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明清史探研何孝荣 著本书为享誉海内外的明清史大家南炳文先生的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上编为50篇明清史专业论文,汇集海内外明清史学界众多专家和知名学者,涉及明清史方面关于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相关领域研究,堪称一部极具学术水平的明清史研究专著。下编为21篇访谈、回忆录等,从南炳文先生的生活、交游、学术、人格等各个方面,表达了对南先生六十载研究、教学的深情纪念和回忆,充满温情与敬意地为读者展现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爱的史学大家。
-
读史札记张延庆 著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品读史书的心得体会。本书撰写过程中所依据之资料丰富严谨,所引文献上迄 《战国策》《尚书》《左传》《论语》等先秦经典, 中间涵括 “二十四史”,下及近现代著名学者的作品,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全书近六十个篇章, 短小精悍, 简明扼要。标题借用古语为题或自行凝练为题, 言简意赅,气势强劲,情感浓郁,颇有古风。作者娴熟于史料的运用, 每篇都由若干经典历史故事组成,信手拈来,生动鲜明,有天然玉成之感。
-
简帛研究二〇二二邬文玲 戴卫红 主编《简帛研究二〇二二(秋冬卷)》共收录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简牍帛书研究论文、综述等31篇,内容涉及简帛文字校释、文义辨析、残简缀合与文本解读,利用简帛材料研究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评介简帛学最新动态、成果,反映了当下简帛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和热点问题。
-
借你一面照妖镜陈为人 著专制统治的土壤滋生的贪官污吏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甚至在历史的洪流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位高权重的能臣宰相如何沦落成历史耻辱柱上的悲剧性人物?本书生动地描述了李鸿章、翁同龢、和珅、严嵩、蔡京、李斯这六位颇具代表性的能臣贼子跌宕起伏的人生,深入分析专权政治背景下官员们荡秋千式的官场生活。在时代的卷席下,个人的命运犹如一叶扁舟,随波逐流。岁月的车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向前辗转,历史这面镜子,妖魔鬼怪,尽收眼底。
-
钱穆讲义系列钱穆 讲述 ; 叶龙 记录整理中国文学史(插图珍藏版)本书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1955年至1956年讲授“中国文学史”的课堂讲稿,由钱穆弟子叶龙根据当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全书共31 章,系统、完整地从《诗经》一直讲到明清章回小说,着重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作为国学大师,钱穆先生重独立考证,在本书中,他对文学之流变、对每个阶段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以史论文,从史学的角度讲文学别开生面。全书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和科学严谨的史学考证,也有对文人的犀利点评和对作品的精彩赏析,带有浓郁的钱穆个人色彩。 中国通史(插图珍藏版)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书院。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中国学术文化九讲(插图珍藏版)钱穆一生讲学不辍,育人无数,对现代中国学术研究影响深远。本书收录了钱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的9次讲演,内容涵盖思想、历史、文学、文化、政治、经济等诸方面。既有宏观上对文化历史的梳理,亦有断代研究的案例,以及个案研究成的展示;既有思想文化的研究,亦有方法意义的探讨一一是一本可以窥见钱穆宏大学术世界的小书。读者如能从中了解钱穆的治学轨迹,明察其学问体系之庞大精细,体悟其对中华文化始终抱持的敬意,将对指导当下的精神生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有所裨益。
-
中国舆论史研究谢耘耕,陈虹 著本书邀请对各个历史时期舆论问题术业有专攻,并且成果斐然的中青年历史学者和新闻传播史学者,以时间发展脉络为经,以舆论构成要素的特征为纬,通过纵横两个维度呈现出舆论自身发展的历史。本书剖析舆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媒介等层面所呈现出的显著特征,及其与所处历史社会情境的深层互动关系,从舆论的内因与外因、时间与空间等多个维度,理解中国舆论发展的历史表征。
-
嵩山学刊吴宏亮主编本辑为第8辑。设有经济与社会研究、思想与文化研究、政治与军事研究、研究述评和史料评介五个栏目。秉承“以中国的视野审看河南,用河南的事实解读中国,从厚重历史里延续中原文脉,在伟大现实中传承华夏文明”的宗旨,主要刊发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优秀学术成果,突出原创性、前沿性、系统性,同时适当刊载有关地方史研究的珍稀资料与口述史。
-
抗日烽火中的李人凤周游 著本书叙述了“七七”事变后,日寇长驱直入齐鲁大地,为了抗击日本侵略,临淄县第二小学校长李人凤组建“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在淄博市临淄区矮槐树村附近伏击了日寇先遣分队,打响了鲁东地区抗日第一枪。他先后创建了清河和渤海抗日根据地,为巩固和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品拟以全国军民团结抗日为大背景,以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如火如荼的抗日活动为着眼点,再现抗日先驱李人凤等革命先烈守土有责、舍生取义的光辉形象。
-
全球视角中的全球史[德] 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Dominic Sachsenmaier) 著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对跨国和全球性的历史研究方法越来越感兴趣。但是,围绕这种新的跨界运动的讨论范围仍然有限,关于全球史的任务、责任和潜力的理论交流基本上局限于国家或地方的学术界。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球和地方流动、知识社会学和等级制度的新观点,作为历史实践的内在组成部分,来纠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他以美国、德国和中国为主要个案,反思了不同的全球史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其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他认为,史学的这种新的全球趋势需要得到相应增加的跨国对话、合作与交流的支持。
-
燕园史学 第13辑王琛 著《燕园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会、学生会承办的北京大学史学论坛精选论文集。北京大学史学论坛每年择期举办一次,到明年2023年,已确定将举办第19届。论坛汇集全国知名高校历史学专业学子,不拘学历,投稿均经过比较严格的几道审稿程序,方能入选。该论坛是历史学专业在校学生展示初出茅庐时学术成果、交流学术经验的重要平台。本次精选的论文包括8篇专题研究和2篇书评,涵盖了中国史和世界史、古代和近代、历史学和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