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最深切的感觉[加拿大] 康斯坦丝·克拉森 著,王佳鹏,田林楠 译从最轻柔的爱抚到最严厉的打击,触觉是我们体验世界的核心所在。现在,这种最深层的感觉首次成为广泛的历史探索的主题。《最深切的感觉:触觉文化史》这本书通过探索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基于触觉的生活经验,充实了我们对于过去的理解。这种亲密而感性的历史研究方法使我们有可能重新发现历史文化的触觉基础及其塑造社会的特殊方式。 克拉森在书中探讨了各种触觉领域,包括中世纪城市的感觉;圣人遗物的触觉吸引力;痛苦、快乐和感情的社会历史;人类和动物之间的触觉联系;摔跤和比武等运动的剧烈刺激;消费文化的感官吸引力,等等。她深入研究了一系列重要问题,从社会交往中触觉的使用和禁止到现代国家对身体的约束,从城市景观的感觉变化到现代性中触觉的技术化。 通过康斯坦丝的描述,我们发现历史远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主题,它能在顷刻之间触动(TOUCH)我们。
-
在地之人的全球纠葛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Dominic Sachs明清鼎革之际生活在宁波的中国儒生朱宗元是如何通过思想和精神上的种种努力去协调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纠葛与以往全球史著作只关注流动中的人不同本书的主人公朱宗元是一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宁波的在地之人但我们从其著作中却可以看到他对远西之地的想象和对全球网络的参与借助全球与地方的双重透镜本书深刻揭示了中西两种文化在朱宗元思想世界之中的会通与冲突同时也挑战了以往著作中欧洲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的倾向对相互纠葛的双方都予以了客观公允的评价本书是近年来全球史微观全球史全球思想史汉学研究领域中一部的佳作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应对吸纳乃至转换西方的挑战具有重要价值
-
商周史地发微王恩田本书辑录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史学家王恩田先生关于古史研究的论文,以商周史为主体,上迄新石器文化,下至秦汉。关于周、鲁、齐、秦、晋、虢、秦、楚、燕、吴、宋、曾、纪、杞、滕、邾、费等先秦古国的史地问题,均有专题论述。作者运用古文字、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旁征博引,慎思明辨,提出很多新观点。对于素来苦于文献匮乏的商周史研究,作者充分发挥考古学补史证史的作用,大大拓展了商周史的研究空间,体现了其恢宏的学术视野、精深的研究能力和厚实的史学理论功底。
-
一生怀抱几人同方韶毅历史的舞台上从不缺席大人物,但历史往往是由小人物、小配角来书写的,是他们的存在才使得那个时代更有活力、更加丰满。本书的主角是民国时期一些不为人知的文化人,如画家次恺、徐志摩的学生华五、金石家谢磊明、中学教师吴鹭山、我党早期无线电通信员黄尚英、大学教授伍叔傥等,钩沉探隐,颇见作者功力。书中既有对人物的评介,还有些诗文考据。小人物折射出大风景,读来给人颇多思索。每篇文章均配有图片,以资读兴。作者搜集资料广泛,考索扎实,从而使本书具有相当价值。
-
大禹神话基本数据辑录王京,其乐格乐中华民族创世神话源远流长,数量众多,大禹神话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本书以大禹神话为神话数据辑录对象,从目前公开出版的各类神话作品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中提取母题2000余个。这些母题一般均列出相对应的神话文本实例或研究成果实例,形成神话阅读与研究的系统性数据集成,从而为读者更好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进一步理解和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数据资源。《大禹神话基本数据辑录》可以作为目前大禹神话文本以及大禹神话研究成果的体系性专题数据集成。作者运用统计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远古神话传说的流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整理,不仅为学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更多此类研究提供了分析思路。
-
明代锦衣卫制度研究张金奎 著本书以锦衣卫为研究对象,对锦衣卫产生的过程、与前代及后来的清朝之相关制度的源流关系、纷繁复杂的职能以及不同职能指向的卫内群体作了具体分析,剖析了众多似是而非的结论,还原了锦衣卫制度的真实面目。
-
会通与流变陈才俊著本书为作者关于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部分成果结集,主要探讨基督宗教在华传播引发的思想碰撞、文明对话以及近世中国的知识转型、文化流变、教育革新、信仰冲突等议题,涉及历史学、哲学、宗教学、教育学、语言学、传播学等领域。作者围绕基督宗教与近世中西文化交流这一主题,抉剔个案,细心考证,钩深索隐,洞幽烛微,揭示大航海时代以来文明交汇视域下中国社会文化的觉醒与谋新。
-
南北朝墓葬礼制研究韦正 著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历史中,社会严重动荡乃至停滞的时期是三国和东晋,南北朝反而是社会相对安定并有所发展的时期。南北朝社会均发展出不同于以往的形态和特质,促使南北朝墓葬礼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并具备了相当完整的“生命史”。对南北朝墓葬礼制的探讨需要与之相应的研究和描述方式,利用而不满足于考古学分区分期研究,正面探讨南北朝墓葬礼制,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本书在考古学视角下,将南北朝墓葬礼制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以此来探究汉唐之变关键阶段——南北朝时期社会内部的自发调适在丧葬文化领域的表现。
-
内阁大库藏书研究林振岳著“内阁大库藏书”原为清宫旧藏,其源可上溯至宋元明内府藏书。清末内阁大库藏书移交学部,成为京师图书馆善本藏书基础。此后配补拆分、修复改装,又随时局变动南北播迁、东西舶载,其品种数量、装帧形态等记録渐形模糊。本书回顾了内阁大库藏书发现历史,介绍了清代以来大库藏书保存及整理状况,包括清代历朝所编书档旧目、清末刘啓瑞与曹元忠整理库书、移交京师图书馆後馆方编目着録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对其藏书去向展开追踪调查。内阁大库藏书为晚近新出宋元本渊薮,对清末民国之学术研究、古籍出版有较大影响。书中从大库藏书发现的角度重新回顾了《宋元书景》《旧京书影》等善本影谱编纂过程,指出大库新出宋元残书残页对早期“善本书影”编纂推动发展之影响。
-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研究高进 著本书运用政治学原理和历史学实证方法,梳理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内涵、类型、目的及其制度变迁历程,分析古代巡视制度折射的政治权力图景。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巡视主体、巡视法规依据、巡视职责、巡视工作流程、巡视纪律与监督,揭示古代巡视制度的应然制度设计和实然制度执行的不断调适轨迹,把握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适用性。通过对古代巡视制度实施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分析,归纳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制度性价值、技术性价值和警醒性价值,为当代巡视制度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启示。这对当前全面加强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讲,具有突出而显著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