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历史哲学(德)黑格尔 著,王造时 译《历史哲学》汇辑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多次演讲记录,由其高足爱华德·干斯教授整理而成。自问世以来,学术界公认为进入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系统的入门书籍;又因原为对应一般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而表述,故体例格式不必谨严深奥的高头讲章,照搬《哲学的传记史》作者鲁维斯所言,此书乃其“生平所读这类著作中最愉快的一部”,而占据全书篇幅甚多的例证解释,对于研究哲学不深的读者也是很熟悉的。其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用一个截然新颖的观点来论列“历史”上各种主要事实,从而使人可能比较顺利地把握住黑格尔哲学的主导概念,再由此带动对该系统各个方面的深入认知。王造时先生的译述,复以平实雅正、忠实本义而著闻。名著名译,洵为一切从事哲学和哲学史研究者必备经典。
-
杨翼骧中国史学史讲义杨翼骧 讲授,姜胜利 整理深厚的蕴藉,造就了独特的风格,材料精审,论断深刻,一本深入浅出的讲义,凝结了杨翼骧先生多年的心血,寄寓了杨翼骧对史学史学科的所思所想所悟。杨翼骧是当代著名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在中国史学史史料的整理与编纂上做出了开创性成绩,并在研究中形成了特有的治史精神和平实文风。
-
西洋航路移民林德荣本书内容包括西洋航路移民的历史过程、西洋航路移民的经济活动、移民社会的婚姻与家庭、移民社会组织、西洋航路移民的历史作用等。
-
张国淦文集四编张国淦 著本辑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完成,而当时《大典》仅存六百六十余卷。五十年代初,张先生又据国内公私藏书家捐赠及原苏联、民国德国归还北平图书馆的《永乐大典》,辑录成《永乐大典方志辑本补》十三册,这次整理时,又将《辑补本》中的方志辑补进来,尚有小部分遗缺,则依1986年中华书局影印本一并辑补,以完成张先生之遗愿。
-
萨本仁史学文集萨本仁这本文集都是作者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成果。在日益宽松的政治和学术环境中,自知如若自甘暴弃无所作为,就是有负国家的培养和老师的教诲,也有负当初自己的“梦”。作者别无选择,只有以近“知天命”之年结合教学工作开始专业研究。这里,作者必须提到作者高中时的历史老师、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先生多年来对作者的关心和指导,作者的部分论文,从选题到查阅重要的外文图书资料都得到先生的指点,无疑先生是作者从事专业研究的引路人。萨本仁在半个世纪的教学、科研,以及担任的各项社会工作中,只要社会需要,条件允许,总要不断探索、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不懈进取。说真话,办实事,尽力奉献不求索取。 他的人生信条是:“不掩恶,不属善”,坚持原则,执着敬业,不做命运的奴隶。他的治史信条是:不唯上,不唯权威,不拘泥陈说,不人云亦云随便苟同;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不以成败论人记事,不忘是非之公;遵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治史传统,尽量征引经核实验证的翔实史料,尽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必要的剖析和阐释,不武断下结论。在已发表的文著中对相关的史学问题一般都进行了认真和严肃的思考,努力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
冷战国际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编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探索、专题研究、中国和东欧外交官论冷战时期的中国与东欧关系,以及新近解密的中外档案选编等。书中所选文章、所论话题、所选编的档案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史学界对冷战史研究关注的课题,而这些内容也是读者感兴趣的。本书中所选我国台湾学子和外国学者的文章,可视为一种学术交流,为我国读者了解有关冷战国际史的研究情况不无裨益。本书是继《冷战史》、《冷战与中国》、《冷战与中国周边关系》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冷战史研究的专集,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冷战史研究的深入,并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本书中文章的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
中国历代名匠志喻学才中国建筑文化是各民族长期共同熔铸的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晶,无论是文献还是实物,莫不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而从文化角度切入的对建筑的多层面、全方位的研究尚在开创阶段。本文库是国内第一套系统的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成果的集成,从建筑文化学到思想渊源、流变,从建筑的词源到典章制度考录,从墓葬、园林、装饰小品的文化艺术观到建筑的外部空间构造及环境生态观、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以及历代建筑名作名匠、军事桥梁建筑艺术等,莫不包罗。本书该文库的其中之一,国际大16开,硬面包封,双色精印,堪为藏品。 本书罗列了历代建筑名匠,供研究人员及建筑学者参考。
