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历史哲学导论(英)沃尔什 著;何兆武,张文杰 译《历史哲学导论》所力求包括的论题范围,就是第一章的主题。用方便的也许是自负的词句来概括它的内容,第二至第五章可以说是讨论历史思维的逻辑问题,而第六至第八章则构成对要达到历史的形而上学或形而上学的解释的各种企图的批判性讨论。如果有读者对于在单独的一卷书中竟论述了如此之不同的题材而感到惊奇的话,我可以迁就他而承认我意识到了自己是前后不一的;虽然我现在并不像我过去那样清楚地感到,我在《历史哲学导论》最后几章中所触及的问题与前面部分所论述的问题是完全不相干的。
-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俞思念 主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全书共九章,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全面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其出版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
历史学的实践(英)埃尔顿 著,刘耀辉 译作为英国近代政治史的权威学者,G. R. 埃尔顿固守19世纪以来的实证史学传统,强调历史学的自律与自足,维护政治史的核心地位,排斥社会科学理论,在治史思想上是保守趋向的典型代表。《历史学的实践》一书凝结了G. R. 埃尔顿在历史学研究、写作、教学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是对传统史学路数的清晰、简明的概括,不亚于一份实证主义史学的宣言书,与爱德华•卡尔的同时代名作《历史是什么》形成鲜明对比。
-
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刘毓庆 著太行地区从古以来盛行神农氏的传说。关于炎帝神农活动的早期记载,都集中在太行山的周围。本书是作者多次深入山西上党地区有关县市进行实地考察后的研究结果。作者抓住阻碍中国上古史研究深入的要害问题,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入手,根据经典文献、方志碑刻、田野资料、考古发现这四个方面,对炎帝神农氏的起源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论述。这就使得数量众多、极具历史价值的资料又有了新的意义,从而使许多难以说明的重要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
宁可史学论集续编宁可 著《宁可史学论集(续编)》汇集了作者52年来研究成果中的精华部分,包括46篇已刊和未刊的论文。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有关史学的问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继1998年出版出版《宁可史学论集(续编)》后,此次将《什么是历史》、《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6-13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运转和发展》、《关于文化的随想》等16篇文章作为续编结集出版。
-
从历史看人事赖文浩 著《从历史看人事》作者透过分析《三国演义》、《古文观止》、《水浒传》等文史资料,对历史人物进行梳理和点评。具体内容包括“从《古文观止》首篇说开”、“笑谈《三国》”、“领导人的艺术——对刘备入川人事调动的思考”、“诸葛亮为何打不下魏国”、“从《水浒》看宋江的王者之道”等。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看看这本书。
-
《史记》叙事学研究刘宁 著《史记叙事学研究》运用西方叙事学的理论来研究《史记》的文学成就,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此前,人们对叙事学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小说和先秦散文研究,作者的这项研究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作者对叙事学理论有全面而透彻的把握,能够将其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从而对《史记》的叙事特征和成就,做出深入准确地分析,毫无囫囵吞枣,牵强生硬之感。作者写作态度认真、引用材料翔实丰富,学风严谨,写作合乎规范,在很多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创见,例如第三章提出,《史记》叙事存在浪漫情节、讽刺情节与悲剧情节三种情节类型,它们分别隐喻着叙事者的理想、叙事者的批判和叙事者的同情,这三种情节的存在,形成了《史记》的反讽意味;第四章通过对《史记》叙事时间的研究,指出《史记》叙事中司马迁所关心的不是宏观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而是人的情感生活和命运,因而体现在他的叙事中的时间过程,也就不是体现普通道德意义的客观事件逻辑,而是体现特定个人性格和命运的生命历程;第六章论集《史记》的叙事话语,揭示了“复调”在叙事中的运用效果。这些地方都能发前人之未发,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认识《史记》艺术成就。
-
浮想录陈旭麓 著《浮想录》为陈旭麓所写,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悼念周总理》、《沪粤车上口占》、《一九八0年春节有感》、《游西樵山》、《还湘杂咏》、《访金田水库》、《无题二首》、《重访修文中学志感》、《黄果树观瀑布》、《瓜洲口占》、《参观南海康有为故居题诗》、《访问黎里柳亚子故居》、《游乾陵(高宗与武则天墓)》……《浮想录》收录了以上诗歌作品。
-
姚永朴文史讲义姚永朴 著姚永朴,清末民初教育家,桐城派末期著名作家。民国三年(1914)应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其间著《文学研究法》四卷二十五篇和《史学研究法》一卷,均为授课的讲义。现将两者合辑为《姚永朴文史讲义》。《文学研究法》是桐城派作家系统阐述桐城派文论的唯一专著,其体例模仿《文心雕龙》有关文章的生成、构选、风格、流变及作家修养等,均有详尽引证讨论。作者强调文学和语言学的结合,资料宏赡,行文严密,文字雅洁,对研究中国文学和语言学极有参考价值。《史学研究法》讲述治史方法,以经学家眼光论史学研究,条分缕析,极为周详,有理有据,令人折服。两部经典论著合二为一,方便研究者参阅翻检,不加校注,还原文本原貌。
-
跨域史学黄贤强 著《跨域史学:近代中国与南洋华人研究的新视野》内容分新马华人史学与史观、马来亚华人社会与人物、新加坡华人社会与政治思潮等上、中、下三篇,每篇各有三章。论述新马华人近代史分期和学术研究回顾,华人移民社会领袖在多元社会的地位,华人新移民遭遇、战后劳工运动和华校学生学潮及社会变迁。 《跨域史学:近代中国与南洋华人研究的新视野》兼容传统史学论析和后现代史学论述,讨论的对象是新马地区的华人,时间范围则从十九世纪中叶近代中国移民南来浪潮开始至1965年新加坡独立和建国前夕,研究方法之创新,研究范围之深广,堪称东南亚华人研究论著之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