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少儿漫画史记·汉室风云韩兆琦,李秋弟,邢莉 著,王朔 绘汉朝建立后,皇帝刘邦封赏功臣,定都关中,命叔孙通制定汉朝礼仪。随后又花了十几年平叛,铲除异姓诸侯王。此外,为了巩固皇权,刘邦还采取了很多其他举措:将六国贵族后裔和地方望族全部迁至关中,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提出非刘姓子弟,不得封王,将天下控制在皇室子弟手中;限制相国权力,即使这人是功劳第一、忠心耿耿的老伙计萧何…… 刘邦去世后,吕后成了汉朝真正的掌权人。她统治大汉十五年,鼓励生产、减免赋税、废除苛法……政绩不俗,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少儿漫画史记·华夏古史韩兆琦,李秋弟,邢莉 著,王朔 绘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初祖。传说,大约5000年前,黄帝收服炎帝、杀死蚩尤,统一了古华夏各部落;他还让人们进一步掌握了农业耕种,又发明了服装、房屋、舟车、音乐、历法等,解决了百姓的基本需求;他命令大臣仓颉创造了文字,使我们的先民逐渐摆脱了蒙昧无知的原始状态。自此,开启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 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 有熊氏的学霸儿童如何成长为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是谁制定了最早的国法和家规? 是谁铸造了九鼎,成为九州之主? 是谁开启了家天下模式? ……
-
中国瓷器史童书业 著《中国瓷器史》,选用的是童书业先生的瓷器史相关论集,按照时间的顺序,重新整理成册。 不仅仅是分析器物的特点、起源,更重在史籍记载与实物出土的对照情况,力求还原真正的中国瓷器发展史!其中参考大量自古以来的工艺美术类史料,此种大规模的引用研究,为工艺美术史上少见。
-
历史之源[英] 约翰·H.阿诺德 著,李里峰 译历史学家是在重建真相,还是在讲述故事?从古希腊历史学家的奇闻逸事到现代历史学家的各种研究方法,《历史之源/牛津通识读本》向我们阐述了我们与历史的关系,以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如何演变的。通过一系列史例,作者阿诺德为我们揭示了研究历史和理解历史的方法。我们读完后定会无比兴奋,因为我们不仅能从中发掘过去,还能发掘自己。
-
历史学家刘修明纪念集马军 著刘修明(1940-2021)江苏滨海人,九三学社社员。1963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旋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91年起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史学理论研究。曾任《史林》杂志副主编、《社会科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著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光武帝刘秀》《从崩溃到中兴》《中国古代的饮茶与茶馆》《儒生与国运》《老子答客问》等,编有《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话说中国”丛书等。 本书为刘修明先生的纪念文集。
-
榕村全集[清] 李光地 编,吴億燊,黄立一 校一、《泉州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收录对象为有关泉州的专门著作和泉州籍人士(包括长期寓居泉州的著名人物)著作,地域范围为泉州一府七县,即晋江(包括现在的晋江市、石狮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南安、惠安(包括泉港区)、同安(包括金门县)、安溪、永春、德化。成书下限为一九四九年九月以前(个别选题酌情下延)。选题内容以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政治、军事、科技、语言教育等文化典籍为主,以发掘珍本、孤本为重点,有全国性影响、学术价值高、富有原创性著作优先,兼及零散资料汇总。二、每种著作尽量收集不同版本进行比较,选择其中年代较早、内容完整、校刻精的版本为工作底本,并与有关史籍、笔记、文集、丛书参校,文字择善而从。三、尊重原著,作者原有注释与说明文字概予保留。后来增加者,则视其价值取舍。四、凡底本讹误衍漏,增字以[]表示,正字以()表示,难辨或无法补正的缺脱文字以口表示,明显错字径直改正,均不作校记。五、凡底本与其他版本文字差异,各有所长,取舍两难,或原文脱讹严重致点读困难,或史实明显错误者,正文仍从底本,而于篇末校勘记中说明。六、凡人名、地名、官名脱误者,均予改正,讹误而又查不到出处之人名、地名、官名及少数民族部落名同异译者,依原文不予改动。七、少数民族名称凡带有侮辱性的字样,除旧史中习见的泛称以外,均加引号以示区别,并于校记中说明。八、标点符号执行一九九六年实施的国家《标点符号用法》。文库点校循新版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例,一般不使用破折号和省略号。
-
