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殷周秦汉史学的基本问题(日)佐竹靖彦 主编《殷周秦汉史学的基本问题》为“日本学者中国史研究丛刊”之一种。原为由佐竹靖彦等编纂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问题的丛书《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卷,这次由中华书局出版其汉译本。《殷周秦汉史学的基本问题》中包含了佐竹靖彦、古贺登、松丸道雄等日本当代研究中国史问题的著名学者的论文十七篇,内容涵盖中国殷周秦汉时代的国制、法制、历法、水利、财政、兵制、文书、思想等各方面。是了解日本当代学者研究中国殷周秦汉史现状的重要论著。
-
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于沛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第一辑于2001年问世。当时编辑出版这部学术文集的初衷,是为了配合武寅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多卷本《世界历史》的研究和撰写工作,希望在完成该课题的过程中,能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涉及人类历史进程中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及时地奉献历史学界同仁及社会各界读者,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提高《世界历史》的学术水平。因世界历史研究所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参加了这项课题,故以《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的形式出版。现在,重大课题多卷本《世界历史》已接近尾声。《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完成最初的使命后,今后将以发表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当年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已经在其他报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则不在此列。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当时称中国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的精神成立。40多年来,它已发展成为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中心,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学术影响广泛、文献资料丰富的优势,进行着创造性的基础研究、对策性、前瞻性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肩负着不断提高中国世界历史研究科学水平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在提高研究水平、交流学术信息、培养一代新人、推动学科建设等方面将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
史迹、文献、历史郑培凯,陈国成 主编考古文物资料、域外材料的大量出现,极大地增强了史料的丰富性,而历史文化变迁带来的认知转向,则引发了史学研究范式的突破。在此背景下,历史记忆越来越成为目前史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记忆与书写也日益得到史学家与人文学者的重视,并成为学术研究中的重要范畴,为很多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乃至宗教学等人文学科扩展了新的分析视角。由此,本书的文章结集,既是对学术研究本身的一次推进,又是利用新的认知工具,对自我认同与中外交流有效性的进一步反思。
-
张海鹏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 编选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是根据李铁映院长的倡议和院务会议的决定,由科研局组织编选的大型学术性丛书。它的出版,旨在积累本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二、《文选》的作者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深专家、学者。他们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三、《文选》中所收学术论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间的作品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对少数在建国前成名的学者,文章选收的时间范围更宽。
-
历史认识概论于沛 著“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来源、本质、结构、内容,以及认识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是一般认识论领域中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历史认识概论》通过对历史认识的主体、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认识中的“历史事实”、历史的认识和历史哲学的认识、历史认识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的研究,概括地、但较系统地介绍了历史认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作者深入分析了历史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认为历史认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现时代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强调学习和研究历史认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历史的观念译丛—论历史(法)布罗代尔 著,刘北成,周立红 译《论历史》是法国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有关历史学本性的思考的总结,这本文集凝结了他多年治史经验的思想精华。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也是布罗代尔最关心的三个问题:一是历史的时间。二是历史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的对话。三是历史写作与现实的关系。布罗代尔提出.历史学家应该穿透政治事件的历史表层,揭示那些隐蔽在下面的、影响集体存在的力量。他把历史的时间区分为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进而表述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长时段思想深刻改变了历史学的面貌。
-
中国历史学30年张海鹏 主编《1978-2008中国历史学30年》论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概况和现状,并对其前景及趋势做了展望。内容涉及中国考古学、中国地方史、民族史、边疆史、历史地理、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史学史、史学理论、城市史、宗教史、科技史、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战后国际关系史等,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学30年来发展变化的全景。《1978-2008中国历史学30年》作者皆是历史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著名学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这使得《1978-2008中国历史学30年》成为研究和学习历史学必读的参考书。
-
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于沛 主编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世界史学者解放思想,辛勤耕耘,在世界通史、地区史、国别史、专门史,外国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论述了中国世界史研究从译介转变到研究,并发展成为一门形态完备的现代科学学科的过程。《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1978-2008)》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重点项目成果,旨在通过科学总结30年来世界史研究的成就,明确我国世界史学科今后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提高世界史研究的科学水平,是从事世界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必读参考书。
-
四库总目学史研究陈晓华 著《四库全书》及其《四库全书总目》是个巨大的宝库,《四库全书》的研究已经形成“四库学”,而研究《四库全书》的所有问题,无论是《四库全书》修纂的过程,还是《四库全书》收录的情况、抽毁的情况等等,皆与《四库全书总目》相关,《四库全书总目》具体记录了《四库全书》的面貌,如收录图书的种数、卷数、各书的内容、作者、版本等等。《四库全书总目》反映了《四库全书》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文化内涵,《四库全书总目》反映了编纂者的评价标准和时代的思想文化烙印等。总的来说,许多在《四库全书》上未能具体反映出来的问题都可以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得到答案。因此,《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独立成学实为必要,亦为必然。而“四库总目学”研究和“四库学”研究是并行不悖的,甚至可以说,要搞好“四库学”的研究。
-
历史的观念译丛—历史人类学导论(瑞士)坦纳 著;白锡堃 译历史人类学发轫于多门学科的边缘地带,法国年鉴学派,英美等国的社会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意大利的微观历史学,德语国家的民俗学,均为历史人类学的重要思想渊源。经地半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历史人类学已经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生产中心。雅各布•坦纳将历史人类学的基本问题归纳为三类:一、人类的自我形象如何演变?二、人类如何利用社会实践和符号形式来调节社会生活?三、人类本性是否也有其历史:在此基础上,雅各布•垣纳追踪了历史人类学术渊源,回顾历史学和人类学在20世纪的接近和趋同,呈现其多学科的思想来源、众声喧哗的种种问题意识和研究视角,并且批评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一些相关学科将人类学非历史化的研究趋向,进而提出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类学之对象与方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