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清代后妃趣闻轶事张九洲本书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由专业学眷执笔,对清朝宫中后妃生活、习趣和命运悲欢离合之轶事予以搜集和揭秘,一方面可供历史教学春参考,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广大民众对历史故事特别是清廷后妃神秘生活探秘的兴趣。通过这些趣事轶闻,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精神上获得愉悦,而且有助于我们品味历史和人生,从中获得感悟。 “历史趣轶馆”是一套专家写的历史大众读物。它采撷历史趣闻轶事,揭秘人性美丑善恶,展现社会风云变幻,感悟人间世事沧桑。它以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为旨趣,成大众休闲阅读之美。本书为该套丛书的其中一本。
-
白虎通义思想的历史研究向晋卫 著《白虎通义》一书的政治文化色彩是相当浓厚的,向晋卫博士在书中没有沿循以往政治哲学分析或政治神学分析的单一思路考察该书的文化价值,而是重点揭示了其中体现的儒学学者的政治理想。作者将儒家政治思想的有机整体概括为“正名”、“制礼”和“教化”三个步骤和组成部分,并按照这一逻辑顺序,从“拨乱反正”、“制礼作乐”和“礼乐教化”三个方面对《白虎通义》的政治思想体系做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有助于读者增强对《白虎通义》一书的立体认识。全书对于《白虎通义》思想体系的研究是准确而到位的,但是,说到对《白虎通义》思想进行“历史的研究”,在此书许多思想的渊源分析方面尚有加强的余地。固然,《白虎通义》一书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若对于其所有内容进行知识考古学式的详细分析研究,也非一本书的容量所能包容。
-
史记故事(西汉)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体现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知。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谨承家学,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笔直书的责任感,写作了伟大的《史记》,客观地记录中国朝代的兴替,恰当地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再现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社会画面。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中昕选的故事都是《史记》中的精华,希望能得到青少年朋友的喜爱。
-
清代乾嘉罗炳良《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旨在发掘和阐明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清代乾嘉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内容,概括18世纪中国史学在理论与方法论上所取得的新成就,力求全面认识清代乾嘉时期中国史学的面貌。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历史理论(上)》;第二章《历史理论(下)》;第三章《史学理论(上)》;第四章《史学理论(下)》;第五章《历史编纂学理论》;第六章《史学批评方法论》;第七章《历史考证方法论(上)》;第八章《历史考证方法论(下)》。《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澄清了乾嘉史学即乾嘉历史考证学的模糊概念,深入发掘了历史考证学派史家的考史理论与考史方法论,并对前人研究中的某些偏颇学术观点作了重新认识和恰当评价,这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学理论体系具有借鉴意义。《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研究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的专著。《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在总结吸收史学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许多重要学术问题的研究有所拓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
皇权与相权杜雅萍 编著本书通过古代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历史上高层关系的隐秘,提供了许多极具现场感的生动案例,点明各类具体情境中胜利者的中式生存智慧,为今天的企业管理者提供某种借鉴。皇帝和丞相经常被比作现代公司里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位主要人物经常处于一种微妙的权力平衡游戏中。本书以君相关系为切入点,选取历史长河中的经典案例,梳理了二者交手过程中的种种或明或暗的线索和轨迹。我们发现,刀尖上的权力博弈凝结了中国式管理的最高智慧;权力场上,需要参与者有敏锐机变、进退得当的生存能力。历史经验证明:管理高层合作愉快的前提是最高管理者能够在自己与属下之间寻找平衡(包括事务的平衡和心理的平衡);总经理方面,则要求既能保持适当的独立(包括职权的独立与人格的独立),又不威胁董事长的地位与尊严。
-
史学新书评沈志华 主编《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七种期刊为我国主要的历史类杂志,每期都刊发一些重要的书评方面的文章,对推动学术研究与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书将2002~2003年主要期刊的重要书评精选后结集出版,以后将继续出版下去,对历史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的研究和学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国家与社会革命(美)西达·斯考切波在本书中,斯考切波要揭示的是,国家结构、国际力量和阶级关系这三种要素是如何结合在一起,共同导致了社会革命转型的起源与成就。从18世纪90年代的法国到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社会革命虽然很少发生,但却在现代世界历史上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性。《国家与社会革命》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框架,以分析这种革命的原因、冲突和后果。而且、该书对三个主要的案例进行了深入而严肃的比较历史分析,这三个案例是:从1787年到19世纪初期的法国革命、从1917年到20世纪30年代的俄国革命和从1911年到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革命。作者认为,现有的革命理论,不适合用来解释革命的实际历史模式。因此,作者力促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她主张进行结构性论而非意志论的分析,强调跨国性世界-历史背景对国内政治冲突的重要作用。首先,她坚持认为,国家应该被看成是一套行政和强制组织、在阶级控制和阶级利益面前具有潜在的自主性,因此,在解释社会革命时,必须把国家置于核心地位。为了解释法国、俄国、和中国旧制度的导向革命性政治危机的内在矛盾,斯考切波主要集中考察了国家在两个方面的基本关系:一方面是国家的统治者及其官员与国际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国家的统治者及其官员与支配阶级之间的关系。在解释革命的后果时,她着重关注的是,在阶级冲突和反革命军事威胁的背景下,革命领导集团建立新国家组织的方式。在革命政权得以巩固之后,她强调的是国家权力被用来改造社会的方式。在社会革命转型的模式方面,法国、俄国和中国被当成是基本类似的案例。对那些把法国革命当成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是把俄国革命基本上看成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家而言,作者的这种观点必然会引出激烈的争论。
-
新史学·东西方之间陈恒、耿相新暂缺简介...
-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耿向东暂缺简介...
-
张磊自选集张磊《张磊自选集》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科学的认知和实践。它包含了经验与教训。内容包含: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中国的三位巨人的评述,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戊戌维新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考察,第三部分着重于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阐发,兼论及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重大意义。第四部分是关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的论述,重点在于孙中山的思想与实践。此外,第五部分则是关于历史科学和中国近代史学科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的思考。第六部分涉及史学与文学艺术的联姻,有对鲁迅小说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