后辞官不仕,定居苏州;擅长经学、史学、小学、目录学等多种专门学问,撰有《十七史商榷》、《尚书后案》、《蛾术编》等书,成就卓著,是干嘉时期著名的考史学家。中国史学发展到清代,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厚重积累,成就固然伟大,流弊也积重难返。干嘉时期的史家以前所未有的理性意识,对中国古代史籍做了一次全面清理。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问世的。他指出:「十七史者,上起《史记》,下讫《五代史》,宋时尝汇而刻之者也。商榷者,商度而扬榷之也。海虞毛晋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而从未有全校之一周者。予为改讹文、补脱文、去衍文;又举其中典制事迹,诠解蒙滞,审核舛驳,以成是书,故名曰《商榷》也。《十七史商榷》和《廿二史札记》、《廿二史考异》相比,成就突出表现在史书文字的考订、历史事迹的考订和地理、职官等典章制度的考订方面,为清理和总结中国古代史学作出了贡献。
-
16-18世纪婢女生存状态研究王雪萍婢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女性群体。十六至十八世纪,婢女显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特征。其身份、地位以及独特的社会角色和生存策略都构成这个时代女性和社会史中的重要课题。《16-18世纪婢女生存状态研究》在尽量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六章对十六至十八世纪婢女生存状态进行较为系统化的分析。
-
西方史学前沿研究评析李小兵、田宪生《西方史学前沿研究评析(1987-2007)》共收论文10篇,内容涉及当代西方史学研究前沿发展的多个侧面。这里的“当代”,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1987年到2007年的20年。这里的“西方”,又以美国和欧洲为主。《西方史学前沿研究评析(1987-2007)》中的每一篇论文,评价一个特定的史学研究方面,深入介绍其主要理论、动向、代表性学者及其著作,例如越南战争:美国史研究的困境。并特别注意介绍该领域最近几年的最新动态、争议热点及突出最前沿的状况,例如女性主义研究的新视角,美国国会与对华政策的最新发展,美国华人的研究等等。
-
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研究编写组另外,陶寺墓地大型墓葬出土的一些器物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几乎所有的大型墓葬中都随葬着钺,有的是玉钺,有的是石钺,有的两者皆有。在三代一直是王权也就是军队指挥权力的象征,最初可能是使用的兵器,到了龙山时代,我们能看到的几乎都是礼仪性质的,无论是山东发现的玉钺,还是良渚文化的玉钺。
-
中国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乔治忠中国传统史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两条相互联系的发展轨道。具备制度化、组织化、连续发展的官方史学,是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之最显著、最根本的区别。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古代也程度不同地具有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并行的特色。中国史学史,主要是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互动互补、互为消长的发展进程。中国史学的萌发,源自官方的记史制度。中国传统史学思想的主流,起自西周之初官方的“殷鉴”观念、春秋时期官方的“君举必书”、以史借鉴、以史辅政、以史教化等等意识。中国传统史书的义例讲究,萌自春秋时期官方记史所遵从的“书法”。只有充分重视官方史学的研究,才能深入认识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机制、繁荣原因等深层理论性问题。我之研究史学史,既生成如此理念,故将本书名之日《中国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本书收载已曾发表之文,上起1983年,下止2006年,其中有与博士研究生杨艳秋、王盛恩、侯德仁、王秀丽,崔岩等分别合作发表者几篇,征得诸君同意,收载于内。各文皆未标明原来发表日期,盖自信主要观点,至今仍具独得之义。当然,拙文学术价值究竟如何,还须学界时贤详审公论。时下出书,自序不免“自诩”,他序颇多“虚誉”,与其拜求“虚誉”以被动衔惠,毋宁甘冒“自诩”而认领嫌疑,此乃予自撰此序之愚意耳。
-
史记之魂王嗣敏《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它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一条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史记》的最伟大之处就是揭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读《史记》可以知王侯将相的兴衰之道、先圣贤哲的治世之方,更可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本书力图通俗地揭示《史记》的伟大精神与智慧。本书以一种全新的忠实原蓄的解读方式解读《史记》,打破原著篇章的结构,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使《史记》成为一本真正通俗易懂的普及读本。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思想家所关注,小说家所演绎,百姓家所乐道,就在这段壮丽浓郁的历史中!一团团疑窦丛生的迷雾,一个个个性张扬的英雄,一部部文思泉涌的巨著,一幕幕纵横捭阖的话剧,一曲曲豪情勃发的赞歌,就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伟哉!尧舜禹汤,龙游四海;春秋五霸,豹行天下;战国七雄,虎啸神州;楚汉英豪,鹰扬华夏。呀!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何处再觅我神州大地之璀璨文化?多少志士仁人,继承先人遗愿,力图推陈出新,发扬中华文化,唱响中国之声,同享顾盼尊荣。诸君,莫着急,且看彼时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笔者夜不能寐,信手涂鸦,细思司马公之入世雄心,代他创作一首《述志诗》:"纵横万里意峥嵘,力透千古鉴亡兴。百战金甲英雄泪,一片冰心志士情。鲲鹏展翼乾坤小,愚公矢志泰山移。炼狱独行我狂笑,潜龙飞天定无疑。"并借此诗之意境与诸君共勉!
-
刘祚昌史学文集王纬、陈海宏、邢佳佳 编本书是刘祚昌先生的史学文集,内中具体收录了:《北美殖民地时代的议会制度》、《美国内战期间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略论托马斯·杰斐逊的民主思想》、《孔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初探》、《我是怎样研究美国史的》等文章。 本书介绍了祚昌生前的所有经历,收集了他一生的文集。祚昌于2006年3月10日去世。在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杰斐逊全传》的写作上了。
-
北大史学郭润涛、彭小瑜 编本期《北大史学》从外观上作了一次改版。内容主体仍旧是收录北大历史系师生的中外历史论文,并且适量收录校外和国外的专家学者的相关论文。本期内容涉及:赵李据蜀与天师道在曹魏西晋时期的发展、北魏僧芝墓志考释、元代汉人出任达鲁花赤的问题、现实与想象之间:元明文学中的包公与民间的法律认知、张居正政治的生成过程、俄国对黑龙江边疆的殖民化、京师大学堂的初建、晚清在华的德国军事教官概况、“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改革者的理想与意识形态的困扰、比较美国世俗团体和天主教团体在战后对港援助中的政治态度、刚果(金)上加丹加联合矿业公司的变迁和历史启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