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抗战文化研究李建平,张中良 主编《抗战文化研究(第1辑)》以传承抗战精神、铸造中华国魂为宗旨,以发掘抗战文化史料、研究抗战文化的深层内涵和当代价值、探讨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重点,以期将抗日战争研究和抗战文化研究推向深入,造就新境。内容包括历史当代性研究、思潮与运动、人物与文本、抗战艺术研究、区域文化研究、研究档案库六部分。
-
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李孝迁本书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一,19世纪末至1911年辛亥革命,以考察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与西方史学关系为主,凡四章:第一章梳理清末翻译出版的历史教科书的版本、流传及影响。汉译历史教科书不仅仅只是学堂课本,而且还蕴涵了不少西学新知,清季趋新学人往往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历史课本获取近代史学知识,从而引发检讨传统史学。汉译历史教科书是厘清20世纪初西方史学东传的一份重要资料,因此有必要先作系统的整理;第二章探讨西方(日本)的文明史学,它对新史学思潮影响极大,甚至可以这样说,新史学思潮的灵魂就是文明史学。这章分别对法国的文明史学、英国的文明史学、日本的文明史学在中国的传播,作较为完整的论述。清末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开始输入我国,受文明史学的影响,史学方法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而热衷于传播西方史学理论,如科学史观、地理史观、人种史观、英雄史观等,皆为人所津津乐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西方考古学知识也传人中国,对推进史前史和上古史研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第三章将通过当时出版的各种书籍报刊资料,勾勒出西方各种史观和考古学在20世纪初知识界的传播轨迹。第四章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考辨梁启超新史学的西学渊源。通过考察重要语汇如“邻猫生子”、“家谱”、“君史”、“民史”形成的脉络,以及将《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与各种译著、日文本,作细致的文本比对、解读,使我们对梁启超新史学如何构成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其二,“五四”前后至20世纪40年代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本书只探讨了在民国史坛有重要影响的三大西方史学思潮和流派,至于非理性主义史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史学暂不列为研究对象。第五章梳理美国鲁滨逊新史学派在华的传播。这部分所采用的资料相当丰富,挖掘了一批过去为人所不知的鲁滨逊新史学派的中国学生,对这个学派在历史教育界的实际影响也有大量史料作支撑。第六章论述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观”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40年代传播和影响的全过程。《西方的没落》在华的早期传播,以往人们知之甚少,这章将爬梳更多资料,使我们对其早期流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20世纪30、40年代《西方的没落》在华之情况,从欧美、日本、苏联(批判)三条路线加以全方位考察。最后附带论述汤因比的史学思想在中国的影响。第七章是本书的重点,讨论兰克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我国现代史学建设的影响。首先以文献学的手段,整理早期中文世界中对兰克的描述,同时分析兰克史学的早期传播路径及其处境;其次,对集中体现兰克的史学方法论的两部著作:《史学方法论》、《史学原论》的流传、出版和影响,作详实的论述;再次,分析译著中的兰克形象和国人历史叙述中的兰克形象对中国现代史学建设的影响。这章还专门论述民国时期外籍史学教员在现代史学建设中的贡献。
-
皇权旁的山西集权政治与地域文化刘影本书以“表里山河“的山西为研究案例,尝试探讨中国地域文化形成模式。历史上山西常在京师左右的政治地理特点,使其长期呈现外向型的区域发展格局,迟至清中期以后,通过省级政区的长期确立和晋商的地域性转变,最终形成以太原为中心都会,晋中为核心区,包含晋南、晋东南、晋北各文化亚区的地域文化概念。 研究进一步指明在两千年集权政治体制下,中国地域文化受到行政层级和经济网络双重规整的重要特征。该结论得到陕西、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等有代表性省份比较研究的支持。
-
社会力与社会发展覃秀基本书内容分为上、下篇,共九章,分别研究社会力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上篇“总论”是从总体上考察社会力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及社会力的内容、特征,社会力的开发利用等等;下篇“分论”则分别研究各领域的社会力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社会科学研究方向的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供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参考。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瞿林东 主编随着历史步伐的前进,《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也逐渐成长起来。这离不开全国史学工作者的关怀和帮助,离不开每一位给“学刊”撰稿的热心作者。每每想到这些,我们总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和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心。 反映史学界同仁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以及对有些成果进行评介,是“学刊”的宗旨之一。2007年卷“学刊”正是围绕着这个宗旨而编辑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国内外同行共同的一个小小的园地,希望有更多的“园丁”来关心它,使它成为大家喜爱的“百花园”。
-
中文经典100句战国策公孙策《战国策》一书的内容、作者、特点,都已在《中文经典100句——战国策》作者的序文中详述过。虽然公孙策特别强调,本书重点在名句而不在策,不过,由于作者对于抉选的“策术”,除了原文照登之外,另有简明的白话注释和译文,两相对照,读者很容易就看出昔日那些“炒短线”的策士们,到底出了哪些救命或祸国的计策。作者另外附加的副标题,更点明这则策是某某人为了什么事想出来的,对同样喜欢“炒短线”的现代成年人,或对繁琐复杂的事情懒得深究又不求甚解的青少年朋友而言,容易读、容易吸收。“名句可以这样用”则让读者心领神会,可以在必要的场合灵活运用。作者这本书的用意原不在此,不过,能把这些策融会贯通,运用到职场或任何人生战场,却是作者不预期,但读者如果需要,可以从这里“各取所需”的。
-
2008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详解金圣才 主编本书是一本详解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的辅导资料。本书参考众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权威教材(特别是一些师范类名校的教科书)、教学辅导资料和相关专业报刊杂志进行了讲解,对于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包括在一般教材中很少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考生。对于参加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历史学科目、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历史学考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历史学全国统一考试、自考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来说,本书也是一本较好的历史学复习资料。
-
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傅衣凌本书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经济史学主要奠基者之一——傅衣凌先生七十年代以前的研究总结,书中具体收录了:《我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再认识》、《从农民斗争到资本主义萌芽看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我是怎样研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关于唐宋元时代典卖物业的亲邻优先权》、《关于明初胡蓝之狱的分析》、《清乾隆福建吃老官斋众起事考》、《明代经济史上的山东与河南》等研究文章。
-
清史讲义孟森 编作者通过对各种史料的鉴别、考证,厘清了清代种族及世系,揭示了八旗制度的真面貌,对清代历史(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的重要史实及核心问题作了严密细致的论述,对清代从开国列国运由盛转衰的过程进行了缜密的论证;晚清时段研究,重点在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意在阐明清代国运衰弱之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11袁亮 著为系统地全面地总结和研究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工作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发展历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以及受“左”的和右的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教训,以便做好当今的出版工作,1992年,经王仿子同志建议,并报新闻出版署批准,我们开始编纂这套史料集。本史料集选收史料的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1年12月止。为完整地反映出版历史,对建国前夕我党领导出版工作的重要史料适当收入。本史料集视史料多少按年分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