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外交风云亲历记张颖著《外交风云亲历记(增订版)》分为三部分,包括:我记忆中的龚澎与乔冠华、我与章文晋 随章文晋出使美国、“红都女的于”真相——维特克采访江青前前后后等内容。抵达华盛顿后,文晋立刻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我也随即进入自己的角色家庭主妇,着手建立一个特殊的家即大使官邸。这比起我们在国内搬个家可是麻烦多了,差不多奔波了好几个月才算基本收拾好,能接待客人了。最初的一个多月,我们还进行了拜会活动。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王斯德,童世骏主编;马以鑫本卷主编;马以鑫等著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受领的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它是该校十多位教授、学者潜心专研,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学科的研究经验,并借鉴国内人文学科的最新成果,付出辛勤劳动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本卷力求清晰地句画出世界现代化运动与中国文学发展的互动关系,客观地阐述了世界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不仅总结了中国文学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得失与教训,还大胆地探索了中国文学未来的发展走向,本书的出版无疑在文学理论研究领域里作出了探索性的有益尝试,其意义是深远的。本书是华东师大“211工程”项目中关于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的编著。作者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演化的关系,从方法论、知行观、价值观、人格理想、天道观、人道观等领域论述了中国哲学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书中不仅剖析了中国近现代各个不同思想学派、学者的哲学思想与改革社会的观点,还特别注重西方近代哲学思潮对中国思想界的实际影响及其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作用。本书无论从写作思路、文章结构,到内容安排、理论分析,都有许多新的突破,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
社会变迁(美)史蒂文·瓦格(Steven Vago)著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社会变迁的主要理论观点.清晰、准确地分析了社会变迁的原由、发展、模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考察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或妨碍社会变迁的诸多因素,对促成变迁的方法及其评估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对社会变迁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如国际恐怖组织、伊拉克战争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本书广泛借鉴了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政治科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有关理论,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新版广泛参考了采用此书的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在保持原结构体系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内容的充实与修订,关键思想有了新的深入。
-
血魂魔影叶勇,黄敏,黄学彬著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本书为反映二战历史的纪实文学。内容包括:黑色魔影、邪恶天使、倾轧、峥嵘岁月、喋血欧洲、铁血军团、死神咆哮。
-
万物发展观张良著作者利用以上基本原理对宇宙进行了重新认识,把从小到光子,大到银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贯穿起来,并对光子及银河外星系的构造进行了进一步认识,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对地球生物从诞生到目前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征进行了重新理解,使我们对它们的发展特征有了焕然一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今世界的发展特征、未来发展趋势及结果作出了科学预测,并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产生的必然及特征。它在对哲学、自然科学、人类的认识上令人耳目一新。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有关专业资料,已在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以供读者参考,在此向原作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总之,该书很值得每一位公民一读,它可以在世界观、思维模式。自然、社会知识等方面对你有所启发,是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
二战八政要巨头谋略秘档全公开郑唯和等编译《二战八政要巨头谋略秘档全公开》收录了曾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过重大影响和决定意义的8个政要人物,通过丰富的文字全方位呈现他们的人生历程,尤其是他们在二战中的所做、所为、所思和所想。珍贵的历史图片,更是全景再现了他们在历史事件中最重要的时刻和最精彩的细节。该书以前所未有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直观地将二战中各国政要的林林总总,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中,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知,从而了解并走进那些历史人物……
-
制度哲学导论杨俊一等著本书源于作者上海市教委的一个课题: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而这一课题又是在我的一本专著《制度变迁与管理创新》基础上的后续研究。但在研究这一主题的过程中,发现,制度变迁不单纯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国化的应用,社会发展也不是社会学转型理论在中国的重建,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综合研究的领域。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更突出“制度哲学”的特点,试图在构建制度哲学研究平台的基础上,对中国制度变迁和社会发展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结构和研究对象上,努力把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的方法综合起来,进行构建性的讨论和整合。不过,从制度哲学研究结构的角度看,本书还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缀珍录(美)曼素恩(Susan Mann)著;定宜庄,颜宜葳译有关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在中国境外各地让刚刚起步,山中国女性的作品汇聚而成的宝库也还在等待着各国学者的开掘。本书仅仅粗浅地叙述了在一段短暂的历史时期中,这些女性的感受、信仰,以及实际所做的一切。作者利用的最重要的史料均来自于女性作家的作品,主要是诗作。作者也使用了一些习见的、出自男性之手的史料:纪传碑铭、地方史志和官方文献。这些涉及到妇女及社会性别关系的文字既出现在男性的经世致用文章——官员们为管理地方事务拟就的一些有关政策的建议——之中,也见于男性以礼仪、艺术和文学为对象撰成的学术文章之中。将这些习见的、由男性书写的史料与妇女自身的作品相参照,便推开了一扇通向中国女性世界的崭新的窗口。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史料中,以传记表文为最丰富。有关中国女性的传记,已经被刊刻的就不下数千种。我们可以在地方志中、在学者刊刻的文集中所收录的碑传铭殊、或是短篇打述中发现它们——文集的作者总会写到他热爱和钦佩的女性。在这些作品中备受推崇的女性大多数是作者本人的或者亲朋好友的祖母、母亲、诸姨姑婶和继母,还包括那些在西方或可以称之为圣徒的有德之人(女道土或女尼),还有一些以勇敢著称的女英雄(为父申冤、虎口救母等等)。到了帝国晚期,亦即…以宽泛地定义为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两朝的这个时期,所谓的列女传,事实上记述的已经全都是(因力拒强暴而死或自杀以拒辱的)烈女或拒不再婚守节终生的寡妇的事迹。
-
革命与历史(美)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著;翁贺凯译《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其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其时中国的革命性大变革的专注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处理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方式的。作者认为,尽管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学术上存在着应受责难的瑕疵,尽管他们经常是在粗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却是持久的。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是由其时中国的思想和政治背景所塑造和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感召力,主要并不在于如列文森所指出的是对[]历史与[价值]的矛盾作出了回答,而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
人比山高舒风著本书以生动形象的文字记述了我国老教育家、思想评论家敢峰的人生道路。敢峰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新颖有效的读书、自学方法以及善于交友、团结同仁的处世艺术;严谨谦虚的治学态度和不畏险途的拼搏精神书中多有介绍,对广大学生、教师及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