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龙虎斗与马牛风谢保成本书所论为广义新史学,既包括王国维“开山”的“新史学”,又含有郭沫若“开辟草径”的马克思主义新史学,有别于其他关于“新史学”的著论。精彩之处,在“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纵论各史学大家。详述王国维、陈垣、陈寅恪、郭沫若等史学家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理路。注重历史细节,郭沫若造访史语所的生动场景,以及郭沫若与陈寅恪之间的恩怨纠葛,深入人物内心,对历史悬案给出新的解释。
-
E考据故事集艾俊川 著按照“义理、考据、辞章”的说法,在中国人的精神创造中,考据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代表着传统学术研究。E考据是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的考据,通过数据库、互联网搜索,让学者有可能跳过积累环节和专业壁垒,直接搜寻到证据线索,极大提高考据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为普通人参与考证提供了机会,拓展了学术边界。本书作者是知名古代印刷史、古典文献研究学者,也是近十几年来引领风气,借助E考据工具进行文史研究的佼佼者。他的这部新作涉及自清初的傅山至清末民国的袁世凯、严复、林纾、梁启超、廉泉、王国维等人物,均是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挖掘、释读和考证来探寻真相、还原历史,在层层叠叠的海量文献中做网络侦探,破历史疑案,非常精彩。
-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论刘文瑞 李尧远 著本书以思想史研究为基础,以管理学研究为纽带,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炼、分析和比较。一方面采用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尤其注意史料的选取和考证,以扎实的文献功夫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形成靠得住的学术见解;另一方面采用比较研究法,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国外管理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关于管理原理、方法的相通性及在环境、文化、传统影响之下的差异性。其学术价值主要在于强化了历史学与管理学的深度交融,在重新归类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将经典和前沿的管理理论渗透到分析和考证的过程当中,既体现了历史的客观性,又体现了专业性、学术性和科学性,力求为深化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研究提供一个可读、可信、可思、可辩的文本。
-
罗曼诺夫王朝的衰亡[英]伯纳德-帕尔斯《罗曼诺夫王朝的衰落》以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后一任君主尼古拉二世的统治生涯为主线,详细解读了罗曼诺夫王朝终走向衰落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本书的叙述视角宏大,涉及了在罗曼诺夫王朝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众多人物。彼得•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是否取得了当初设想的效果?格里戈里•拉斯普京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权力的,又是如何被暗杀的?在次世界大战中,出现过哪些由俄罗斯帝国军队参与的著名战役?出现过哪些英勇抗敌的事迹?俄罗斯帝国杜马开展过哪些工作,又为何数次遭到解散?是什么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终爆发?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是自己的性格使然还是历史的必然?亚历山德拉皇后为什么会替他履行专制君主的职责?本书将详细解答。
-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金程宇 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自2005年张伯伟教授创刊出版第1辑以来,一直秉持“推崇严谨朴实,力黜虚诞浮华;向往学思并进,鄙弃事理相绝;主张多方取径,避免固执偏狭”的学术导向,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本辑设有朝鲜—韩国汉籍研究、日本汉籍研究、域外古逸汉籍研究、汉籍交流研究等几个专题。其中朝鲜—韩国汉籍研究专题文章有《李植的源与流》《科举制度视域下的高丽律赋考察》等,日本汉藉研究专题有《日本汉文曲辞及其辞、乐关系考论》《新见日本经学家佐藤一斋词六首考述》等,域外古逸汉藉研究专题文章有《日藏中土佚失疑伪经研考》《日藏神宫文库本所见佚文》等,汉藉交流研究专题文章有《新发现的无逸克勤写经与明初对日外交的若干问题再考》《苏州江氏家族来舶清人考》等。
-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交通卷李红权,朱宪暂缺简介...
-
游侠、豪族与名士李亮 著本书是一部以历史学、社会学视角综合观察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风云变幻的史学佳作。作者以正史史料为基础,借鉴陈寅恪、吕思勉、陈垣、蒙思明、福原启郎、田余庆等史家的观点,从多重视角出发,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权力分配与变迁的真实剖面图,层层还原这个时代和时代英雄的本来面目,既纠正演义体的历史谬误,又辨明读者关心的基本问题,还通过人物和事实,给读者提供为人、处世、用人、做事的智慧和韬略,以启发读者思索历史的奥义。作者提出,三国不仅是英雄辈出、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时代,更是承前启后的时代,整个社会发生了结构型巨变,其中游侠、豪族与名士从民间力量发展成瓦解两汉帝国秩序、重构新的社会秩序的主导力量,并为后世中央集权官僚政治铺平了道路。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三国争霸,其实质是对中国历史影响至深的社会改造运动。
-
极简中国史·五代十国概述及帝王全览罗致平 编本书旨在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简明扼要、系统连贯地呈现五代十国时期诸位帝王的传承过程、在位时间和主要功过。
-
东汉政治与学术演变高海云著本书以东汉政治文化与学术演变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光武帝“重儒”与“吏化”相结合的政治实践,追索“吏化”对于儒生价值取向演变和东汉学术转型的影响。“吏化”的结果是经学的“规范化”儒生的“官僚化”和律章句学的兴起。东汉的学术因之呈现出章句之学转衰、师法向家法转向的特点。光武帝提倡名节,导致士人争厉志节、浮华交会,名节观念随之发生异变。党锢后,士人由清议转为清谈,名教渐衰。从政与学的视角研究东汉学术演变,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解释。
-
应解人间不自由 当当专享亲签版谭伯牛林徽因经历了什么,会被钱锺书写小说影射?金岳霖被称为“情痴”,我们可能误会他了?沈从文长信追张兆和,让不喜欢自己的学生回头,他写了什么?“完人”胡适竟然也有吃醋的时候,他和表妹曹诚英究竟经历了什么?拯救萧红的护花使者萧军,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家暴男”的?关于近代文化名人,后世多有夸大失真之传,作者谭伯牛身为考据型历史学者,查找多处史料,为读者还原了文人大家真实的一面。拒绝以讹传讹的臆想,理性观察时代的爱恨情仇。以平视化视角讲述文化名家在爱情中的恩怨情仇和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