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
东寻西找邱锋、魏薇著本书以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为背景,深入开掘并重新审视吴冠中的人生、艺术思想和艺术作品,凸显他“东寻西找”的艺术理念和追求。本书前半部分从思想史的角度讨论吴冠中艺术思想的形成与特质,并借此展示现代艺术观念在中国20世纪后半期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片段。后半部分利用形式解析方法具体分析吴冠中的画作,同时讨论中国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问题。这两部分分别对应吴冠中艺术人生的思想与创作,二者密切相关,而“东寻西找”这一艺术特质贯穿始终,外化在他融合中西的艺术风格中,内隐于他现代性的文艺思想里。
-
民国时期上海女监研究杨庆武 著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位于沪埠的两所独立建制的新式女监,即江苏第二监狱分监、上海监狱分监为研究对象,借助和采用社会性别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近代以来中国监狱体制的流变进程,分析了其在中国监狱史演变脉络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对近代以来司法领域中性别观念的转型问题以及女性与现代都市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并力图突破传统的监狱制度史的研究范式,进而促进中国近代监狱史、女性史及城市史等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同时,通过该成果的研究,亦可以为现代女监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在应对城市女性犯罪及加强社会治理、提高城市社会的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历史维度的参考和借鉴。
-
晚清目录学研究李立民著目录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优良治学传统。古代士人、藏书家往往将所藏所购所阅之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部次成编,并于每书下略置提要,述本书之要旨。然而,传统目录学发展至清中叶,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尤其是19世纪后期西方图书馆模式的传入,开始发生流变。在著录分类、编纂体例以及学术功用等方面,晚清目录学都突破了古典目录学的范式,衍生出了诸多新的目录学理论与方法。本书在总结晚清目录学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以晚清时期新、旧文化的互相碰撞、互相渗透为研究视角,系统考察晚清目录学的流变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学术影响。
-
吴大澂书札吴大澂 撰,陆德富 张晓川 整理吴大澂(1835-1902),江苏吴县人,字止敬、清卿,号恒轩、愙斋,以愙斋行世。同治七年,吴大澂会试中式,朝考后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散馆授编修。自光绪四年起,他先后任河南河北道、广东巡抚、河道总督、湖南巡抚等职。吴大澂一生勤勉,在政事、金石、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之成就,是晚清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吴大澂留下的书信甚多,已经编辑成书者即有《吴大澂尺牍》、《吴大澂赤牍》、《吴大澂手札》三种。此三种书,已经收入作者与张晓川博士所整理的《吴大澂书信四种》当中。吴大澂书信四种出版后,并不意味着吴大澂书札整理工作的完成。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未经整理的吴大澂书札日渐增多。这些书札,除了藏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等公家机构,还有一些藏于私人或各大拍卖行之手。从目前的情况看,它们的数量约一百五十余通,不可谓少,而且时段颇长,涵盖吴大澂在吉林,广东,河道,湖南前后任上,内容也相当丰富,涉及练兵、中法战争、治理黄河、甲午战争、金石收藏等,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亟需整理出版。
-
简牍与秦汉邮驿制度研究高荣著本书所收24篇文章,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在梳理学术史的基础上,论述了秦汉邮驿机构渊源流变及其职能和相互关系;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秦汉公文的收发、传递与管理;第三部分为邮驿吏员杂考,涉及郡督邮、边塞部候史和各邮驿机构服役的刑徒及汉化的羌人;第四部分考证汉代武威郡治移徙和居延郡县建置,其内容与邮驿管理密切相关,故作为“附录”置于文末。
-
信仰与技术耿强本书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之后的十七年时间里,中国翻译话语的内涵与特征,明确提出十七年时期中国翻译话语的政治/审美一体化特征,对它的话语生成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本书的研究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翻译话语体系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特征,这一话语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国语境下翻译实践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文化建设的价值和功能。本书对拓宽中国当代翻译理论话语范围,建构一个立体多元的翻译理论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两宋宗室研究何兆泉 著宗室是皇权政治与血缘关系结合下的特殊群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始终引人关注。宋代恰好处在破旧开新的历史转型期,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在宗室问题上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以制度为纲,通过专题形式展开论述,比较系统地考察了宋代宗室的管理机构、联名呈报、谱牒编修、法律特权以及宗室教育、选举、入仕、文化等重要问题,并针对宗室的人口、进士及重要任官情况等作出计量统计分析,揭示宋代宗室事务的特殊性及其广泛的影响。宗室是社会有机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发现”宋代宗室,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宋代社会,也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中国传统政治与社会的演变。
-
走出五代闫建飞“走出五代”是宋初政治体制调整的**关切,对藩镇的措置是其中重要一环。讨论宋初的藩镇政策,须回溯到唐末五代,将其置于整个十世纪的政治社会变动中进行理解。本书从“方镇为国”的视角探讨了五代王朝建国道路的异同,梳理了“藩镇州郡化”诸项措施的渊源流变,勾勒出“藩镇时代”的地方政治人群活动,重绘了十世纪藩镇的多重面向,藉此呈现宋初“走出五代”的历史过程,并就十世纪地方行政的调整对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意义做了回答。
-
蜀山琢玉霍巍,王煜 编《蜀山琢玉:丧葬制度与帝国气象/汉唐考古与中华文明系列丛书》是一本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为“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考古成果”之一,庐江三板桥周代遗址发掘报告。
-
宋金交聘制度研究李辉 著书稿分五章,探讨宋辽关系对宋金关系的影响,对南宋聘使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重视不同时期聘使制度的变更现象。对南宋国信使的任用情况进行考察,以了解不同时期宋金交聘之特点。对金国的聘使制度进行考察,认为金的聘使制度与辽更为接近。对涉及宋金交聘的部分史料进行专题研究。并以《南宋国信使表》《金国国信使表》作为附录。具有一定学术价值。