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著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近代史,以极简的文字讲透了中国鸦片战争后近百年间历史的演变、文明的冲撞、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波澜壮阔、通透全面,却又简洁流畅、不偏不倚,学术价值极高。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林则徐到李鸿章,从洪秀全到孙中山,本书将鸦片战争后近百年间的历史演变和人物故事娓娓道来。书中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炎帝黄帝蚩尤与西泰山研究李玉洁 著《炎帝黄帝蚩尤与西泰山研究》用大量翔实的史料论述黄帝、炎帝、蚩尤三位人文始祖的发祥地、活动范围、分支部族、后裔,以及他们的历史贡献、之间的交往和战争等;认为蚩尤是炎帝族的分支部族,蚩尤是末代炎帝。 《韩非子·十过》载,蚩尤与黄帝会盟于西泰山。西周初,周公长子伯禽封在今河南尧山下的鲁地,称为鲁国,并把尧山北麓的大山封为望祭的太山,又称泰山。周公东征后,伯禽改封在山东奄,把原国名带到新的封国,仍称鲁国;把鲁国境内的岱宗改称为泰山。尧山北麓的太山被称为西泰山。《水经注》载,尧山脚下有滍水,当是末代炎帝蚩尤活动之地。《十过》记载的黄帝、蚩尤会盟之地西泰山是蚩尤居住之处,黄帝是客。黄帝、蚩尤会盟于西泰山,即炎黄会盟于西泰山。
-
有学龚延明 著《有学:宋史职官志补正(第三版)》以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出版之《宋史》标点校勘本中的《职官志》为底本,除人名、朝代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未标线外,其余一依底本。《有学:宋史职官志补正(第三版)》系校正与补遗两项工作之结合,其中又以校正为主,补遗为辅。举凡《宋史·职官志》存在之文字讹误、错简、史实乖违以及不合史法之笔(详参《序论》),皆属校勘范围。宋代职官制度异常繁杂,一部《职官志》仅能综述其主要内容,不可能求其全面而无遗漏。故后人补缺实补不胜补。《有学:宋史职官志补正(第三版)》所拟定之补遗范围:其一,《宋史·职官志》在沿袭、采编他书时之脱字、脱句、漏文,皆加补葺,并以恢复原意,不碍文义为准;其次,所述官制及其内容未全,及有不符《宋史·职官志》分叙宋初旧制、元丰新制、南渡之制的体例而有漏列者,均予补充;再次,凡系年不及月、日,或止用“其后”“寻”“不久”等词而影响时间观念者,力求补系年、月,或日期。
-
移动新媒体视域下文物影像叙事研究陈小娟 著“让文物活起来”正在成为新时期文物工作的重大历史使命,传统媒体时代的文物传播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移动新媒体视域下文物影像叙事研究》聚焦文物影视叙事,基于数字叙事、互动叙事、跨媒体叙事和沉浸式叙事等叙事学和传播学理论视角,选择文物微纪录片、文物移动直播、文物电子游戏、文物VR影像及文物移动短视频等移动新媒体视域下中国文物影像传播的典型文本进行叙事研究,总结中国文物影像叙事的建构机理和话语体系,提出能够解决现实传播问题的对策建议,形成具有前瞻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
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史料集李瑊,竺士性 著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爱国实业家竺梅先毅然融入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洪流。上海沦陷后,他目睹“菜色鹑衣,伶仃载道”的灾童,创办了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竺梅先夫妇把养育六百灾童,当作自己要责无旁贷地完成的时代赋予的使命。教养院教养兼施,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院童们将教养院当作温馨的大家庭,视竺梅先夫妇为再生父母。在那战火纷飞、生命无常的岁月,为了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复兴,竺梅先夫妇以“坚守不渝,未尝变易”的信念和执着,毁家纾难,实践了“匹夫虽微,兴亡有责,绵力所及,倾倒不辞”的誓言。本书将收集到的国际灾童教养院档案史料,原始资料和海峡两岸昔日院童代表的回忆文章,汇编成书,以帮助读者了解那段历史的真相。在对每一份资料内容进行了探究和查证的基础上,作者附上了解读,既是对资料内容的理解,也便于阅读者审视。
-
正谊明道范后世李留文张伯行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理学名臣,他勤政爱民,一文不取,不畏权贵,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清官”。如此重要的乡贤人物,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本书以传世史料为依据,从家庭出身、清官风范、宦海斗争、理学思想、教化百姓等诸多方面真实地再现他的清官风骨,追寻他始终不渝地践履理学思想的串串脚踪,并在同情中理解他的诸多无奈。张伯行不仅是”天下清官“,其所践行的当官应为民做主的思想对于士人精神的培育也影响深远,对于当下党员干部也具有学习意义。
-
中华思想史研究集刊《中华思想史研究集刊》编委会 编暂缺简介...
-
北京五金商铺研究卢忠民著吴承明先生曾云:“研究其(商铺)成败得失,以至一厂一店的经验,正是近代经济史的任务。”本书主要利用一手五金商铺账簿资料,来构筑商铺史研究的基本框架,如发展历程、商帮、经营与管理、利润多寡、员工收支与生活,及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之关系等;并特别关注商铺治理及人力股制度等问题。本书就既往研究中关于商业阻碍工业发展、普通店员与学徒生活困难及受东家欺压等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并希望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相关商铺史的研究,以共同推动北京社会经济史研究。本书旨在总结行业成败的经验教训,为当下我国商业发展及为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历史动力与借鉴。
-
大夏世界史研究徐显芬,李臻 编华东师范大学(旧称大夏大学)历史系和世界史研究院,在上海市高峰学科计划对世界史学科的支持下,根据学科优势和特点,在重要国家选择合适伙伴成立“海外工作站”。这些工作站基于双方校际、院系、师生之间的长期合作,为互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既重点凸显历史学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又显示了双方师生各自的研究方向。目前,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的海外工作站共有5个。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签署了两校院系间的交流合作协议,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海外学术研究早稻田大学研究中心”。《大夏世界史研究:日本工作站文集》是研究中心相关科研成果的展现,分上下两编,问题指向明确,多角度展现了中日学者对战后日本历史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各具特色。上编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历史专业的博士生及博士毕业生,他们为研究中心的重要成员及推动研究中心发展的主力军。文章涉及日美安保条约形成、美日对冲绳归属问题的政策演变、战后初期日本外交政策、战后日本“核敏感”问题、日本对中亚国家的开发援助等。下编作者为研究中心日方重要成员,其中毛里和子教授、波多野澄雄教授为推动研究中心成立的关键性人物。文章涉及构建东亚共同体、现代亚洲学、探索实现东亚地区和谐研究方法等。
-
资治通鉴考异[宋] 司马光 撰,邱居里 点校《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是司马光记述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史料,通过考订鉴别史实,从而纂成信史的一部专书。《考异》是《通鉴》的辅翼之作,也是《通鉴》的直接副产品之一。它的编纂,是与《通鉴》同时间、同步骤进行的,不仅可以了解《通鉴》在编写各朝各代历史时史料的主要来源和基本依据,还能知晓《通鉴》在记述某一具体史事时根据的是哪些文献资料,还是研究司马光及其助手的考史方法和治史态度的最好依据。对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史源学和文献学史,也都具有他书无法取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