奉旨打劫杨辉著作为一个全球性海洋强国,英国海洋实力的基础正是基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除了皇家海军这一重要军事力量之外,私掠船也是英国近代崛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军事力量。当皇家海军实力羸弱和国家财政空虚之时,英国利用民间资本、借助私掠船的优势,以官私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特殊的军事力量,成为英国海洋霸权争夺战中重要的协助者。在历次海洋霸权争夺战中,私掠船与皇家海军协同作战,共同护卫英国本土和海外贸易的安全,为英国的对外扩张和殖民霸权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支撑和财政保障,在近代英国的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学记智慧姚淦铭 著《学记》是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比现代教育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了1500多年。文章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短短数言,道尽了教与学的真谛诀窍。教学中晓喻学生,是引导而不强迫,勉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不越俎代庖。可以让师生关系亲近融洽;让学生学习感到轻松自如;最后学生就会自己去深思求索,这就是“善喻”,即理想而成功的教学方法。既是辉耀两千多年的珍贵教学论遗产,也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需要追求,却仍很难企及的教与学之理想境界。教学本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长,学习过程亦应是学生自动自觉的行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促进人的发展。儒家为学尤其注重“内求”,“十二字诀”与“和、易、思”的要求,继承了这一传统,紧紧抓住人性的根基,关注学生自然天赋和情性、情感、思维等人自身发展的问题。《学记》还揭示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无止境”这四个字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一名教师,虽然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但是他也并非全知全能。在教学活动之中,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不断的教学活动中反思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师生共同进步,这才是最让人满意的学习结果。“教学相长、学无止境”希望这本《学记智慧》可以让为师者在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同时可以去化学生那颗稚嫩的心、无明的心,同时也可以让后来者在不断精进学习后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衣冠归晋钟思远 著《衣冠归晋:魏晋易代时期的蜀吴士人心态与文学》以“魏晋易代”为视域,探讨魏嘉平至太康时期蜀、吴两国士人降晋前后的政治、文化心态及其相关文学著述情况,内容分为三端:一是结合蜀、吴士人易代后面临的政治处境,综述两国士人群体代表的相关言行事迹及文学著述,考察特殊历史背景下两国士人心态的异同。二是对“谯周劝降”“李密写《陈情表》”“陈寿的易代史观与《三国志》笔法”“顾荣与张翰的不同仕途选择及经历”等蜀、吴易代士人中的典型个案进行解析,探讨它们在魏晋易代士人思想史、文化史中的意义和影响。三是对陆机、陆云、刘禅、孙皓等有名历史人物入晋事迹的考述,主要探讨二陆入洛动机、入洛时间、怀乡情感问题和蜀、吴末世主降晋前后的心态和遭遇。魏晋易代士人研究是魏晋文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界研究重点主要在该时期的曹魏士人群体,对蜀、吴两国降晋前后的士人心态和文章著述情况关注较少,对于蜀吴归晋士人的事迹文章与其易代心态之间的特殊关系评析有所不足,亦鲜及蜀吴士人整体心态之比较。因此,书中既包含有学术目前共同关切,也对于特定的历史、文学、文化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考察和研究,具有明确的学术意义,可用作相关领域专业研究人士的学术参考和普通文史爱好者的知识读本。
-
史学杂稿续存黄云眉 著《史学杂稿续存》一书曾于1980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商务印书馆此次再版以1980年版为底本,将其纳入“黄云眉著作集”。为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此次再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原版为简体字直排,本次出版改为简体字横排。采用通用规范汉字,除确系错讹误字外,对原书中的通假字及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予改动。二、原书采用提行分段,改为现在通行分段形式。原注采用小字夹注,此次整理排入正文,采用楷体小字以示区分,注文自成单元。三、依照现在通行标点符号用法,对原书标点符号进行统一处理。四、原书所引文献未知其确定版本,且前人引书,或概括、省略,或改动部分文字,只要不失原意,则不予改动。但原书中的表述如有影响文意之处,则依据其引用文献的通行版本,以方括号([ ])形式表示校正,不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