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中国画学史郑昶 著《中国画学史》是郑午昌先生研究中国画史画论的代表著作,全书将自上古到清末的中国绘画历史,分作实用时期、礼教时期、宗教化时期、文学化时期;而仍不打破其朝代分界,除先秦时期外,每一个朝代再按照概况、画迹、画家、画论四个小节分述,条理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绘画学的演进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以画分东西二源的立论为中国国画在世界美术史上争取了地位。
-
现代国家的起源[美]约瑟夫·R.斯特雷耶(Joseph R.Strayer)《现代国家的起源》精彩刻画了自欧洲中世纪起现代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轨迹,特别集中分析了当代英国和法国国家起源的历史过程。作者认为那些一直持续到当代的批欧洲国家制度,例如司法制度、金融制度和外交制度等,是在1100-1600年间的法国和英国形成的。正是这些制度的发展,才使得欧洲国家能够拥有用于组织、控制大规模人群的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而欧洲其他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都强烈地受到这些先行国家的影响。
-
元代印刷文化与文学研究罗鹭 著本书立足于版本目录学,在调查并阅读数百种元刻本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出版学、传播学、书籍史、古典文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和理论方法,对于元代编选和刊刻《诗经》《楚辞》、汉魏六朝别集、唐人诗集、宋人别集、元人诗文集、历代诗文评著作、元代通俗文学典籍等书籍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梳理,动态地考察了这些书籍的印刷、流通、阅读、接受、传播的各个环节,探讨这些书籍的出版印刷与元代文学传统的建构、元代文学特色的形成、元代文学传播的之间的关联与互动,由此对于元代印刷出版文化的整体面貌、历史地位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和定位。
-
国家记忆与文化表征赵静蓉 等从一系列社会和文化现象来看,“国家记忆”已经慢慢地变成了国人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高频词和焦点词。作为记忆的主体,国家是集体性的主体,是象征性的主体,是功能性的主体。集体性在于记忆的结构和框架,象征性在于记忆的精神和意识形态意义,功能性在于承载形塑和传承记忆的职能。在数字时代,国家记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面临的危机或问题同样彰明较著。
-
钱穆珍稀讲义钱穆 讲述 ; 叶龙 记录整理《中国文学史》本书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1955年至1956年讲授“中国文学史”的课堂讲稿,由钱穆弟子叶龙根据当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全书共31 章,系统、完整地从《诗经》一直讲到明清章回小说,着重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作为国学大师,钱穆先生重独立考证,在本书中,他对文学之流变、对每个阶段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以史论文,从史学的角度讲文学别开生面。全书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和科学严谨的史学考证,也有对文人的犀利点评和对作品的精彩赏析,带有浓郁的钱穆个人色彩。《中国通史》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书院。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中国学术文化九讲》本书收录了钱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的9次讲演,内容涵盖思想、历史、文学、文化、政治、经济等诸方面。既有宏观上对文化历史的梳理,亦有断代研究的案例,以及个案研究成的展示;既有思想文化的研究,亦有方法意义的探讨一一是一本可以窥见钱穆宏大学术世界的小书。读者如能从中了解钱穆的治学轨迹,明察其学问体系之庞大精细,体悟其对中华文化始终抱持的敬意,将对指导当下的精神生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有所裨益。
-
少儿漫画史记·战国七雄韩兆琦,邢莉,李秋弟 著,王朔 绘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一个血雨腥风,一个润物无声,中原的政权更迭将历史推进到战国时代。 魏文侯选贤任能,让魏国快速崛起,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位雄主。齐威王善于纳谏,改正颓废之风一鸣惊人,励志图强。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让秦国脱胎换骨走上了强国之路。赵武灵王十五岁接手赵国江山,通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培养了一批强大的骑兵,奠定了赵国强盛的基石。楚怀王即位前期一心强国,大力支持屈原改革,使楚国走向巅峰;但是后来却闹出不少笑话,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把自己折腾到秦国的牢房里,最终还客死他乡。
-
为政以德李效东 著暂缺简介...
-
少儿漫画史记·春秋争霸韩兆琦,邢莉,李秋弟 著,王朔 绘周平王东迁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争霸大戏。 在他们之前,还有三位诸侯郑庄公、楚武王、齐釐公,由于其功业不如为人们称道的春秋五霸著名,但也被后代一些人称为春秋小霸。 翻开本书,看这些诸侯如何成就一番霸业!
-
少儿漫画史记·楚汉相争韩兆琦,李秋弟,邢莉 著,王朔 绘秦末时期,陈胜首义一呼百应,各路豪杰纷纷响应。出生高贵的项羽和小人物刘邦脱颖而出。他们推翻暴秦后,为了争夺政权,开启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之争。 项羽二十四岁就辅助他叔项梁在会稽起兵反秦,利用楚怀王的名号聚拢起天下的起义军,创建了强大的项氏军事集团。三十二岁自杀,在短短八年里,他无敌于天下,最后一战却输给了刘邦。刘邦从游手好闲的小人物到占据关中之地和项羽争夺天下,最终建立汉王朝,成为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所作所为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启发。
-
柏杨曰柏杨柏杨曾以十年之力将《资治通鉴》翻译成白话文,其间,他用“柏杨曰”史评的形式,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出发,对史实作出角度宽广的观察,发表辛辣深刻的评述,表达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以示与原著中“臣光曰”的不同立场。其旨在于引发读者的独立思考,不局促于中国传统儒学价值观的一贯窠臼,进而读者在认知外部世界或面临人生抉择时,有足够能力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在本书中,柏杨亲自总结《资治通鉴》典型史事,以配其862则“柏杨曰”点评,一事一议,一目了然,读来简明易懂、生动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