-
恩怨沧桑汤伏祥虽然周扬的这一番话遭到丁玲的抨击,丁玲摆出了一些“鲁艺”与“文抗”合作的例子,但事实上周扬与丁玲两人之间的较量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延安的一元思想掩盖了这一切,加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以及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整风运动,使得文艺界的宗派斗争得以表面缓和,或者说宗派情结被主流情结所掩盖、所忽略。所以周扬与丁玲在延安时期还是比较友善的,没有明显的、“势不两立”的宗派斗争表现。首先从周扬对待丁玲个人的态度,以及对她所领导的“文协”、“文抗”来看,周扬与丁玲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对丁玲的工作也没有否定,更没有尖锐的批评。1938年丁玲与舒群从前线回到延安后筹办《战地》半月刊时就请周扬写稿了。周扬也不吝赐稿,《我所希望的(战地)》就发表在1938年3月20日的《战地》创刊号上,并对《战地》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我抱着说不尽的希望等着它的出版。”再如1940年,周扬在给老舍回信时,对文协工作基本上是肯定的,他说:“毫不阿谀的,我应该说:一年半来,文协做出了不少成绩,在团结全国文艺家上,在推进战时文艺,尤其是通俗文艺的运动上,在扩大国际宣传上。”此前,周扬自己虽然也是文协的负责人之一,但周扬给老舍回信时,丁玲已经到“文协”主持工作了。就对“鲁艺”来说,丁玲也并不是排斥的,她曾到过“鲁艺”讲课,在“鲁艺”的讲台上号召学员到前方去,到群众中去,到新的抗日斗争中去。作家康濯就是在丁玲的这种鼓舞下,更加坚定地走上文学道路的。在丁玲主持《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时,据丁玲自己声称,她对“鲁艺”的知名作家是采取欢迎的态度的,不存在门户之见。对周扬的文章,丁玲也是欢迎的,周扬的大部分文章是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对年轻人来说,更是平等对待。“我在一百期的总结中,曾说发现了三十多个年轻作家,其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鲁艺”的学生。”“文艺栏编辑部或我个人,都没有小圈子,都没有对某些人的作品有亲有疏,或者排斥歧视。”周扬对丁玲主持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应该是信任的,他常有作品交给丁玲,有时还将自己学生的作品也亲自交给丁玲。1941年10月13日《解放日报》发表的《厂长追猪去了》的作者是周扬的学生,这篇文章就是周扬亲自交给丁玲的。在私人交往上,周扬与丁玲的关系似乎也很不错。据丁玲说,周扬是她到延安后,“左联”时代就认识的两个老人中的一个,另外一个是周文。据陈明回忆说:在延安时期,丁玲与周扬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一次他们三人在湖边散步时,.周扬不小心掉到湖里,丁玲、陈明相救,大家嘻嘻哈哈的,笑声不断。
-
王世贞史学研究孙卫国著《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是一套学术研究专著。它注重对中国的古代文献(包括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的研究和以古代文献为基础对中国文化的探求与思考。其中,有从古文献学的角度进行典籍、文献的专门研究,也有在古代文献、古代典籍研究的基础上,多方位、多视角地审视典籍,审视中国文化,探求典籍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探究它们的结合点。它立足于中国古代的典籍,立足于中国古代的文献,力求体现对古文献研究的特色,倡导一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风,并且提倡有新的切入点,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推出有质量的,甚至是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 这套丛书是由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策划和组织的。作者队伍的主干力量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的25所大学的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的教学、科研机构中的学者和若干家在全国有影响的出版社的专家。同时,也吸收全国各相关学科的学者的符合于这套丛书宗旨的学术研究专著。 这套丛书的书稿将在编委会、学术委员会和出版社分别审定合格之后分批推出。 承蒙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齐鲁书社联合出版这套丛书。在此谨致真诚的谢意。
-
唐宋变革论卢向前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