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交通卷李红权,朱宪暂缺简介...
-
东汉政治与学术演变高海云著本书以东汉政治文化与学术演变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光武帝“重儒”与“吏化”相结合的政治实践,追索“吏化”对于儒生价值取向演变和东汉学术转型的影响。“吏化”的结果是经学的“规范化”儒生的“官僚化”和律章句学的兴起。东汉的学术因之呈现出章句之学转衰、师法向家法转向的特点。光武帝提倡名节,导致士人争厉志节、浮华交会,名节观念随之发生异变。党锢后,士人由清议转为清谈,名教渐衰。从政与学的视角研究东汉学术演变,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解释。
-
极简中国史·五代十国概述及帝王全览罗致平 编本书旨在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简明扼要、系统连贯地呈现五代十国时期诸位帝王的传承过程、在位时间和主要功过。
-
罗曼诺夫王朝的衰亡[英]伯纳德-帕尔斯《罗曼诺夫王朝的衰落》以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后一任君主尼古拉二世的统治生涯为主线,详细解读了罗曼诺夫王朝终走向衰落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本书的叙述视角宏大,涉及了在罗曼诺夫王朝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众多人物。彼得•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是否取得了当初设想的效果?格里戈里•拉斯普京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权力的,又是如何被暗杀的?在次世界大战中,出现过哪些由俄罗斯帝国军队参与的著名战役?出现过哪些英勇抗敌的事迹?俄罗斯帝国杜马开展过哪些工作,又为何数次遭到解散?是什么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终爆发?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是自己的性格使然还是历史的必然?亚历山德拉皇后为什么会替他履行专制君主的职责?本书将详细解答。
-
安大史学盛险峰 主编本书为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学术研究成果,收录18篇历史学论文,如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元江州路总管李黼史事考补》《明代的刑法调控与救荒制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清末外销财政规模蠡测:基于山西、广东两省清理财政资料》《乡贤与近代徽州经济转型》《改革开放初期工业经济体制改革述论》,研究世界史的《印刷媒介视野下近代早期西欧知识场域变迁》《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激进化成因再探析》,研究中国文化史的《王国维的中国传统史学论及文化保守主义取向》《与第二次“文白之争”》,研究桐城派文化的《桐城派视域下的地方志编纂》《“论史”与“作文”的二重对话:章太炎与桐城派的古文论争》等。
-
中为洋用方曦闽从中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形形色色的中国元素出现在欧洲的视觉艺术、工艺美术和建筑园林等诸多艺术形态中,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力的明证。本书从中国视角出发,参考了上百种西文图书资料,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了这一段“中为洋用”的历史;并且通过700余幅涵盖了陶瓷、绘画、建筑、壁饰、家具、金属器等方面的插图,生动地介绍了收藏于多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宫殿及私邸等场所的大量中国风艺术品,是讲好古代中国故事的图文并茂的读本。
-
中古探微伊沛霞 著,姚平,张聪,程晓文,易素梅,段晓琳 编本书精选伊沛霞关于中国史的代表性论文11篇,是其从业治学五十年以来成果的集结。序言《五十年的中国史缘》为伊沛霞访谈录,将其治中国史之缘起、经过等,娓娓道来。论文11篇,所涉内容基本可以分为唐宋制度史、社会史、家族史、性别史等几个领域,既有伊沛霞年轻时所写的专题研究,如《唐代的书仪》(1985)、《宋代的火葬》(1900),也有体现近期研究成果的《朱熹在墨贴上的题跋》(2017)、《广而告之:宋代政府与大众的交流》(2019)等。附录所收姚平、张聪等人(伊沛霞的五位学生,亦即本书编者)的代表作品,不仅是伊沛霞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现,也反映了西方汉学研究之薪火相传,以及海内外汉学界之学术互动。
-
近四十年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汪保忠著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神话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拙著在前人的基础上,梳理了学术史发展轨迹。章是研究对象与学术分析。选择近四十年民族神话研究学术成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甄辨、阐释,集中分析,探讨出规律性的结论。第二章论述民族神话收集整理期的学术成就,涉及“形象思维”讨论和文化人类学等。第三章分析民族神话理论阐发期的学术成就,论述了方法论热潮、跨学科研究和域外研究等。第四章探讨了21世纪民族神话研究的全面繁荣,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第五章是对当代民族神话研究的学术期盼。拙著力求勾勒出不同文化区域、不同民族的神话流变、演化轨迹,结合田野调查和文本研究,力求拓展新的研究空间与研究方法。对学术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乔治忠 著本书汇集了作者关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部分论述,共31篇,分为四章。各篇文章在把握史学史总体脉络的基础上,能够提出创见,成一家之言,考证扎实周密,富于理论思维。第一章“史学理论探析”,深入考查了中国史学的起源问题,指出中国史学正式诞生于公元前841年,同一于中国上古连续纪年的产生,并将中国传统史学的学术体系分为官方和私家两大系统。第二章“史家史书考析”,考订《世本》《越绝书》的成书年代,对章学诚、清高宗以及现代刘坦的史学成就进行了个案考析。第三章“史学专题考论”,分析了古代中国史学异常繁荣的主要原因,梳理了史学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先秦、十六国北朝时期、明代、后金政权的史学观念和史学发展,官方史学与机制运转,疑古思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社会史论战等。第四章“中外史学比较”将视角放大至东亚和世界,通过中西、中日史学的比较,认为历史学的内在矛盾是记史求真与治史致用的矛盾,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史学各具特色;中国传统史学传至日本后,被其接受和改造,参与了日本近代社会和思想变革。
-
E考据故事集艾俊川 著按照“义理、考据、辞章”的说法,在中国人的精神创造中,考据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代表着传统学术研究。E考据是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的考据,通过数据库、互联网搜索,让学者有可能跳过积累环节和专业壁垒,直接搜寻到证据线索,极大提高考据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为普通人参与考证提供了机会,拓展了学术边界。本书作者是知名古代印刷史、古典文献研究学者,也是近十几年来引领风气,借助E考据工具进行文史研究的佼佼者。他的这部新作涉及自清初的傅山至清末民国的袁世凯、严复、林纾、梁启超、廉泉、王国维等人物,均是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挖掘、释读和考证来探寻真相、还原历史,在层层叠叠的海量文献中做网络侦探,破历史疑案,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