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猎齐王 杉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诸侯兴,卿权、宗权威胁君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大致可分两类:瓜分型危机和替代型危机。前者的代表是“三家分晋”,后者的代表是“田氏代齐”,本书讨论的对象便是后者,以田(陈)氏家族12位宗主在齐国的发家史为主线,作者着墨最多的是田无宇、田乞、田恒、田和,这四人基本演绎着田氏家族的起、承、转、合,支撑起田氏家族从“入齐”到“窃齐”计约286年的历史,同时也勾勒出春秋战国相交之际的历史画卷。
-
新史学第29辑 差异的清单陈恒 主编本书是系列出版物“新史学”第29辑,本辑重点论述“差异的清单”,本辑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阶段性成果。在“差异的清单”专栏,遴选论文9篇,剖析了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18世纪城市问题,很多观点和选题是目前国内史学界没有涉足的领域,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国内世界史研究;“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专栏,遴选论文7篇,分别介绍和评述了几种史学理论;“光启评论”专栏,遴选5篇论文,集中评述了欧美国家的历史现象和观点。本辑论文水平比较高,译著系国外较为前沿的学术问题,译者多系国内从事世界史方面的专家,有较高的学术学养,不论作者和译者水平比较高。此书出版对我国史学界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十渡抗战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委员会.
-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译注岳珂 编;熊曦,李兰,宋学佳,尹晓峰,周杰 译注《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和《鄂国金佗稡续编》三十卷,是现存重要、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由岳飞之孙岳珂编。宋宁宗时朝廷追封岳飞为鄂王,故名“鄂国”。“金佗”是嘉兴府城的坊名,岳珂曾在金佗坊中居住。宋高宗、秦桧等人害死岳飞后,曾篡改官史,以至大量有关岳飞的文字资料佚失或遭销毁,直至孝宗时冤案平反,方由岳飞三子岳霖重新整理岳飞的史迹,宋宁宗、宋理宗时,岳霖之子岳珂承父志,萃编成册。 本书是对《鄂国金佗稡编》和《鄂国金佗稡续编》的注释、翻译,以求更广泛地推广民族英雄岳飞的真实事迹,原文底稿为王曾瑜先生提供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译注》(中华书局2020版)。
-
明清民本思想研究陈碧芬著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优秀的政治思想文化之一。明清时期,传统民本思想发生嬗变,新民本思想应运而生。新民本思想的“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民本思想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产生一些有重大突破的核心命题;二是民的核心内涵为富民阶层,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价值取向和利益要求,对自身社会价值进行明确估量。新民本思想成为富民阶层在思想领域内释放力量和发挥作用的集中反映。
-
改变春秋史的十四场战争黄朴民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社会嬗变历史,从军事上看,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军事制度发展史、一部近三百年的兵学文化成熟史,尤其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喋血战争演进史。春秋时期的战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风云变幻,惊心动魄,占据着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提供了久盛不衰的启示。本书就选择了繻葛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鞌之战、柏举之战等十四场战争,以这些案例展示诸侯战争异彩纷呈的过程,分析战争带来的历史改变。作者以后知视角、全知全能叙事,给这些战争添加了解读的当代性,增加了历史的趣味性和亲切感,从而拉近了遥远历史、冷兵器古代战争与现代世界、现代人的距离。
-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童岭 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自2005年张伯伟教授创刊出版第1辑以来,一直秉持“推崇严谨朴实,力黜虚诞浮华;向往学思并进,鄙弃事理相绝;主张多方取径,避免固执偏狭”的学术导向。为了配合南京大学文学院童岭教授主持的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北朝隋唐的世界性文化”的科研工作,《域外汉籍》第二十三辑将作为“隋唐中国与域外文献”专号,由童岭教授主编。拟就如下内容收录国内外高水平论文:1.海外佚存的中古经、史、子、集四部汉籍研究;2.海外所藏突厥、回鹘、粟特等史料文献研究;3.隋唐时代西域及丝绸之路佚籍(包含非汉语文献);4.隋唐时代东亚佛教典籍与佛教思想;5.遣唐使等国际文化交流与使节交往研究;6.中古时代东亚世界的天命观、王权观等知识史研究;7.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以域外旧钞本、石刻等为中心)。
-
《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意]洛伦佐·瓦拉(Lorenzo Valla)著,陈文海 译《伪作考》是瓦拉所有作品中受众面广、冲击力不错的一部。该书以极具个性的文风、恣意张扬的语言和融通广博的学识,通过内证法和外证法相结合的方式,确证《君士坦丁赠礼》绝无可能出自君士坦丁一世之手。该书既是近代西方历史文献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一篇以教皇为批判对象的讨伐檄文。因其言辞暴烈、影响巨大,该书曾长期被教廷列为“禁书”。
-
风俗与历史观岸本美绪 著,梁敏玲 毛亦可 等译本书收录的文章分为五部。第一部与“时代划分论”有关;第二部选取了日常的“风俗”;第三部以明末清初剧烈的变动期为中心,讨论国家意识与秩序问题;第四部是与所有权和审判相关的法制史论文;第五部则是以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文章。这些文章看似分散,但从作者的学问生活来看,它们就如同一个树干上生长出的枝叶,其中流淌着同根的问题关心:依据当时人的思考理路去理解明清时代的社会现象,以及将这些社会现象的变化放在广域性的视野下,用比较史的眼光进行把握。
-
空间还有多少空间?高波,胡恒主编“空间”是现代人文学基本的范畴之一,在各专业领域历来不乏深入的研究。本书以“‘空间’还有多少空间”为标题,邀请当下活跃于环境史、城市史、人类学、艺术史、考古学、政治史、历史地理学等领域的十余位青年学者撰文,呈现当下“空间”研究的多样性,探讨各领域间呼应、互动与合作的可能性。依照问题意识与研究路向,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聚落、自然与文化的互塑”“图像中的空间呈现”“画土分疆与王朝治理”“信息流动、话语表达与权力空间”以及“葬域的多重结构”。编者、作者希望与读者探讨的,既是“空间”研究的空间,也是人文学本身在现代世界中的空间。基于这一主题的开放性,以上五部分的划分乃至每一部分内部的顺序,在阅读时都是可变的,请读者依照兴趣自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