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Alan,Macfarlane 著《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麦克法兰自选集)》讨论工业革命前五个世纪英格兰社会的性质,以及英格兰与欧洲其余国家的关键差异。作者依据他本人对英格兰若干教区的详细研究、其他学者的各种地方性专题研究、历史人物的日记、法学文献、外国的史料,检讨了马克思、韦伯、麦考莱及当代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基于英格兰案例而提出的社会变迁的大框架。作者陈述了一种意见:对于英格兰的历史,一直存在着一种根本误读,并由此而影响了对于英国和美国现代社会的理解,也影响了关于工业化前提的当前理论。
-
《厩牧令》与唐代驿传厩牧制度论稿侯振兵本书以《天圣令·厩牧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本和制度两个层面,对其所涉及的唐代驿传、厩牧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立体地展示了唐代养马以及交通用马制度的运行情况。在文本研究方面,本书以前人成果为基础,复原出了新的唐《厩牧令》令文,并研究了《厩牧令》与唐代法典的关系。在制度研究方面,本书充分利用《厩牧令》,对唐代的传送制度、驿丁制度、专使出行、私马管理、闲厩制度、牧监制度以及杂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同时还关注了《天圣令》所附唐令的年代问题,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作了回应。
-
中西文明比较潘岳本书聚焦“秦汉与罗马”时期的政治,作者以极其敏锐的眼光、缜密的分析,从学理上探寻中西文明之源,对中西政治文明进行分析比较。他指出,不同的文明各有高峰低谷,我们不能用别人的高峰来比自己的低谷,也不能用自己的高峰去比别人的低谷;我们应当从高峰中体会到彼此的优点,从低谷中体会到彼此的缺陷,再寻找各自改进之途。本书附录精心选编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评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把握本书的深刻内涵。
-
青年礼仪唐婷婷 编本书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解答青年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会遇到的礼仪问题,包括仪容仪表礼仪、求职与面试礼仪、语言沟通礼仪、职场办公礼仪等。本书集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身,对于刚刚从学校走入社会的青年人,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
暨南史学马建春本书为史学论文集,由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马建春教授主编。书稿收录13篇论文,包括《阿喀美尼德帝国居鲁二世与马萨革泰人》《元代借贷利率研究》《清律“化外人有犯”条探析》等,论题涉中外史籍文献,元代利率、清律条例,以及敦煌艺术研究等,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
-
讲给孩子的史记曹静 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文化中心与政治变革戴福士本书以中州地区在明代政治演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心,以河南东北部(即豫东北)为着力点,研究了这块土地所浓缩反映的明朝衰亡的过程,并分析了其原因。研究包括了在中州地区的皇权政治、藩王世系等政治议题,以及黄河治理、赈济灾荒等经济议题,还包括杨东明、吕坤等出身于当地并曾在此地为官的著名士大夫的言行等文化与社会议题。该书的研究,有如下几个值得中国学术界借鉴的特色:(1)以地域为着眼点关注朝代更迭的大问题,但视角放眼于明朝的政治运作,而不局限于一地。作者充分利用了族谱、方志等地方史料,但跟时下流行的关注一地之家族运作的地方史研究路数,有明显不同。(2)从长时段的历史进程着眼,关注早期帝制中国史对晚期帝制中国史的影响,特别是西汉、东汉的历史兴亡对明朝治理的借鉴意义,作者挖掘了相关史料,并解读了这种借鉴在明朝政治运作中的落实之处。(3)运用统计的方法,特别是归纳了非经济元素对中州地区政治事件的影响,使讨论的问题清晰明了,可读性高。(4)作者基于该项有关中州的研究,在书中回应了“施坚雅模式”“帝制中国晚期说”等西方汉学界流行的研究范式,从历史学、政治学兼具的角度,对中国历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读者或可从中了解到在西方汉学界主流声音以外,解读中国问题的不同视角。
-
舆图文献视野下的明清广东海防鲁延召 著舆图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审视舆图文献,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研究历史时期的海防问题是很好的视角。《舆图文献视野下的明清广东海防》通过检阅国内外遗存中涉及明清时期广东海防的大量珍贵舆图文献,尤其是通过文献整理及舆图档案公开而涌现出的鲜为学界所知的稀见舆图文献,对广东地区重要的海门、水道、港湾等地理环境要素,以及受其影响而做出军事部署的水师战船、海防炮台进行了探讨。
-
历史理性批判论集何兆武 著何兆武(1921—2021),中国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一生从事历史理论与思想史研究,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论反思形成了独有的理解和风格,其作品融合中西文化不同的思维特性,于历史知识的本质有极富洞见的省察与深思。本书编选了何兆武先生**系统性、最能代表其学术观点、**有影响力的作品,分为“思想与历史”和“书前与书后”两编。“思想与历史”文章体现他对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解.别具只眼。“书前与书后”文章则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思想者的理性反思,给普通读者留下了他关于何谓自由、何谓幸福、何谓文明的感悟与理解。
-
中国经学史话王晓清 著中国经学是如何起源的?衍生、递嬗、流变中有哪些特点?师承与家法究竟是怎么回事?从“六艺”到“五经”再到“十三经”是如何演变的?为什么经学流派的地域性如此浓厚而显著?经学方法是一成不变的吗?中国经学与王朝政治是如何深度联姻结缘的?为了解答这一连串繁杂的问题,本书从经学起源、经学方法、经学典籍、经学流派、经学通论五个层面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中国经学起源、衍生、繁盛、中衰的动态发展脉络轨迹,以之深度透视中国经学与王朝政治、传统思维、道德伦理、风俗文教之间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同时揭橥中国经学自身独特的学术话语体系与学术递嬗范式。《中国经学史话》在运笔行文时力求清通简洁,明白晓畅,不蔓不枝;既让读者对中国经学史有提纲挈领的简要了解,也能一窥中国经学的堂奥。既有横向的学术把脉,又有纵向的深度抽绎。《中国经学史读本》引据史料以通俗明白的话语方式给出,不作繁琐考证,不作高头讲章,不致繁冗拖沓。所引据资料500多种,既有经学元典文献,也有历朝历代的注释疏解,更多的是近现代经学史家的研究论著的菁华。《中国经学史读本》兼具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是为广大文史爱好者窥知中国经学入门而撰写的一部大众通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