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李梦阳[新加坡] 王昌伟 著,谭晓君 译李梦阳(1473-1530),一位文官和文人,在十六世纪发起了一场旨在恢复中国古代散文和诗歌风格的复古运动。以这一特殊人物为关注中心,作者注意到了与其生活时代相关的诸多重要议题,包括明代科举取士的名额,南北人官僚特色,北宋古文运动的原委,南宋道学及其诘难者和竞争学派的学说,等等。因此,该书从多方面叙述和解释了明代三次复古运动的原委始末,而重点关注所及,包括了明代(尤其中叶)的政治、思想、文化、文学上大议题、大事情以及文化传承上的重要人物,整体上反映了“士人”对于“文”“道”关系的不同观念与论辩要项。 在这本书中,作者全面审视了李梦阳的知识结构,并将他对“士人之学”的重新定义置于宋代以来知识转型的大背景下,得出乃是他构建完美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的结论。书中考察了李梦阳所处的独特历史关头,当时中国的文人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分野。作者认为,这种地域分野现象以及明代文人划分学派的方式,对于理解李梦阳乃至有明一代士人的思想及其遗产至关重要。
-
汉学研究 总第三十二集 2022年春夏卷阎纯德 编汉学研究总第三十一集,2021年秋冬卷,共收录文章57篇,卷前絮语1篇,悼念文章2篇。分为国学特稿、窗外的风景、张西平专栏、汉籍合璧研究专栏,以及法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瑞典、西班牙、阿拉伯、日本、朝鲜半岛、蒙古、东南亚汉学研究专栏,另有中国新文学作品外译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域外传播与研究、春秋论坛、汉语教学国际传播研究、书评与信息专栏。内容丰富,论证精彩。名家领衔,后学辈出。
-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原思训 著本书选载原思训先生本人及与合作者在科技考古、文物保护领域发表的部分文章。科技考古专题涉及碳十四、铀系、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方法和应用,碳十四测年标准物质糖碳的研制标定,石灰岩地区碳十四年代可靠性的研究,以及用科学手段追溯我国陶器的起源,探索我国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的过渡时间,研究测定我国35万年以来的旧石器和古人类地点的年代,探索秦兵马俑烧制用陶土的产地,研究骨样品的灼烧状况,测定商后期甲骨年代等;文物保护专题主要为土遗址保护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丝织品的老化机理和老化程度的定量检测方法,青铜器锈蚀状况分析和锈蚀机理,秦兵马俑风化状况和兵马俑坑出土兵器锈蚀研究等,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著《中国近代史》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中国近代史》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
中华状元奇闻大观孙自筠 著本书以历史史实为依据,讲述了百余个关于中国古代状元及科举的故事,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形形色色的状元考前及考中后的奇闻趣事。书稿主要根据史实写成,必要时也穿插一些传说,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南朝贵族制研究[日]川合安自内藤湖南以来,“ 贵族制”研究就成了日本六朝隋唐史研究中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大家辈出,成果丰硕。本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极为出色的学术史梳理,继而聚焦于5:6世纪江南地区的政治社会体制即南朝贵族制,从政治史和社会身份史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考察,展现了作为官僚的贵族在南朝社会中的丰富面相。作者是日本六朝史领域的中坚学者,在批判性继承贵族制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开拓出史书文本、墓志书写等新课题,启迪后学,影响广泛。
-
慰安妇制度研究苏智良本书对“慰安妇”提出了更完整、更严密的定义,使用了许多新发现的史料,揭示了日军慰安所的真相,从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方的角度来讨论日军“慰安妇”是否被强制,提出“慰安妇”制度是对女性的极大犯罪,并批驳日本右翼的谬论,呼吁正视和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本书深入发掘新史料,构建新的学术体系,提出新的学术观点,推动抗日战争研究进一步发展,深刻指出了“慰安妇”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日本与亚洲各受害国家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战争遗留问题。
-
百年清史研究史·边疆民族卷孙喆 张永江本卷主要探讨民国以降迄今为止百年间中国学术界有关边疆民族,特别是关于清代边疆民族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相伴生的史学观念意识嬗变,包括重要学派、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学人风貌、学术观点、著述成果及价值评估诸问题。地域上涵盖全部陆海边疆、边地民族、部落及沿边邻邦。
-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虞万里 著本书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学论文集,辑录善本佚文,发前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之所未见,推陈出新,包罗宏富,见解深刻,详赡而精,丰富了中国传统文献学、语言学、考据学、历史学之研究,体现了海内外传统四部之学的优秀成果,拓展了相关领域课题研究,是一本推进了学术前沿研究进展的学术图书。本书选收当年学术名家与学术新秀精心撰写的**经学优秀论文十五篇,写作风格严谨,书稿质量优秀。内容涉及经学、礼学、制度学、校勘学、文献学、历史学等传统学术的多方面与各领域,文献及学术价值很高,反映了融通历史、学有援据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价值。南通大学国学研究所副教授赵争《由先王政典到载道之书:册命文档与“书”篇生成》一文,通过对比铭文材料、蠡探清华简《摄命》的文本结构,对《书》篇文献的生成作了还原与考辨;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史应勇《由简本〈诗经〉的超音节特点论诗在先秦的传习方式》一文,疏证了《礼记·檀弓》篇郑玄、王肃注释之差异,在义理上对郑、王之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
张九龄研究张效民本书为张效民近年来研究张九龄的成果。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史料,考证辨析,厘清史事,提出新论。全书共五章,章为研究述评,针对2005—2020年张九龄的相关研究论著,明晰目前的张九龄相关研究的进展和疑点。第二章至第五章为专题研究的系列文章,集中于张九龄父母生平、科举相关史事、开凿大庾岭路的时间和政治内涵等方面,作者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辨析,对于张九龄之父张弘愈生卒年、张九龄赴举时间、开凿大庾岭路时间、沈佺期考功受赇案等较长时期内莫衷一是的问题,作者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得出了新的观点,为学术界提供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