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感恩师友录陈祖武 著本书收录了著名历史学家陈祖武先生数十年间与师长之论学书札及所撰相关序跋、琐记和友人访谈实录等文字。这部文集,是了解一位著名史学家成长和学术交游不可或缺的史料。通过其求学、治学的生涯,读者亦可从中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清代学术史研究发展的过程。本书的出版,对清代学术史、中国学术史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有重要价值。
-
《厩牧令》与唐代驿传厩牧制度论稿侯振兵本书以《天圣令·厩牧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本和制度两个层面,对其所涉及的唐代驿传、厩牧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立体地展示了唐代养马以及交通用马制度的运行情况。在文本研究方面,本书以前人成果为基础,复原出了新的唐《厩牧令》令文,并研究了《厩牧令》与唐代法典的关系。在制度研究方面,本书充分利用《厩牧令》,对唐代的传送制度、驿丁制度、专使出行、私马管理、闲厩制度、牧监制度以及杂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同时还关注了《天圣令》所附唐令的年代问题,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作了回应。
-
南藩海昏侯王仁湘 著《南藩海昏侯》是一部公共考古作品。作者持续关注海昏侯墓的发掘与成果发布,其研究将历史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相结合,将出土文物与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广大读者在阅读中,既可以了解海昏侯及其所生活的西汉中期的历史,也可以通过出土文物了解中国古代的诸多物质文化传统(玉器、青铜器、货币、饮食)以及古代中国人的信仰世界。刘贺的个人经历贯穿在作者不同的研究单元中,他的种种生活细节也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甲骨文所见殷商灾害研究刘继刚《甲骨文所见殷商灾害研究》是一部利用甲骨文研究殷商时期灾害与社会应对的专著。《甲骨文所见殷商灾害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部分,绪论。将目前学界利用甲骨文进行灾害研究的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交代了《甲骨文所见殷商灾害研究》研究的整体思路和主要方法。第二部分,灾害的基本概况。主要包括水灾、旱灾、虫灾、传染性疾病、风灾、冰雹、火灾、地震,以及其他灾害,分别用文献、考古与古文字资料相互印证。第三部分,灾害的基本特征。灾害种类较多,后世的主要灾害在这一时期基本已经出现。农业自然灾害占有较大比重,以水、旱和虫灾为主要灾种的农业自然灾害在卜辞中数量较大,反映了商代以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结构。第四部分,防灾活动。包括祭祀卜问各类神灵等消极的防御措施和占卜天文气象、巡视生产、储粮备荒等积极的防御措施。第五部分,救灾活动。商代基本形成了以商王为首巫、群巫为主体的精神救助体系和以商王为主、群臣为成员的物质救助体系。第六部分,殷商时期的灾害与生态环境。从甲骨文所反映的灾害基本情况来看,殷墟一期、二期占卜大雨、延雨等反映降水状况的辞例,占卜河流泛滥的辞例,宁水的辞例均有出现,而三期、四期燎祭的辞例更为丰富,反映祈雨内容的辞例较多。灾害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互动关系。《甲骨文所见殷商灾害研究》逻辑严谨、材料丰富、内容翔实、论述详略得当。
-
奎因语言哲学思想研究陈劲松 著本书从奎因的语言哲学思想入手,在物理主义和心理主义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其语义学观点,构建基于奎式理论的自然主义语言学理论框架,提出“自然语言习得”这一概念。书稿分六个部分:导论部分,涉及国内外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指出研究内容、目的、意义等;第一章回顾奎因哲学基本思想,集中在自然化认识论和本体相对论这两个问题上;第二章转到奎因自然主义思想上,提出物理主义和心理主义兼容性的问题,给研究主旨作一个铺垫;第三章是研究的落脚点,梳理了奎因语言学基本观念,并且分析与其哲学观念的相关性;第四章比较了奎因与其他语言学学派的关系,从镜像视角彰显其语言观点的学术地位;第五章是研究的核心内容,在物理主义和心理主义互动下构建与奎因自然主义相关的语言自然主义观点;第六章是研究的结论部分,在自然主义这个前提下重新审视奎因刺激丰富观点和乔姆斯基刺激贫乏观点,在此基础上重新解读语言学研究中先验主义、唯理主义以及经验主义三大认识方法,最终建立兼容的方法论体系。
-
奥斯维辛集中营米克洛斯·尼兹利 著犹太法医米克洛斯·尼兹利及家人在1944年被德国纳粹抓捕并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尼兹利医生达到集中营后,通过“筛选”,成为一名“活死人特遣队队员”,配合“死亡天使”门格勒博士进行诸多荒谬、没有科学理论支撑,甚而惨无人道的研究。1945年,德国纳粹走向灭亡,同年冬天尼兹利医生逃出集中营。1946年,尼兹利医生出版《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位犹太法医的真实记述》,揭露了德国纳粹的滔天罪行。
-
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研究胡进驻《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研究》依托作者多年深耕于中国古代丧葬宗庙礼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借助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通盘梳理了自红山古国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的传承与演变轨迹,并通过对代表性墓葬——牛河梁坛庙冢、凌家滩祭坛墓地、良渚文化瑶山与反山墓地、殷墟西北冈王陵区等——基本情况的介绍与墓主归属的推测,初步归纳出一些统领帝王陵墓规划布局的原则,比如太祖墓居中、其余各墓依昭穆分居左右的主流排布原则,一祖一昭一穆三墓制、一祖二昭二穆五墓制、一祖三昭三穆七墓制以及布局中的尊西右原则等。
-
走过两遍的路[美] 柯文 著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声名卓著,其专著《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等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这部柯文先生治学中国历史六十载的回忆录,生动讲述了这位近90岁高龄学者的学术生涯及学术思想的发展之径,其间还穿插了他与导师费正清、史华慈及美国和中国学界同行的交流,以及出版专著时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当初亲身经历的历史,与后来重构的历史迥然不同,这正是柯文先生“走过两遍的路”的意义所在。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4华杉 著《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卢循兵败建康:不要把一个人决策,搞成两个人摇摆决策 【历史事件】公元410年,刘裕带兵北伐南燕,徐道覆派人劝说卢循乘东晋空虚之机袭击建康。后来卢循听说刘裕赶回军中,吓得想要撤退,却又被徐道覆劝服应战。双方雷池决战时,徐道覆建议卢循焚烧船舰、背水一战,卢循却更想保全后路,结果一路败逃,最后兵败自杀。 【华杉讲透】干的是九死一生的事,却老想要一个万全之策,这样首鼠两端,当然要败。决策者可以乾纲独断,自己拿主意,也可以舍己从人,听别人的。但是,一定不要把一个人决策,搞成两个人摇摆决策。卢循这种容易顺从他人意见,又不能把自己彻底交出去的毛病,是很典型的。 翻开本书,从刘裕建立霸业的过程中,学习一以贯之的决策方法!
-
暨南史学马建春本书为史学论文集,由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马建春教授主编。书稿收录13篇论文,包括《阿喀美尼德帝国居鲁二世与马萨革泰人》《元代借贷利率研究》《清律“化外人有犯”条探析》等,论题涉中外史籍文献,元代利率、清律条例,以及敦煌艺术研究等,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