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碌碌有为王笛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对我们今天的普通人来说,重要吗? 当然重要。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仍然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而通常,我们了解的历史,多是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英雄豪杰,少了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则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展现人口的变迁、衣食住行、农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会、风俗习惯、文人与教育、宗教信仰、法律与社会、宗族与家庭等等,让大家看到更细节的中国。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人们为什么会“以貌取人”,服饰是如何反映阶层和社会变迁的?厨房里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有什么样的关系?古代的轿子、车、船有什么独特发展历程?从集市到城镇,这种流通与集散的网络是如何形成的?真实的“勾栏”“瓦舍”是我们以为的勾栏、瓦舍吗?古人为什么喜欢翻老黄历?“十里不同俗”,传统社区的人们是靠什么凝聚起来的?古代真的无“礼”寸步难行吗?下卷“家、群体和法律”,则讲述家族、群体和法律。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宗族力量不容小觑,那宗族是一个使钱生钱的公司吗?在传统的儒家社会,法律的制定是从哪里出发的?传统社会的那些酷刑与刑具,是怎么发明出来的?除了庙堂,江湖上的三教九流、黑帮会社靠什么来管理?中国传统社会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们真的都“书画琴棋诗酒花”,诗意地栖居?看历史就像看电影,我们会看到全景、中景,但更真实的情景可能来自近景与细节。我们只有把历史放在显微镜下,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才能看到更鲜活、更有血有肉的历史,感受中国社会的烟火与温度。
-
宽容[美] 房龙 著《宽容》是著名历史学家、人文启蒙作家房龙的世界思想史经典作品,别出心裁地以“宽容”为线索串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用诙谐机智的语言讲述了人类自古以来对自由和思想解放的追求,倡导宽容与和平,读来毫不枯燥,发人深思。本书首版于1925年,此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出版。 金句 1、我要重申:所有不宽容的根源,都是恐惧。 2、有时,我们以为是“宽容”,实际不过是无知带来的漠不关心。 3、但那一天终会到来。只要人类取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真正胜利,战胜了自己的恐惧,那一天就会随之而来。 4、在上个星期天的一份函授教程广告上我看到,该函授机构承诺,只需交一点儿学费,就可以学到足足两百四十九种科目,学到登峰造极。但迄今为止,没人敢说他能用四十堂课(或四万堂课)说清“如何变得宽容”。 5、宽容就像自由一样。无人只靠祈求就能得到它。如果不永远小心、警惕,无人能保有它。
-
史记菁华录[汉] 司马迁 著,[清] 姚苧田 编,王兴康,周旻佳 校《史记菁华录》是《史记》的上佳选本,流传颇广,全书分为六卷,所选包括本纪、表、书各三篇,世家九篇,列传三十三篇,共计五十一篇,姚苧田“掇其精华,略其敷衍”,作精心剪裁,使情节紧凑,同时“发明作者作文的苦心,便于后人阅读”,以眉评、夹评、篇末评等形式,对《史记》的章法结构、遣字造句、微言大义以至总体立意进行评论。书末附录朱自清先生长篇导言。是《史记》入门的SHOU选读物。此次整理,以道光甲申扶荔山房藏板暨同治癸酉红杏山房版为底本,精心整理。
-
文明的融合王元庆 著本书基于科技发展的内在因素,从数学的进步、科学的方法、文明的交融、思想的解放,多维度追溯西方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梳理近代科技发展的脉络,展示文明融合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作用,呈现中华文明灿烂光辉照耀下的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辉煌画卷。 本书通过大量历史史料,明确地揭示了中华文明在西方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欧亚古文明的成果,填补了欧洲数学发展的断崖、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直接和间接地推动着近代科技的发展。通过对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再认识,对于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了解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理性思考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2年上卷杨共乐 著《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常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书为总第26卷,设立“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动态”“他山之石”“当代史学评论”“会议综述”等栏目,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前沿成果。本卷的重点论题一是史学的垂范精神和史家的才学品性;二是对文化史学的探讨。
-
历史研究方法[俄] 科瓦利琴科 著,张广翔,赵子恒 译历史学研究的是什么?历史认知从何而来?该如何进行历史研究?本书结合大量实例,不仅从宏观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两个层面,系统阐释了历史研究的原则、方向、方法,专门论述了在历史研究中使用计量方法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同时对年鉴学派、结构主义、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等西方史学流派的损益得失一一进行了评析。本书于1989 年获苏联国家奖,被誉为“苏联马克思主义历史方法论的.高成就”,是苏联史学理论研究的巅峰之作,至今被莫斯科大学等俄罗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作为教材或指定教学参考书,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
裴李岗文化蔡金英裴李岗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境内,但在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同时期不同方向的考古学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所及,东达淮河中下游的鲁皖苏一带,西抵渭河流域的陇东地区,南下到澧水流域的洞庭湖地区,北上到河北洺河流域的武安地区。裴李岗文化的对外影响是中原地区文化次大规模大范围的扩张过程,为中原地区文化的发展强盛奠定了基础,可称为中国文明的奠基。
-
中国古代称谓史话王俊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称谓一词,最初就是对人的称呼,与后世的含义相同。在古代文献中,”称谓”与“称呼”无多大区别,是近义词。官称谓有一定规矩可循,但各个朝代又不一样。正如今天的称谓一样,何谓“舅父”,何谓 “师傅”,确有一定之规,人人都懂,但却找不到任何制度条文。历史上还有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的不同称谓。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原思训 著本书选载原思训先生本人及与合作者在科技考古、文物保护领域发表的部分文章。科技考古专题涉及碳十四、铀系、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方法和应用,碳十四测年标准物质糖碳的研制标定,石灰岩地区碳十四年代可靠性的研究,以及用科学手段追溯我国陶器的起源,探索我国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的过渡时间,研究测定我国35万年以来的旧石器和古人类地点的年代,探索秦兵马俑烧制用陶土的产地,研究骨样品的灼烧状况,测定商后期甲骨年代等;文物保护专题主要为土遗址保护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丝织品的老化机理和老化程度的定量检测方法,青铜器锈蚀状况分析和锈蚀机理,秦兵马俑风化状况和兵马俑坑出土兵器锈蚀研究等,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
狼与雏菊朱明 著自罗马建城,意大利的历史就是一部造城史。本书以城市空间为经,以历史为纬,编织成一幅意大利史的宏伟画卷,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历史和文化。 在意大利的发展史中,城市文化无不与人息息相关。那些深刻影响意大利历史进程的人与事,也将其印记烙在了城市空间中。作者以历史作为引子,游走于城市空间,在过去与现在的穿插变换中,解读意大利的国家命运和意大利人的身份困境。 全书紧扣城市与空间,政治与权力,凸显权力如何塑造空间,政治如何形塑城市,这既是一部城市史,也是一部意大利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意大利最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